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收下降7.29%,信用卡業務震蕩,廣發銀行來到變局的十字路口

野武士 2024-05-11 12:16:22

自2016年攜資百億入主廣發銀行後,中國人壽逐漸深入參與廣發銀行的日常運營和決議,去年下半年開始,廣發銀行中高層陸續變動,變動後該行又添了一批來自中國人壽的高管、董事,足可以見中國人壽對廣發銀行的上心。

只是,這份上心似乎並未能有效挽救廣發銀行在內部運營和經營業績上的頹勢。根據中國人壽2023年年報,廣發銀行2023年“增利不增收”——實現營業收入696.78億元,相比2022年的751.54億元,減少了7.29%;淨利潤160.19億元,同比增加3.16%。

除了整體營業收入不理想,曾經廣發銀行引以爲傲的信用卡業務,近期也頻繁釋放出信用卡相關APP下線、信用卡用戶權益大縮水等負面信息,昭示著並不出色的信用卡業績走向。IPO長跑十余年未果的廣發銀行,似乎仍身處經營低谷期。

營收增長不穩,資産規模增速減緩

由于廣發銀行本身還未披露2023年報(4月29日晚間已披露),只通過中國人壽透露了資産負債規模和營收淨利四項主要指標,暫時無法分析該行具體是哪幾項收入導致的整體營收下滑,淨利潤爲何又能逆勢上揚。

但今年1月17日的廣發銀行2024年工作會議上,中國人壽董事長白濤提到:廣發銀行2023年不良貸款余額、不良貸款率實現了“雙降”,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9.11%達到近五年高位。廣發銀行能在營業收入下降的情況下,保持淨利潤的增長,或許也與該行的信貸資産質量指標有所優化,減值計提減少有很大關系。

再看營收端,近幾年廣發銀行的營業收入起伏不定,2020年達到營收巅峰805.25億元,2021年就立馬下跌到749.05億元,跌幅6.98%,2022年略回升了0.33%,到2023年便又大幅下跌了7.29%,極其不穩定。

而往年與廣發銀行的整體營收走勢幾乎一致的,便是占營收大頭的利息淨收入。2020年-2022年,廣發銀行的利息淨收入依次爲628.47億元、554.99億元、558.27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爲-11.69%、0.59%。到2023年,該行實現利息淨收入僅510.69億元,同比降118.55%。利息淨收入大幅下滑背後,是風險資産規模增長的放緩和淨息差的逐年收窄。

截至20023年末,廣發銀行總資産突破3.5萬億,爲35095.22億元,較年初只增長了2.68%,總負債爲32325.37億元,較年初增長了2.42%。資産和負債的增速都不算高。從2020年開始,該行的資産和負債規模增速就已經開始放緩。2020年-2022年,廣發銀行的資産規模增速分別爲15.01%、10.96%、1.72%;負債規模增速分別爲15.95%、11.23%、0.98%,到2022年幾乎陷入增長停滯,尤其是負債增速,2023年雖然有所好轉,卻也依舊不高。

在全行業都面臨息差收窄壓力的背景下,2023年廣發銀行的淨息差只有1.6%,在12家全國性股份行中排名第8,屬于中等偏下位置。標普在去年下半年對廣發銀行的評級觀點中,也指出了該行的盈利能力弱于同行的主要原因就是淨息差較低,信貸成本較高,限制了內部資本産生。淨息差下行厲害,資産規模又擴張緩慢,很難對沖息差收窄的影響,實現以量換價,利息淨收入大跌也是在意料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一直以來,廣發銀行的營收對信用卡業務的依賴成都也較高,2023年營業收入的下滑,或許也與信用卡業務發展不佳有一定關系。

權益縮水APP下線,信用卡業務量質齊降

爲什麽說廣發銀行的信用卡業務對營收影響較大?

2021年2月,原銀保監會等下發相關通知,統一將“信用卡分期收入”轉計入“利息收入”,而不再計入“手續費及傭金淨收入”。當然,盡管改變了營收結構,這一調整對最終利潤沒啥影響,只是,對比在這一新規發布後廣發銀行2020年年報中的數據與2019年年報數據的差異,就可以對比出該行的信用卡分期收入有多少,在營收中的占比是多少。

2019年年報(調整前)中,廣發銀行的銀行卡手續費收入爲363.95億元,2020年年報(調整後)中的2019年銀行卡手續費收入則變成了104.28億元,計算下來,2019年該行的信用卡分期收入爲259.67億元,在總營收中占比高達34.03%。放眼整個銀行業,信用卡分期收入能貢獻超1/3營收的銀行,除了廣發銀行很難找到第二個,信用卡業務對該行業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如今,廣發銀行曾經倚重的信用卡卻逐漸展露出頹勢。就在4月16日,廣發銀行一口氣發布四則公告,調整了廣發南方電網聯名卡、廣發鼎極系列信用卡、廣發銀行多利卡等信用卡的用戶權益,4月19日又發布一則公告調整了廣發龍騰機場聯名信用卡的部分權益,將這些信用卡的權益進行收縮。

其實,今年以來有不少銀行都調整了信用卡權益,這是發卡銀行從“重拉新輕留存”向“重留存重效益”模式轉變的必然手段,可以有效控制成本緩解息差壓力。但廣發銀行在信用卡“減配”的同時,還宣布要在6月28日正式下線廣發G-Force APP下線,下線後將停止包括注冊登錄在內的所有功能服務。G-Force APP是廣發信用卡推出的一款智能手環的配套APP,曾花重金打造,運營八年後最終慘淡下線,著實令人唏噓。

從APP的無奈下線到信用卡權益的大幅縮減,背後是廣發銀行信用卡多項業績指標的發展疲態。

截至2023年末,廣發銀行的信用卡發卡量規模有1.18億張,較上年末有所增長。廣發銀行並未披露信用卡流通卡量相關數據,但從信用卡透支余額來看,2023年該行出現了收縮,截至年末有4248.79億元,較上年末減少3.37%,較規模巅峰的2018年末則收縮了12.49%,信用卡透支余額在總貸款中的占比也下降到了20.49%。

信用卡透支余額是信用卡和信生息資産和主要收入來源,應收款項余額出現負增長,廣發銀行的信用卡業務收入或也會出現下降。不過,廣發銀行的年報中並未將信用卡業務收入單獨披露,而是將其與個人銀行業務合並披露。2023年該行的“個人銀行及信用卡業務”營業收入爲374.72億元,相比2022年減少了5.71%,至于這減少的營收裏有多少來自信用卡業務也就無從知曉了。

除了收入外,據有關測算,廣發銀行的信用卡額度使用率爲33%,如果測算准確,那相比2022年又下降了一個基點。資産質量方面,截至2023年末,廣發銀行信用卡透支不良率爲1.59%,較2022年末上升了1個基點。

其實,2022至今,廣發銀行有在通過信用卡年費漲價、開發會員增值服務,以及代銷等多方面著手,提高信用卡中間業務收入。只是如果過于激進,對消費者權益來說也是一種侵害,在黑貓投訴平台,有上百條與“廣發信用卡 年費”有關的投訴,最近的一條投訴就是4月24日,控訴內容大多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收取了高額年費,此外還有誘導開卡、年費權益未使用卻強行扣除、不履行售後義務等。在監管端,該行信用卡中心也有多個下屬分中心因爲各種各樣的違規,被開出罰單。

作爲一家全國性股份行,廣發銀行IPO長跑多年卻始終未能“上岸”,如今信用卡業務也表現不佳,實在是令人扼腕歎息。截至目前,白濤出任廣發銀行董事長已近兩年,未來,這位金融老將要帶領廣發銀行重塑信用卡業務,提升經營業績,盡早實現IPO呢?

1 阅读:185

野武士

簡介:把人文、科技與財經編成故事會,作爲你的精神食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