東歐中亞各國“去俄化”,對俄羅斯來說是好事

燕趙節度使 2024-02-04 19:37:21

自從俄烏戰爭爆發以來,西方掀起了“反俄化”浪潮。

因爲曆史原因,一些原蘇聯加盟共和國中居住這大量的俄羅斯族,蘇聯解體後這些俄羅斯族順理成章的成爲了這些新獨立國家的國民。

比如在波羅的海三國和中亞五國中就有大量的俄羅斯族。

爲了同化或者驅逐這些俄羅斯族,各國政府開始了歧視政策。

拉脫維亞大約25%的人口是俄羅斯後裔,爲了驅逐這些人拉脫維亞想出一個“陰招”--舉行拉脫維亞語測試。

這項政策規定,如果居住在該國的居民,無法通過語言測試,那麽可能會被驅逐出境。很顯然,這樣的行爲就是在針對俄羅斯後裔,因爲他們說的是俄語。

俄羅斯總統普京大怒,在當日會議上批評稱,拉脫維亞正在歧視俄羅斯人,它在用“對待豬一樣的方式”對于俄羅斯後裔,如果這些俄羅斯後裔想要返回曆史居住地,俄方會提供幫助。

其實不僅是拉脫維亞,許多原蘇聯加盟共和國都在多年前制定了語言政策,規定本國語言是國語,取代了之前原蘇聯時期的俄語通用語地位。

1993年亞美尼亞通過的《語言法》削弱了俄語在亞美尼亞的官方地位,並確定了亞美尼亞語爲唯一的官方語言,雖然俄語仍然是亞美尼亞的通用語。

1996年後土庫曼斯坦不再將俄語列爲官方語言,並在2002年將所有以俄語和土庫曼語教學的雙語學校均轉變爲土庫曼語普通教育學校,但是保留部分俄語課程。

2014年克裏米亞危機後,烏克蘭政府開始大規模推行禁止俄語的政策,例如在學校中禁止使用俄語溝通、確立烏克蘭語爲唯一的官方語言並禁止紙質媒體使用俄語出版。

在地緣政治上,拉脫維亞擔心俄羅斯的擴張主義政策可能會威脅其主權和領土完整。因此,拉脫維亞積極打壓俄羅斯,以維護自身的國家安全和利益。

而中亞的哈薩克斯坦爲了防止俄羅斯族占人口多數的北部領土被俄羅斯吞並,更是直接把首都從阿拉木圖遷到了北方的阿斯塔納。

畢竟有許多原蘇聯國家是前車之鑒。

比如摩爾多瓦的德左地區生活著俄羅斯族和烏克蘭族,蘇聯解體後德左鬧獨立,與摩爾多瓦地區爆發了戰爭,組織摩爾多瓦加入羅馬尼亞。

現在烏克蘭更是如此,烏克蘭東部四州和克裏米亞以俄羅斯族爲主,即使是當地的烏克蘭族也講俄語,對俄羅斯十分認同,所以引發了現在的俄烏戰爭。

一方面去俄化政策的實施,讓這些新獨立的國家從語言上進而到心理上,還有從本民族人口占多數上,不斷完成新的民族構建,逐漸擺脫蘇聯的影響,最終成爲一個真正的徹底的獨立國家。

但另一方面,對俄羅斯來說則是喜憂參半。

不好的方面是蘇聯乃至沙俄時期向這些周邊地區擴張的勢力,遷徙的人口定居,隨著這些新獨立國家采取的種種照顧主體民族和實施《語言法》,導致該國的俄羅斯族被迫離開,從而使俄羅斯喪失了這些地區幾百年來構建的影響力。

比如哈薩克斯坦的俄羅斯人,由原來的622萬降至2022年的382萬,減少了一多半。

拉脫維亞的俄羅斯族,由1992年的90萬降至現在的46萬。

無論俄烏戰爭結果如何,可以肯定的是,戰前占烏克蘭17%的烏克蘭,從此以後俄羅斯族人口將占很小的比例。

其他國家也是如此,比如愛沙尼亞教育部停止資助俄語學校、立陶宛不再轉播俄語節目等等。

從另一方面講,這些原蘇聯國家奉行去俄化政策對俄羅斯來說又是一件好事。

爲什麽這麽說呢?

因爲這些原蘇聯國家奉行去俄化政策,會導致這些國家的俄羅斯族因爲感到受歧視所以會返回俄羅斯。因爲這些俄羅斯族始終將俄羅斯視爲他們的祖國,並且和國內還有千絲萬縷的親屬聯系等。

而俄羅斯現在面臨的問題是人口持續減少。

雖然俄羅斯人口爲1.4億人,但即使是適合人口居住的歐洲地區,面積也高達429萬平方公裏。1.4億人對俄羅斯來說太少了,而且俄羅斯人的出生率並不高,反而是國內穆斯林人口不斷激增,已經超過了20%!

所以這些原蘇聯國家的俄羅斯族返回俄羅斯,可以增加俄羅斯人口和勞動力,對俄羅斯來說是一件大好事。

畢竟人口的增加可以增加國力,而且這些原蘇聯國家的俄羅斯族分化程度都相當高,很多人在當地都是從事技術、科研工作。

這些人的回歸,對增加俄羅斯人口,提升俄羅斯國力大有好處。

而等俄羅斯國力再次上升的時候,必將再次對這些沙俄或蘇聯的勢力範圍或者領土進行擴張,到那時候這些俄羅斯族必將去而複返。

1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