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友,即將收獲一個IPO

融資中國 2024-05-19 15:20:16

騰訊是最大機構投資方。

又一個北京大學校友IPO正在路上。

融中財經獲悉,近日,卓正醫療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卓正醫療”)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主板上市,海通國際、浦銀國際爲其聯席保薦人。

這是一家在業內小有名氣的私立醫療機構。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按在中國覆蓋的城市數量計,卓正醫療于截至2023年底在所有私立中高端綜合醫療服務機構集團中排名第一。此外,按2023年付費患者就診人次及收入計算,其在中國所有私立中高端綜合醫療服務機構集團中分別排名第二及第三。稱得上是一家“中國領先的私立中高端綜合醫療服務機構”。

如今,這家成立至今已有12年之久的私立醫療機構,終于向二級市場邁出第一步。

畢竟此前卓正醫療每次完成一輪融資時,提問環節中必不可少的一個問題,即“公司的IPO計劃”。毫無例外,卓正醫療對此回應均爲“暫無IPO計劃”。甚至在2021年完成E輪融資時,卓正醫療直面回應稱其目前暫無上市計劃且暫不需要再融資。原因其一是因爲目前公司賬面資金充裕,其二則是2017年公司便已經實現了收支平衡,並無經營壓力。但如今靴子落地,卓正醫療的IPO之旅也漸漸拉開了帷幕。

而對于卓正醫療背後陪伴多年的投資人而言,這無疑也是一個好消息。此前,卓正醫療的創辦和發展得到了多家知名機構和産業資本的支持,如騰訊、富德生命人壽、天圖投資、H Capital、淺石創投、華林證券等。其中,IPO前,騰訊爲公司的最大機構投資方,持股比例達19.39%。

值得一提的是,這家被騰訊看中的私立醫療機構的創始人王志遠,畢業于北京大學。與此同時,這個團隊的兩位聯合創始人之一施翼,同樣也畢業于北京大學。從資料來看,王志遠于2001年7月獲得北大科技信息學士學位,輔修計算機軟件專業,施翼則于2002年7月獲得北大國際經濟學士學位,並輔修計算機軟件專業。或許,這倆人是在北大輔修計算機軟件專業時有的交集,以至于畢業各奔東西後還能重聚一起並攜手創業。

而由王志遠和施翼帶領奔赴港交所的卓正醫療,也成了“北大系”IPO軍團中的一名新成員。

01

一個由中産撐起的醫療IPO

這是一家專門爲中産服務的私立醫療機構。

卓正醫療在招股書中直言,“我們一直在戰略上專注于服務中高端醫療服務市場,以具有較強購買力、偏好更人性化和個性化醫療服務的大衆富裕人群爲目標客戶。”

基于其戰略,卓正醫療多覆蓋經濟發達城市。2012年,第一家卓正醫療開在了深圳,此後業務版圖擴大至中國廣州、北京、成都、蘇州、長沙、上海、重慶、杭州、武漢及佛山以及新加坡。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卓正醫療在中國擁有並經營21家醫療服務機構,包括19家診所及兩家醫院,並在新加坡有三家全科診所。

且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截至2023年12月31日,按在中國覆蓋的城市數量計,卓正醫療在所有私立中高端綜合醫療服務機構集團中排名第一。

但卓正醫療的野心不僅限于此,內生增長和戰略收購已成爲內部未來擴張計劃。

作爲增長戰略的一部分,卓正醫療擬繼續通過內生增長來擴大我們的醫療服務機構網絡,以加強在目標市場的存在。在“內生增長”計劃中,卓正醫療表示自己在建立自己的私立醫療服務機構方面已有成熟的經驗,並擁有成熟的團隊建設和業務發展系統。

具體規劃如其所言,“在任何現有市場擴大我們的網絡時,爲接觸更廣泛的患者群體,我們通常在該市場現有位置的合理距離內選擇新地點。其次,當我們識別到我們認爲對我們的網絡具有協同效應的獨特機會時,我們亦會探索潛在收購。”

換言之,除內生增長外,卓正醫療還打算繼續探索機會,在一線和新一線城市收購具有良好往績記錄表現的知名醫療服務機構。

畢竟,這家在業內擁有12年經驗的“老牌”私立機構,目標是要成爲“第一”,“我們相信,高度標准化及數字化使我們能夠快速、成功地拓展業務,成爲中國覆蓋城市數量第一的私立中高端綜合醫療服務機構集團。”

對于未來發展有展望的卓正醫療,表現又如何呢?

資源方面來看,截至2023年12月31日,卓正醫療擁有297名全職醫生,他們在取得執業資格後平均擁有約14年的執業經驗,其中超過85%的醫生在加入卓正醫療之前曾在三級甲等醫院執業。

從業務層面來看,卓正醫療的收入主要來自提供醫療服務,主要包括實體醫療服務和在線醫療服務,其中實體醫療服務是卓正醫療主要收入來源。招股書數據顯示,2021—2023年期間,該板塊收入占比始終保持在80%以上。且同期實體醫療服務就診人次由35.99萬人次升至56.54萬人次,增幅達57%。

財報顯示,2021—2023年公司收入分別爲4.17億元、4.73億元、6.90億元。且未實現盈利,同期年內卓正醫療經營利潤分別爲-1.09億元、-1.38億元、-6693萬元;年內虧損分別爲2.51億元、2.22億元、3.53億元,近三年累計虧損達8.26億元;年內經調整淨虧損分別爲1.02億元、1.23億元、4357萬元。對于錄得經調整淨虧損,卓正醫療的解釋爲,“主要歸因于我們向IPO前投資者發行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

但仍有可圈可點之處,如報告期內,卓正醫療的經營毛利率分別爲11.9%、9.3%及19.3%。此外,其經營虧損也在持續收窄,由2021年的1.09億元降至2023年的6693萬元,降幅達38.6%。

不過,卓正醫療也提示稱業務運營仍面對行業監管、競爭環境、消費者信心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此外,卓正醫療也表示新設醫療服務機構的擴張戰略,可能會導致短期財務表現出現波動。

02

融資5輪,估值36.8億元

卓正醫療成立于2012年,至今已完成5輪融資。

最近一次發生在2021年8月,騰訊領投、香港一家大型商業集團Violet Gem Limited跟投的總代價6000億美元的E輪融資。且此次融資後,卓正醫療投後估值升至5.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6.8億元)。

如下圖所示,公司曆次融資分別爲,2014年,公司獲得由經緯創投發起的300萬美元的A輪融資;2015年,公司獲得B輪融資1750萬美元,領投機構爲水木基金;2017年,公司完成C輪融資,金額爲3530萬美元;2019年,公司完成D輪融資,融資金額5000萬美元。加上後面的E輪,公司融資總額約爲1.66億美元。

圖/卓正醫療融資曆程

來源/招股書 融中財經截圖

本次上市前,Cheuk Sing Ho持股18.92%。其中,Cheuk Sing Ho的股東包括王志遠、施翼、張向東、朱岩、周方、張東生、張建新等。據介紹,王志遠擁有代表Cheuk Sing Ho作出決定及投票的唯一權利及權力。其中,王志遠爲卓正醫療的最終單一最大股東,能夠行使上述合計26.48%的投票權。

在機構投資方方面,騰訊是最大投資方,持股比例爲19.39%。值得一提的是,騰訊與卓正醫療在達成合作前便關系匪淺。

如卓正醫療的聯合創始人施翼,于2010年1月至2021年上半年曾在騰訊就職,擔任騰訊科技高級戰略分析經理及高級産品經理職務,負責在線保險、醫藥等電商領域産品體驗和用戶運營。

2017年,卓正醫療正式與騰訊的騰愛醫生展開合作,擬在患者教育、在線服務、診所運營等多個方面,合力打造線上線下醫療服務的新標杆。

彼時施翼表示,“通過騰愛醫生,一方面我們希望滿足用戶更多場景下的醫療咨詢需求,將卓正精品醫療的服務理念從線下延伸到線上,讓線下網點未覆蓋地區的患者也能感知到專業的醫療服務;另一方面,也爲我們的醫生提供一個有效便捷的工具,和患者建立更多的聯系管道,促進醫患之間的溝通和信任。”

而醫療這一板塊,也不僅是騰訊一家互聯大廠的“心之所向”。

2015年,隨著“互聯網+醫療”模式被列入國家重點推動發展方向之一,急于尋求增長曲線的互聯網大廠便盯上了“醫療”。

以卓正醫療的最大機構投資方騰訊爲例。2016年,騰訊醫療健康應運而生,最初的定位是醫療健康領域的數字化助手。到了2018年,騰訊醫療的戰略變得更加清晰、多元。在2018年騰訊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上,彼時的騰訊副總裁提到,未來騰訊醫療健康業務將聚焦在三個核心能力和兩個重點學科。

但之後騰訊在醫療方面的動作趨于平淡,一直到2021年。這一年3月,2021年3月22日,由騰訊醫療健康(深圳)有限公司全資持股的成都騰訊互聯網醫院有限公司成立,同年8月,騰訊向卓正醫療抛出橄榄枝,領投其6000萬美元E輪融資。2022年,騰訊又斥巨資入股醫療器械企業魚躍醫療……

阿裏和京東的醫療布局則更早于騰訊。2014年阿裏組建了互聯網醫療平台“阿裏健康”,後者還于同年2014年借殼在港股成功上市,並成爲“互聯網+醫療健康第一股”。京東也在2014年運營醫療健康業務“京東健康”,並于2020年正式在港交所上市。

不錯過任何風口的字節跳動“雖遲但到”,自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後開始“跑步”進入醫療賽道,先後投資了百科名醫、小荷醫療、松果醫療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騰訊投資卓正醫療時,坊間便有傳聞稱在融資過程中,阿裏巴巴、字節跳動也嘗試進入卓正醫療 E 輪融資,但是由于騰訊投資綁定了排他性協議,以致後續跟投失敗。

03

頂級985,盛産IPO

卓正醫療遞表背後,意味著一支龐大的高校IPO軍團“北大系”再添一員。

不完全統計,這是今年跑出的第三個北大系IPO。

2024年1月,“北大才子”陳生帶著天地壹號再次向IPO發起沖擊;3月,重塑能源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其身後掌舵者林琦,于2023年7月獲得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而北大系IPO名單又絕非僅于此。

車載激光雷達頭部廠商“圖達通”于2023年8月10日已通過中國證監會IPO備案,擬納斯達克上市,其創始人鮑君威本科畢業于北大物理系;腫瘤分子診斷及檢測公司臻和科技于2023年10月更新了招股書,繼續推進港股IPO進程,其創始人杜波本科畢業于北大生物系;國産電生理龍頭錦江電子于2023年6月獲得上交所受理,其創始人李楚文畢業于北大醫學部心血管專業……名單還很長。

在此之前,更是有一群北大校友在二級市場成功揮起敲鍾大錘。

2022年4月,納芯微電子正式登陸科創板,創始人王升楊研究生畢業于北大電子通信工程專業;同年8月,“3D 視覺第一股”奧比中光正式登陸科創板,創始人爲黃源浩畢業于北大力學與工程科學專業;進入到 2023年,藥明合聯正式登陸港交所,成爲港股該年最大醫藥IPO,而經此一役,北大化學系校友李革創辦的藥明系更是坐擁4個IPO……這個名單將不斷實時更新。

北大IPO軍團愈發壯大的背後,離不開一群北大創業軍團。而在當下,隨著硬科技創業成經濟增長新動力,拿起敲鍾寶錘的創始人在科技成果轉化的大潮下更是呈現出鮮明的高校門派,“北大系”在其中占據著一席之地。

自2015年《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修訂起,我國密集出台了科技成果轉化政策法規,在國家接連不斷的政策支持下,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可謂如火如荼。期間,科創成了創投圈所追捧的“風口”,“新科技”“高科技”“硬科技”等名詞相繼成爲創投圈的網紅名詞。

作爲學校科技開發和技術轉移工作的主管部門,北京大學科技開發部近年來在成果轉化制度體系建設、校地産學研平台合作、科技成果轉化基金運營、全流程知識産權管理與高價值專利培育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進展。

具體來看,北京大學科技開發部利用政策支持,修訂和制定科技成果轉化及技術入股制度,加強風險控制和合規管理,促進科技成果高效合規轉化;同時,通過專利分級分類管理和大數據結合方式,激活大量優質專利資源;此外,與各行業領軍企業建立合作關系,推動專利與市場需求對接,並通過多種措施挖掘潛在技術合作企業;最後,科技開發部與地方政府合作,共建科技創新體系,推廣北京大學研究成果,爲科技成果轉化提供資源保障。

科技成果轉化大勢所趨,以及北京大學科技開發部的一套“組合拳”下,一批批創新成果,從實驗室裏的“樣品”,正有效轉化爲國民經濟主戰場上的“産品”。

由此可見,“北大系”軍團的隊伍還將不斷壯大,而這些都將成爲北大IPO軍團的上市後備軍。“北大系”軍團的威力,不容小觑。

0 阅读:22

融資中國

簡介:股權投資與産業投資媒體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