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費“最長得等30年”,培訓機構退費難怎麽解?|新京報快評

新京報評論5 2024-03-30 03:30:28
家長在選擇機構時,不能受機構的營銷策略影響盲目給孩子報班。

▲連鎖早教機構金寶貝位于江蘇南京的三家門店同時關閉。圖/網絡視頻截圖

文 | 蔣理

據央視新聞報道,近日,連鎖早教機構金寶貝位于江蘇南京的三家門店同時關閉,引發廣泛關注。有家長表示,在關店不久前,一些門店仍在鼓勵家長續課。家長們提供給記者的多份文件顯示,金寶貝南京中心負債約2800萬元,如果家長選擇退費,按照前後兩份不同的核算方案,金寶貝方面預計花25至30年才能爲家長們陸續完成退費。多位家長表示,金寶貝采取預付費制度,根據課時數量的多少,一次至少繳納一萬多元的學費。

3月28日,金寶貝品牌總部發布公開信,就“南京中心不規範閉店”事件致歉,表示將重議解決方案。

早教機構實行預付費制度,這沒有問題。但是,早在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中,明確要求培訓機構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變相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或60課時的費用,且不得超過5000元。家長一次性繳費超萬元,購買課時數上百,顯然已違反培訓機構收費管理規定。

而這類問題在教育培訓機構經營中並不鮮見,一方面是因爲監管難以落地,另一方面則是家長在選擇培訓機構繳費時,配合了類似違規收費操作。

對實行預收費制度的教育培訓機構,在收費方式和額度上進行限制,可以避免機構用預收費搞擴張,也能督促機構重視課程質量,以此吸引家長續課。

可不少培訓機構想的是做大生意,所以,並沒有嚴格執行有關收費管理規定。而監管部門進行監管存在現實阻力,由于缺乏對機構的過程性監管,收費沒有進入指定賬號,監管部門也難及時發現、查處。那些沒有合法資質的機構,更是遊離在監管之外,怎麽收費沒人管。

另外,不少家長也覺得一次性繳費3個月麻煩,加之機構營銷人員不斷宣傳優惠折扣,從而對繳費風險認識不足。

因此,要破解機構關閉、破産所帶來的“退費難”問題,除了完善對培訓機構的過程性監管之外,還需要家長理性選擇培訓機構,不要圖方便、折扣優惠,一次性繳納過多費用。家長的理性選擇也是促進機構合法合規經營的重要力量。

針對培訓機構“退費難”,我國部分地區,還嘗試鼓勵培訓機構“一課一消”,“先上課後收費”。但客觀而言,取消培訓機構的預收費制度,目前並不現實,而培訓機構先收費再消課,也符合教育服務特點。

關鍵在于,家長在選擇機構時,能成熟、理性起來,不能受機構的營銷策略影響盲目給孩子報班,擔心報不上課一次性繳半年、一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學費。

“雙減”後,我國有各種隱形、變異的學科培訓機構,以及機構違規收費等亂像,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家長爲讓孩子上培訓班,不在意機構有無資質、是否規範經營,其結果是培訓課程質量難以得到保障,且有很大的“退費難”風險。

所以,除了強化監管之外,也需疏導家長的培訓需求,並通過家庭教育指導,教育、引導家長以理性的態度,選擇教育培訓。

撰稿 / 蔣理(媒體人)

編輯 / 遲道華

校對 / 趙琳

新京報評論,歡迎讀者朋友投稿。投稿郵箱:xjbpl2009@sina.com 評論選題須是機構媒體當天報道的新聞。來稿將擇優發表,有稿酬。 投稿請在郵件主題欄寫明文章標題,並在文末按照我們的發稿規範,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職業、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以及銀行賬戶(包括戶名、開戶行支行名稱)等信息,如用筆名,則需要備注真實姓名,以便發表後支付稿酬。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