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一季度成績單來了!最高收益超25%,累計分紅487億元

國際金融報 2024-04-01 23:28:20

2024年一季度已落下帷幕,公募基金也交出了成績單。

一季度共有294只基金成立,發行規模2433.98億元,發行規模較去年同期小幅縮水。公募基金在一季度大撒“紅包雨”,累計分紅總額487.2億元。

此外,市場震蕩之下,超過五成的主動權益類基金一季度收益“告負”,基金業績分化明顯,一季度收益首尾差異超過50%。同時,清盤基金數量也隨之激增,94只迷你基在一季度“黯然離場”。

新發2434億元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按照基金成立日統計,2024年一季度共有294只基金成立,發行規模2433.98億元,平均發行規模8.34億元。與去年同期2580.64億元的發行規模相比,今年一季度新成立的基金發行規模小幅下降5.68%。

從發行結構來看,一季度債基挑大梁,占比74.68%。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占比分別爲13.67%、8.76%。

記者梳理發現,雖然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發行份額占比仍然不大,但相較于2023年四季度10.45%、6.22%的占比已經有小幅提升。

從單只基金來看,一季度穩健型基金比較受歡迎。國投瑞銀啓源利率債債券、易方達中債0-3年政金債指數、浦銀安盛普安利率債、國壽安保利率債三個月定開等多只基金規模超過78億元,募集規模居于前列。

“債基普遍規模較大,因此新發基金中,債券基金發行份額占比較高。權益類基金占比小幅提升,主要是因爲隨著市場的大幅反彈,疊加支持資本市場平穩發展的利好政策頻出,市場情緒開始得到修複,投資者認購權益基金的熱情有所提升。”排排網財富管理合夥人榮浩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

分紅487億元

iFinD數據顯示,一季度共有1260只基金分紅(A/C份額分開計算),累計分紅總額487.2億元,累計分紅次數1357次。其中,共有9只基金一季度分紅超過5億元,106只基金分紅超過1億元。

從單只基金來看,一季度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分紅總額最多。該基金一季度共分紅一次,分紅總額達26.55億元。

1月23日,華泰柏瑞滬深300ETF發放現金紅利,每10份基金份額分紅0.69元。此次分紅爲2023年第一次分紅,收益分配基准日爲2023年12月31日。華泰柏瑞滬深300ETF成立于2012年5月,該基金2023年末規模達1310.87億元。2024年一季度,該基金淨值上漲2.95%。

一季度,金鷹添盈純債債券C、華泰柏瑞紅利ETF、中銀豐和定期開放債券分紅總額均超過8億元,位居一季度分紅榜前列。

此外,平安合慧定開債、富國天利增長債券A、蜂巢豐嘉債券A一季度累計分紅均超過3億元。

記者梳理發現,一季度分紅産品中,債基挑大梁。

相較而言,一季度主動權益類基金實施分紅的數量較少,交銀優勢行業混合、天治研究驅動C和中銀收益混合A三只靈活配置型基金分別以1.76億元、1.33億元、1.13億元的分紅總額居前。

從分紅次數來看,博時裕盈3個月定開債、工銀瑞景定開發起式債券、南華價值啓航純債、同泰恒利純債等多只基金一季度分紅次數達到3次,分紅次數居前。

最高收益超25%

一季度,A股出現大幅波動,指數方面,上證綜指累計上漲2.23%,深證成指累計下跌1.3%,創業板指累計下跌3.87%。

隨著A股的波動,一季度有超過五成的主動權益類基金收益“告負”。

iFinD數據顯示,一季度,股票型基金收益率平均-2.32%,混合型基金收益率平均-1.97%,超過五成的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沒能實現正收益。

從單個權益類基金具體表現來看,惠升領先優選混合A類和C類份額在一季度總回報分別爲25.84%、25.17%,基金收益居于前列。

惠升領先優選混合爲偏股混合型基金,成立于2022年3月。截至2023年末,惠升領先優選混合規模5765萬元。2023年末,惠升領先優選混合重倉持有中科曙光、長電科技、東山精密、神州數碼、工業富聯等計算機、電子行業股票。

諾安積極回報混合A類和C類份額在一季度總回報分別爲24.65%、24.45%,基金收益緊隨惠升領先優選混合之後。

此外,萬家雙引擎靈活配置混合、東財數字經濟混合發起式、大摩數字經濟混合、景順長城周期優選混合等多只基金一季度收益超過15%。

一季度,基金業績分化明顯,有基金收益超過25%,也有基金沒有踩准市場的節奏,一季度淨值下跌超過29%。主動權益類基金收益首尾差異超過50%。

展望2024年,惠升領先優選2023年年報指出,A股大盤股估值已經處在曆史底部區域,從宏觀環境與估值狀態來看,目前已經具備春季躁動基礎,但當前市場同時面臨籌碼結構畸形與對企業盈利信心不足的矛盾,2024年A股節奏或將更加重要。在保持審慎樂觀的基礎上,總體認爲2024年權益市場蘊含有比過往更好的機會。

清盤94只

隨著一季度市場的震蕩分化,基金賺錢難度加大,不少投資者選擇贖回基金。與此同時,一季度逾90只迷你基“黯然離場”。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一季度共有94只(A/C份額分開計算)基金清盤,較去年同比減少24.19%。

記者注意到,隨著市場的震蕩,一季度發起式基金清盤壓力增大。發起式基金降低了募集成立的門檻,公司股東資金、公司固有資金、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和基金經理等人員認購不少于1000萬元且持有期限不少于三年,滿足上述條件的基金即可宣布發行募集成功。

在市場環境比較低迷時,爲搶先布局行情,部分基金公司會自掏腰包成立發起式基金。但是,發起式基金同時強化了基金退出機制,三年期限如不做大規模,基金就面臨強制清盤風險。

例如,浙商創業板指數增強、浙商智選家居股票、浙商智選食品飲料股票三只發起式基金在同一天成立,因成立三年基金資産淨值低于2億元,均在3月20日清盤。

“面對同質化競爭,清盤是優勝劣汰的良性競爭體現,同時也是資本市場特別是公募基金領域發展日益成熟、健康的表現之一。如果定期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去維持許多已經事實上沒有存續意義的基金産品,也會帶來一些不必要的資源浪費。”琢磨金融研究院院長姚楊對記者坦言。

記者:魏來

0 阅读:51
评论列表
  • 2024-04-02 02:25

    無良媒體,機構的幫凶

  • 2024-04-02 07:42

    看到有人罵我就放心了。

國際金融報

簡介:人民日報旗下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