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麽姥姥成爲帶娃“主力”,奶奶卻“閑”著?真相有些紮心

優米MaMa 2024-05-06 15:50:08

問個問題,你們家是誰帶娃?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還是你們自己?

在我們國人潛意識裏,爺爺奶奶應該是帶娃的“主力軍”。但中國新聞網曾發起過一個名爲“家裏誰帶娃”的調查,調查結果讓不少網友大吃一驚。

結果顯示:43.9%的家裏是姥姥帶娃,27.5%的家庭是小年輕自己帶,而奶奶帶娃的比例僅占14.7%!

很顯然,姥姥姥爺已經後來居上成爲了帶娃的主力軍。

針對這一現象,優米媽問了身邊剛生孩子的幾位同事,發現竟然無一例外都是姥姥在幫忙帶娃。

有位同事甚至直白地表示:要不是有我媽在,我都不敢生孩子。

另一位同事表示自己家裏條件一般,老公家也是普通家庭,算了下請月嫂不劃算,就把姥姥姥爺接過來了。

自己月子餐一天5頓,除了自己的親媽,別人也不願意受這個累。媽媽做的又都是她愛吃的,就感覺很幸福。

不僅如此,同事休完産假回到工作崗位,姥姥就成了她的大後方。不僅幫忙照顧家裏,還要帶孩子。

同事表示:和她同批生孩子的二十幾個寶媽裏,有一大半是姥姥在幫忙帶娃。

自己的閨女自己疼

網上看過一個段子:仔細觀察你會發現,産房門前神情焦慮,眼眶泛紅的一定是姥姥;喜氣洋洋,興高采烈的一定是奶奶。

姥姥作爲過來人,深知成爲媽媽意味著什麽。自己的孩子自己疼,身爲媽媽,她們會想方設法地多做一些,以便幫女兒減輕負擔。

同事小麗講述了自己的經曆:她家孩子今年4歲,一直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輪流帶。

現在孩子大了還好點,小的時候外出吃飯,熊孩子一直要黏在媽媽身上,親媽和婆婆的差異在此時就尤爲明顯。

和自己的爸媽吃飯,媽媽甯可餓著肚子,也會先哄著孩子,讓她先吃飽。

但和公婆在一起,雖然婆婆嘴上說著“你先吃,別管孩子,過會我先帶”,然而每次都是他們吃飽了,自己才有機會吃。

不僅如此,在姥姥姥爺帶娃的那段時間,下班回家,不僅有自己愛吃的菜,姥姥姥爺還會盡量不讓孩子打擾她休息。但爺爺奶奶在家時,一下班照顧孩子就成了她自己的事。

確實,母親的本能會讓姥姥們更加憐惜女兒,也會促使她們爲女兒付出一切。

姥姥擔心女兒婆媳關系

姥姥作爲過來人深知,女兒成爲媽媽後,不僅需要適應新的家庭角色,還要面對繁雜瑣碎的生活,尤其成爲新手媽媽的那幾年,女性會變得格外敏感。

雖然如今社會大部分婆婆都通情達理,她們也能對兒媳視爲己出,但我們必須得承認:婆媳之間並沒有深厚的情感紐帶,僅僅是因爲共同愛一個男人,而湊成了一家。

正因此,當兩個生活習慣各異的女性聚在一起時,很有可能因爲彼此間的交往方式、行爲習慣不同,造成一系列家庭糾紛。

倘若請姥姥幫忙帶孩子,她不僅會盡心盡力地照看孩子,還會特別關心媽媽的身體狀況,比如:産後恢複和日常休息等細節。

即便媽媽和姥姥之間偶爾發生爭執,她們之間深厚的母女情誼也會讓彼此很快和解。

所以,姥姥帶娃實際上是調和了女兒和婆婆之間可能出現的矛盾,爲女兒爭取了一個和婆婆相處的緩沖時機。

鄰居唐姐,曾因爲孩子蛀牙問題,在家裏三令五申要求老人不能給孩子吃糖。奈何自家孩子太愛吃糖,總會纏著老人買。

面對自己的親媽,唐姐還能翻臉說幾句。但對婆婆她就只能忍著脾氣,好好說。

然而,就算自己壓抑到奔潰,婆婆回老家後,還是跟村裏人吐槽:兒媳婦看不慣自己帶娃的方式。

從那以後,唐姐就沒敢讓婆婆過來幫忙看娃了。

姥姥愛屋及烏

姥姥帶孩子,其實不僅僅是因爲心疼女兒,更是因爲她很愛孩子。

1980年,紐約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過一項針對喪子家庭的調查研究。他們發現當孩子出現意外後,家裏長輩最傷心的是姥姥,其次是姥爺和奶奶。

這意味著,家裏的4個老人中,最疼愛孩子的其實是姥姥。

從疼愛孩子的角度出發,姥姥也更會願意幫忙帶娃。

相對的,研究人員還發現,奶奶雖然對孩子也很有愛,但她們會更容易將一部分精力分散在兒子身上。

當然除了上述的幾個原因,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兒媳婦的感受。不排除一些年輕寶媽和婆婆氣場不合。

即便婆婆沒什麽大問題,但兩人就是生活不到一起,這種情況下即使爺爺奶奶想帶娃,但硬湊在一起雙方也會不舒服,迫于無奈老人也只能放棄了。

所以你看,有時候其實並不是爺爺奶奶想當甩手掌櫃,大多數情況也是形勢所迫。

今日話題:你會讓爺爺奶奶帶娃,還是姥姥姥爺帶娃呢?說說你的選擇。

0 阅读:94

優米MaMa

簡介:與千萬媽媽一起成長,探討科學育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