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3個用藥知識,醫生習以爲常,大多數人卻一無所知

台海網 2024-05-17 09:20:53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吃藥時好像經常會有這樣那樣的疑問,明明看了說明書,卻還是不懂怎麽吃藥。

藥品說明書上寫著“空腹服用”,到底什麽是空腹?是不是要餓得肚子咕咕叫才算?如果我吃了飯再吃藥,究竟有沒有效果?

一種退燒藥吃下去不管用,能不能多吃一片?能不能換其他退燒藥吃?

今天,我們將爲大家一一解答這些問題,讓大家有效且正確用藥~

退燒藥吃得越多,退燒越快?

近期氣溫變化無常,呼吸道疾病高發,咳嗽、發燒都很常見,發燒後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吃退燒藥,希望能快點好起來。

關于發燒、退燒,下面這些知識點你要知道:

發熱(發燒)

是指體溫升高超出正常範圍。通常口腔溫度≥37.3℃或者是腋溫≥37℃定義爲發熱。這只是個參考值,因爲每個人的基礎體溫是有差異的。特別對于寶寶,除了看體溫上的數字,還要觀察寶寶有沒有異常的表現,例如是否有不舒服的表現、情緒如何、有沒有力氣等。

發熱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症狀。處理發熱的第1步,是需要明確導致發熱的原因。在明確病因之前,不建議擅自退燒治療。

1 退燒常用的藥物

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安乃近、尼美舒利等,其中後三者一般不得用于兒童。

2 退燒藥物使用方法

不推薦對乙酰氨基酚聯合布洛芬用于退熱,也不推薦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交替用于退熱。雖然聯合或者交替使用可能更有效,但上述方式並不能夠改善舒適度,而且尚不清楚這種體溫降低是否具有臨床意義。

此外,關于聯合或者交替使用的安全性信息較少。由于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服用的劑量不同,容易造成給藥錯誤,因此常規不推薦二者聯合使用或者交替使用。

一般在用藥60分鍾內可以觀察到療效,3~4小時達到療效的峰值。如果服用對乙酰氨基酚後3~4小時,體溫仍然較高,而且不適感仍然沒有得到改善,可將對乙酰氨基酚直接更換爲布洛芬。

如果服用布洛芬3~4小時後,體溫仍然較高,而且不適症狀沒有得到改善,也可以將布洛芬直接更換爲對乙酰氨基酚,這種現象可能與某些發熱只對某一種退熱藥效果更好有關。

要注意的是,對乙酰氨基酚更換爲布洛芬或者布洛芬更換爲對乙酰氨基酚,只是單純的藥物替換,並不是交替使用。

藥物替換VS藥物交替

以泰諾林(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舉例補充說明:

藥物替換:泰諾林換成布洛芬後,如果有效,就一直使用布洛芬,不再使用泰諾林。

交替使用:泰諾林之後再用布洛芬,然後再用泰諾林,接著再布洛芬,不停換來換去。

許多感冒藥如泰諾、白加黑等均含有對乙酰氨基酚,合用退燒藥(一般是對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前應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避免過量,因嚴重者可能會導致肝壞死等致命性的疾病。

持續發熱或者出現新的症狀,應該及時就醫。

藥吃得越多,好得越快?

這是很多人都有的想法,認爲藥物的效果和劑量成正比,所以一有病就大量服藥,或者自我感覺病情嚴重了就自行增加藥量,以爲這樣可以加快痊愈。

其實,正確的看法如下:

●這樣做有時候是正確的,但更多的時候可能會造成不好的後果。必須嚴格按照醫囑或說明書的指示服用適量的藥物,切勿隨意增減。

●藥物的劑量和效果之間並不是簡單的正比關系,而是有一個合適的範圍。如果藥量低于這個範圍,效果就會不足,不能達到預期的治療目的;如果藥量高于這個範圍,藥物的效果就會過強或者不變,但不良反應增加,甚至危及生命。

以高血壓患者常用的降壓藥氨氯地平爲例,通常每日服藥1~2片(5~10mg),如果因氣候等原因導致血壓升高時,合適的做法並非自行加量到3~4片(15~20mg),而是咨詢醫師換藥或者聯用其他類型的降壓藥。

●很多因素都會影響藥效,比如性別、年齡、體重等,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肝功能和腎功能損傷帶來的影響。如果患者有肝、腎功能不好,服藥之前切記仔細查看藥品說明書,必要時咨詢醫師和藥師。

空腹服藥效果好?

有些人認爲空腹服藥可以加快藥物的吸收,從而提高藥物的效果,就好像肚子餓的時候吃飯,其滿足感要超過飽腹的時候。其實,這樣做有時候是正確的,但有時候是不對的。

關于這個問題,應該這樣看:

1 各種情況下空腹的定義不同

比如做化驗、做胃鏡和服藥的空腹就有區別,需要遵循具體指示。空腹服藥一般是指在飯前1小時或飯後2小時服用藥物。

許多藥品說明書上還標明“飯前服用”“餐中服用”或“飯後服用”,“飯前服用”是指飯前15~30分鍾服用,“餐中服用”指吃飯的同時服藥,而“飯後服用”一般是指餐後15~30分鍾左右服藥。

當然,這個“餐”或者“飯”並不是單純指中飯晚飯,飽餐了零食、水果之類的也算飯後。

2 要根據藥物的性質來判斷

是否空腹服藥,要根據藥物的性質來判斷。

據文獻報道,約20%的藥要飯前服,如心血管疾病常用的阿司匹林腸溶片應餐前服用,餐後服用會導致藥物在胃中停留時間過長影響藥物的吸收進而影響療效;約20%的藥要飯後服,如治療缺鐵性貧血的硫酸亞鐵片,飯後服可以減少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還有些藥物需要餐時服用,如降糖藥阿卡波糖,進餐時服用可以更好地控制餐後血糖。

但是,約60%的藥品未在說明書中注明飯前還是飯後,這類藥通常在飯前或者飯後皆可;如有腸胃不適,則通常推薦在飯後服用,當然最穩妥的做法是咨詢藥師或者醫師。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