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和蒙古的第一次正式交鋒,南宋是如何擊退了蒙古的進攻?

保言包語 2024-02-28 18:36:50

南宋和蒙古的第一次正式交鋒,南宋是如何擊退了蒙古的進攻?

南宋王朝爲何飽受外患而幾乎亡國?孤山難守之時,爲什麽宋軍能屢次化險爲夷?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宋軍必死守護這片土地

南宋滅金之後,朝廷大喜,下令北伐收複故土。然而此舉終究是撞南牆,不僅無法收複寸土,反而提前引來了蒙古的鐵騎南下。自此,南宋進入了建國百年以來最爲艱難危險的年代。

面對蒙古大軍如入無人之境的勢頭,南宋的危機空前,朝野爲之震驚。然而即便山河破碎,生死存亡,宋軍的本性也絕不會改變。他們骨子裏流淌著中華民族萬年不變的基因,那就是誓死捍衛這片熱土冷土。正因如此,南宋王朝雖危機四伏,卻也屢次在絕境中打開生機。

“神勇”孟珙保江山,奮戰長江十三載

長江中遊,蒙古大軍猖獗橫行,城池陷落,百姓塗炭。局勢一片漆黑,似乎黎明永遠不會來臨。

然而就在這黑暗時刻,南宋軍中湧現出一位猛將——孟珙。他身經百戰,不畏強敵,長江中遊的戰事由他全權指揮。在與蒙古大軍的對峙中,孟珙屢建奇功。公元1236年泗州之戰,孟珙親自督戰,大破蒙古水師。1239年,他出奇兵收複襄陽,一舉扭轉戰局。

十三年間,孟珙奮戰長江,與蒙古軍血戰不止。正是他這樣的猛將,讓南宋在絕境中贏得喘息之機,江山得以多次化險爲夷。

余玠殚精竭慮保蜀帥,四川經濟強軍備而蒙古不得入川

四川自古凶險,山高林密,正是守軍勝利之地。當蒙古軍殺到眉山巫山,盆地盡失之時,朝廷調往一位猛將余玠擔任四川宣撫使。

余玠深谙守勢之道,殚精竭慮,在全川大興土木,迅速構築起十余座易守難攻的山城,並采取保州廓的策略。很快,在余玠的治理下,四川經濟蒸蒸日上,軍備強盛。這讓窺視蜀地的蒙古軍無論如何也無法越雷池一步。

正是這樣一位謀深慮遠的蜀帥,讓四川這片江山重新煥發生機,爲南宋贏得了寶貴的喘息時間。

千載英主一念之間,宋理宗誤判大好局面再起波瀾

1242年,蒙古大汗去世,蒙古軍北撤,南宋迎來大好的反攻時機。

孟珙此時正乘勝追擊,連戰皆捷。河南蒙將範用吉更是暗示願意歸降。只需宋軍一舉收複河南,便可扭轉整個局面。

然而宋理宗卻出于猜忌,錯過這千載難逢的機會。他的一念之間,直接導致戰局再起波瀾,孟珙病死,南宋的局面又陷入膠著。

這就是千古名君宋理宗最大的失誤,也成爲南宋日後再難翻身的重要原因。

危機四伏南宋依舊,宋軍誓死捍衛故山河

盡管擊退蒙古第一次大舉入侵,然而南宋的危機依舊絲毫未解。面對日後甚至更爲強大的蒙古鐵騎,宋軍的處境無疑險象環生。

然而即便如此,宋軍的本色也永遠不會改變。他們會永遠記得自己的使命,誓死捍衛這片山川大地。正因如此,數百年後的今日,我們還記得南宋,記得宋軍,記得他們和敵人不懈的較量與那份揮之不去的執著。

0 阅读:0

保言包語

簡介:從曆史中窺探生活,從生活中回顧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