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年王家善率部在營口起義,曾澤生非常詫異:他怎麽會選擇起義呢

漫步史書 2023-07-24 18:10:36

1948年3月初,時任東北保安副司令的鄭洞國、參謀長趙家骧急匆匆奔赴吉林,向吉林守備司令、60軍軍長曾澤生傳達蔣介石、衛立煌的命令:

“當夜部隊緊急撤往長春,撤退前必須銷毀所有不能攜帶的物資,炸毀火車站、豐滿水電站、水壩。”

圖|王家善

曾澤生心裏吃了一驚,盡管他對撤離吉林沒有意見,但要炸毀火車站、豐滿水電站,他的心裏卻很糾結,特別是豐滿水電站。

豐滿水電站是日僞時期修建的一座水庫,也是當時中國最大的水庫,水庫被炸毀,洪水將淹沒整個松遼平原,危及數十萬東北三省的百姓。

經再三考慮,曾澤生最終還是決定,響應中共的號召,沒有炸毀豐滿水庫。

60軍從長春撤出後,士氣確實低落到了極點,曾澤生也因爲未炸毀豐滿水庫一事,遭到了各方指責,心裏滿懷著苦悶。

不過,那時的曾澤生尚未與中共地下黨接觸,起義一事更是無從談起。可後來發生的一件事,卻直接改變了曾澤生的看法。

王家善其人

1948年5月16日,王家善率部在營口起義,參加了解放軍。

王家善起義的消息傳來以後,一度讓曾澤生感到詫異:

“他怎麽會選擇起義呢?”

曾澤生之所以詫異,是因爲王家善率領的營口部隊,本身就是僞滿洲國時期日僞軍的一支部隊。

這樣一支漢奸加反動的部隊,是如何做到全軍一致起義的呢?

王家善是黑龍江巴彥人,早年就是東北軍出身的軍官,九一八事變之前,當過東北軍黑龍江警備司令部參謀。

1935年12月,王家善赴日留學,在日本陸軍大學學習,1937年回到南京,與何應欽有過一面之緣,還曾被授予中校軍銜,任國民政府參謀本部參謀。不過出乎預料的是,王家善再次出現的時候,人就已經又回到了東北,先後任僞滿中央訓練處教官,治安部參謀司軍務科科長,僞軍官學校教授部部長,步兵第四旅旅長,步兵第七旅旅長。

盡管資料在這方面記載很少,但很顯然,王家善應該是受委派打入了日僞軍系統中任職。

日本關東軍占領東北後,也急于扶持一些有名望的人來出任僞職,以王家善的原來在東北軍的地位,也是比較符合日軍這一想法,所以在後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日軍始終認爲,王家善是他們培養起來的“親日分子”。

可王家善真正骨子裏是抗日的。

1939年,僞滿軍官學校成立,王家善回國後出任了教授部部長。

王家善在校期間,便大力在學生中發展“真勇社”成員。

所謂的“真勇社”是王家善1936年在日本留學期間,同何正卓秘密成立的愛國組織,該組織便是以“反滿抗日”爲宗旨,吸收了一大批有志青年加入,包括王家善後來回國後,在僞滿洲國軍校時期,也吸收了一大部分在校的學生加入組織,這些學生後來都充實到“僞滿洲國”部隊之中。

到抗戰勝利時,王家善的“真勇社”已經發展到200余人。

1941年,日僞當局利用“一二・三〇”事件,誘捕了大批的抗日青年,其中“真勇社”的創建人何正卓因國民黨身份暴露被捕,後來他在獄中交代出了國民黨關系,但卻保護了“真勇社”成員,王家善當時因已受到日僞軍監視,因此決定對外停止使用“真勇社”的名字,全社發展轉入地下。

整個抗戰時期,“真勇社”成員絕大多數都深入日僞軍高層,後來抗戰勝利前夕,積極策動部隊起義,以配合蘇軍作戰。

只是很遺憾,抗戰勝利後,國民黨當局借口“真勇社”在抗戰時期無活動,下令取締。

不過,真實的情況並不是那麽簡單,國民黨當局之所以對“真勇社”忌憚,是因爲該組織內就有不少共産黨員,擔心這個組織發展起來以後投向共産黨。

顯然,國民黨當局並不是無的放矢。

抗戰勝利後,王家善本來是沒打算留在軍中,盡管他的影響力不小,但他心裏很清楚,在這麽堅持幹下去,一旦將來內戰爆發,自己就會成爲罪人,于是就帶著女婿李殿儒回到了長春老家暫居。

也就是在長春時,何正卓給王家善送來了幾本書,其中就有毛主席寫的《論聯合政府》。

《論聯合政府》是毛主席在1945年4月24日在黨的第七次代表大會上所作的政治報告,何正卓能夠冒著風險,把這樣一本書帶到東北,是很不容易的。

何正卓的身份,其實就是一名中共地下黨黨員。

圖|在黨的七大上毛主席做《論聯合政府》的報告、朱老總做《論解放區戰場》的軍事報告

王家善看了何正卓送來的《論聯合政府》,心中略一沉吟,然後說道:

“國民黨反動派所做所爲,是曆代王朝暮年征象,靠不住了。但共産黨那邊沒熟人,難以溝通關系,我進關看看吧!”

不過,王家善並沒有地下黨的關系,到北平轉了一圈,沒碰上共産黨,卻碰上了杜聿明,杜聿明隨即請示上級,任命王家善爲長官部少將高參,跟著又回到了錦州。

1946年4月,東北保安第四總隊被東北民主聯軍打散,杜聿明又任命王家善充任東北保安第四總隊總隊長。

盡管對中國共産黨抱有不錯的好感,但那時王家善尚未決定好一切,他一路到沈陽,沿途不斷的收容第四總隊的潰兵,女婿李殿儒(同年與王家善養女成婚)勸他:

“要小心點,國民黨在利用你,別給國民黨送終。”

王家善則是搖了搖頭:

“國民黨不是給了我一個師嗎,今後該怎樣,騎驢看唱本走著瞧吧。”

王家善本身就是東北軍出身,後來受命重建第四總隊,隊伍裏絕大多數都是他當年的心腹,很快第四總隊規模就擴編到了上萬人。

思想掙紮

作爲非嫡系的將領,王家善在國民黨軍之中過得並不如意,只是因爲他尚能掌握一旅之師,所以國民黨當局不得不對他重用。

可即便如此,國民黨當局仍然不是很信任王家善。

1946年,東北第四總隊成立不久,即開赴遼南山區,歸新六軍下轄。

對于這些非嫡系的部隊,國民黨當局通常的做法就是將他們拆分使用,就如60軍、93軍等滇軍部隊一樣,下屬的各個部隊都被拆的七零八落,當時60軍也有一個師在新六軍下轄,對于這些部隊,新六軍統一的做法是,派駐專門的人員去監視、轄制。

王家善的一些老部下,察覺到新六軍有吞並他們的意思,林春武借著喝醉酒的名義,大吵大鬧:

“你們要撤換王家善,就是逼著我們去當八路軍。”

當時國民黨軍在東北兵力不足,對王家善只能善加安撫。

在東北的數年間,王家善始終無所作爲,除了現實方面的因素外,王家善自己心裏也很猶豫,他的這個思想狀態也引起了在東北的地下黨組織的注意。

除了何正卓外,王家善部隊還潛伏著不少中共地下黨員。

東北局情報組情報員石迪(原“真勇社”長春分社的社長)早在1941年就打入了王家善部,並在部隊中發展情報關系以及地下黨員,王家善的親信部將劉風卓加入了組織,劉風卓在王家善部的影響很大,必要時能夠控制全師,是我黨在王家善部爭取的最關鍵的人之一。

從抗戰勝利之初,國共雙方都在爭奪東北,石迪曾向上級請示,策反王家善部,時任中共中央社會部副部長潘漢年考慮再三,認爲時機不成熟,指示先不要起義。

此後王家善率領部隊,替新六軍站崗放哨,後來又該番號稱獨九師,盡管名義上是一個師,但該師當時是歸屬于新六軍第14師下轄,爲了指揮獨九師,14師還派了一個上校副師長來,盡管王家善名義上是獨九師少將師長,可部隊實際指揮權,基本上都是在這個副師長手中。

王家善一直感到很憋屈,卻也對現實無可奈何。

1947年春,東野展開戰略反攻,國民黨軍逐漸的潰敗,轉而重點防守沈陽、錦州幾個大城市,本來按照新六軍的指揮,是要王家善率領部隊到遼河一帶打遊擊,王家善不願意平白損耗部隊,趁著營口無軍防守,王家善主動請纓去防守營口。

調營口後,王家善部隊改稱暫編58師,歸52軍下轄。

王家善到了營口以後,天高皇帝遠,心思活動的愈發頻繁,只是他仍然沒同意起義。

當時,在王家善部隊潛伏的中共地下黨員都有些坐不住了,于是乎他們也做了一個沖動的決定。

廉榮春、喬遇春等幾名潛伏的地下黨准備發動暫編58師中下級軍官起義,然後兵臨城下,逼迫王家善率部起義,但當時時機尚不成熟。毫無疑問,這次舉事自然以失敗告終。

林春武把這件事告訴了王家善,王家善也很無奈,搖頭歎息:

“這幾個人太輕率,整出事來,他們完了,我也要掉腦袋。”

從王家善的話中不難看出他的想法。

圖|王家善起義後(左起戴紅花者的第一個人)

據李殿儒回憶他和王家善之間的對話,他曾問王家善:

“看形勢您必然走這條路,應該見好就收吧。秋季攻勢咱打勝了,眼下共産黨又派人來聯系,現在起義比兵臨城下光彩多了。”

王家善搖頭:

“越在勝利的情況下越不能起義。你想想看,剛剛取勝,官兵有一股驕氣;林春武把消息遞給我,說明贊成起義的人數不多,一個連長月薪(加空額)100多萬(當時通貨膨脹嚴重),正是享福的時候,誰願意攜家帶口跟我們去受窮?我們要起義,有人振臂一呼表示反對,誰還肯聽我們的?即使你能保我出去,成了光杆司令,人家要我們有啥用?”

李殿儒又問:“那要等到什麽時候才可以呢?”

王家善說:

“國民黨肯定不行了,剩下幾個孤立的據點,營口是其中最小的,肯定要先被吃掉,我不會等到山窮水盡丟人現眼。預計東北丟掉半年之前,局勢一定非常緊張。外邊有了壓力才能起義,大部分人才會跟著我們走,時機一定要把握准,國民黨與我們無緣無德,何苦陪它殉葬!共産黨與我們無仇無恨,肯定會走到一起去的。”

王家善對于形勢的認識,還是很清楚的。

對于起義的廉榮春、喬遇春,王家善暗中出手,悄無聲息的保護下來,不讓國民黨特務抓捕他們,還對外發出了通緝令,至于對部隊裏還沒有暴露的劉風卓等人,則予以保護。

“共産黨必將得天下,可國民黨還能維持二十年。”

劉風卓也意識到,如果要想起義,老長官王家善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投奔光明

1948年春,東野進攻遼陽,王家善心裏很清楚,遼陽之後就是鞍山、鞍山之後就是營口,而營口絕對守不住,到時候自己手上的一個師白白折損,到了關內,國民黨當局也不會讓他再編一個師。

與此同時,東北局社會部也注意到了王家善思想上的起伏,決定從兩個方面入手,一個是從軍事上包圍,另外一個就是由潛伏的地下黨出面,勸說王家善率部起義。

幾天以後,王家善召開連以上會議,討論未來何去何從,當時會上也確實有不少人提出,守不住營口,就要撤退到錦州,再不濟就入關的想法,可見那時部隊思想並沒有完全統一,起義是有實際困難的。石迪、劉風卓等共産黨員也十分焦急,因爲直至臨戰時,他們仍然未能勸服王家善,如果貿然率部起義,暫編58師極有可能分裂成兩派,起義成功了還好說,一旦失敗,局勢失控那就很難說了。

圖|《陣中日報》刊載王家善起義的消息

盡管在會上,大家七嘴八舌提了不少意見,可王家善在部隊中,還是有相當的聲望,所以大家都想聽聽他的意見。

王家善的老部下梁啓章站出來說:

“我們從‘真勇社’起,跟師長十幾年了,聽你的吧,請你臨機決斷。”

他的一句話,立刻引起了其他人的響應。

關鍵時候,王家善終于統一了部隊的思想,他要的就是老部下這句話:

“既然諸位信任,那我一定帶領你們走一條有前途的路。”

1948年2月23日,王家善派出侄子王鳳祥、劉風卓出城與我軍聯絡。時任遼南軍區司令員吳瑞林親自接見了王家善派來的代表,雙方舉行了談判,吳瑞林代表東總直接談了五點:

一、起義部隊保持原建制,起義後編爲東北民主聯軍的一個獨立師,與解放軍一視同仁。

二、起義官兵既往不替,保護官兵的個人財産,願回家的發路費,開證明按起義人員待遇。

三、因營口是解放軍必爭之地,限三日內起義。

四、中國共産黨和解放區軍民熱烈歡迎王家善師長能率部起義。

五、王師長還有什麽要求,明晚再來談判。

王鳳祥兩人回去以後,將解放軍開出來的條件告訴了王家善。

王家善仔細思考了一夜,第二天傍晚又派了梁啓章爲全權代表談判,對于起義的條款,王家善並無反對意見,只是提了一個小要求,暫編58師這幾天正要補給,王家善想拿到這些補給在起義,就當是給解放軍一個大禮。因此建議把起義日期推遲到26日以後。

不過,吳瑞林卻搖頭拒絕了:

“武器、糧食、船艦、飛機是小事兒,起義是大事兒,不能因小失大。”

參謀長金振鍾也笑著說:

“那些東西早晚都是我們的,先讓蔣大隊長多保管幾天吧!”

雙方敲定,起義時間定在1948年2月25日晚7時。

盡管已經決定好一切,王家善內心仍然很緊張,不到最後關頭,誰也不能保證不發生意外。

駐紮營口的國民黨軍除了暫編58師外,還有新一軍的部隊以及交警總隊,按照要求,王家善需要解除這些部隊的武裝。

2月25日下午2時,王家善召集全師,暫編58師全師90%以上官兵都同意起義。

2月25日下午3時許,梁啓章指示李殿儒抽調警衛連,嚴密保衛師部安全,王家善也派出專人,以開城防會議爲名義,召集市長袁鴻逵、五十二軍副軍長鄭明新、交警第三總隊長李安等十幾個主要人,等這班人到了會場以後,王家善立即下令予以控制。

2月25日晚7時,起義部隊已經控制了營口,按照約定發了三發照明彈,迎接遼南獨立師入城,當時營口還有國民黨軍殘余部隊企圖負隅頑抗,王家善親自率領暫編58師部隊,配合遼南獨立師一起行動,經過9個小時激戰,全殲了敵人。

1948年5月16日,王家善部改編爲東北人民解放軍獨立第五師,全軍統一番號後,又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67師。

值得一提的是,王家善的部隊雖然是屬于雜牌軍,但部隊中軍官士兵的素質都很高,所以部隊起義以後仍然保留了一個完整師的建制。

王家善走了一條光明的前程,也極大的震動了國民黨軍,特別是對後來曾澤生率領60軍起義,起到了積極作用。

43 阅读:10755
评论列表
  • 2023-07-25 15:17

    後歸50軍建制,南下時167師改番號150師,後朝鮮戰場上血戰漢江

  • 2023-07-25 11:47

    漢江50軍三師之一,僞滿軍精銳戰力,王家善本人亦是日後抗美援朝戰爭中韓軍名將白善烨的老長官和軍事教官!

    哦呵 回覆:
    白善烨聽說對面是王家善,直接掉頭跑路。。。
  • 2023-07-24 22:08

    這支部隊後來怎麽樣了?

    情歌球場聽情歌 回覆: 用戶14xxx36
    額,算了給曆史文盲科普一下,50軍下轄148,149,150師,後老150師裁撤,167師改編爲150師,編入50軍,入朝,懂了嗎,杠精,真的是,這種東西還要杠,還是死杠有意思嗎
    用戶14xxx36 回覆:
    你查過50軍編制內的三個師嗎?王家善師什麽時候變成50軍所下轄的三個師之一了?
  • 2023-07-25 11:47

    從整個曆程看,真的是個智者。各個方面把握都極嚴密。

    天星 回覆:
    滑頭是滑頭了一點,但結局算不錯。
    aaa雒雒雒 回覆: 天星
    利益使然,
  • 2023-07-25 11:47

    王家善所部起義以後劃給了曾澤生編制,然後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

  • 2023-08-05 20:45

    王是南韓軍隊的祖師爺

    哦呵 回覆:
    白善烨的老師長,一到朝鮮,就嚇得白轉頭就跑。。。。。
  • 2023-07-25 11:47

    棄暗投明,明智之舉。

  • 2023-07-25 11:47

    文字不嚴謹,一會說二月起義,一會又說五月起義。時間應核實准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