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停戰協議將簽,毛主席爲何密電“簽字必須推後”,誰惹怒他?

董卓坐景觀天 2024-05-19 10:27:29

1953年5月27日,朝鮮戰爭已經接近尾聲,屢戰屢敗的“聯合國軍”退無可退,只好謀求“和平”,開始和中國人民志願軍以及朝鮮軍談判。

但就在所有准備工作都已完成,就剩最後的協議簽訂時,毛主席忽然密電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讓他“停戰簽字必須推遲”,而且必須再打一仗,務必要殲滅敵僞軍萬余人。

【毛主席拍給彭德懷的電報】

爲什麽停戰在即,毛主席卻突然發此密電要求再打一仗呢,是誰惹怒了毛主席?

抗美援朝

從1950年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打響第一槍開始,抗美援朝戰役就開始了。

毛主席說過:“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抗美援朝不僅是幫助友鄰抵抗外敵的一場戰鬥,更是我國在國際上的立身之戰。

【毛主席】

所以全國上下都對此次入朝作戰十分重視,中國人民志願軍更是懷揣著信仰,在朝鮮戰場上勇猛無比。

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中,連續進行了多次關鍵戰役,其中就包括了長津湖之戰,僅這一場戰役就殲敵3.6萬余。

隨著戰事的不斷推進,敵人被趕回了38線以外,志願軍大挫“聯合國軍”的銳氣。

【長津湖戰役】

美軍也意識到,中國人民志願軍是不好惹的,于是主動在1951年7月邀請中朝談判。

可惜的是,這場談判並不順利,南朝鮮(即現在的韓國)的領導人李承晚認爲,停戰談判意味著南朝鮮的服軟,加上李承晚集團率領民衆在南朝鮮境內遊行示威。

于是談判崩壞,雙方開啓了長達兩年時間的“邊打邊談”。而

震撼世界的上甘嶺戰役就發生在這段時間。

【上甘嶺戰役油畫作品】

1953年5月,在中國和朝鮮的人民軍隊連續三輪的進攻,打得“聯合國軍”不得不做出了妥協,雙方商定在1953年6月16日正式簽署停戰協議。

毛主席爲什麽讓彭德懷繼續打?

奈何李承晚仍舊不死心,他拒不接受停戰協議,還找由頭釋放了4座戰俘營的朝鮮人民軍俘虜,再用“解放朝鮮”的旗號,強行將2.7萬朝鮮俘虜編進自己的隊伍,毫無追求和平的誠意。

【李承晚】

而李承晚的這一挑釁舉動也讓毛主席意識到,此時絕不是談和的最佳時機,必須還要給南朝鮮和“聯合國軍”一個教訓,于是開頭毛主席密電彭德懷的一幕。

1953年6月21日,毛主席在電報中說:

“停戰簽字必須推遲,推遲至何時爲適宜,要看情況發展方能作決定。再殲滅僞軍萬余人,極爲必要。”

至關重要的最後一戰

雙方再次撕破臉後,中國人民志願軍在1953年7月13日晚上九點,開啓了再一次主動攻勢。

【金城戰役中的中國人民解放軍】

在最主要的金城戰場上,志願軍用2000多輛汽車不分晝夜地完成了1.5萬噸物資的運輸,在金城外集中了1100余門火炮、20輛坦克,朝金城發射了1900噸炮彈。

比之前戰場上使用的炮彈數量加起來,多上一倍還不止,一時間天地失色,夜空亮如白晝。

而在解放軍近半個小時的轟炸中,南朝鮮30%的地面工事,連帶著90%的障礙物,全被摧毀掃平。

接著,志願軍步兵僅用了一個小時,就全面突破了南朝鮮的防線,打得“聯合國軍”節節敗退。

最經典的一場戰鬥,就是第68軍第203師奇襲白虎團的戰役。

【志願軍繳獲的白虎團團旗】

當時一支偵察小分隊喬裝打扮成南朝鮮軍,直接繞行哨卡,將曾經被稱爲“大韓民國第一榮譽師”的白虎團團搗毀了。

並且小分隊成員無一人傷亡。

在15天內,中國人民志願軍打贏了入朝以來最大規模的一場戰役,不斷沖鋒並抵禦“聯合國軍”的反撲,並將其重創,殲滅敵人總共5.3萬余人。

近乎瘋狂的進攻,把李承晚嚇得不輕,等“聯合國軍”反應過來時,志願軍已經攻下了大部分陣地。

李承晚這才慌了,連忙服軟,最終幾方于1953年7月27日,在世界的見證下,簽署了《朝鮮停戰協定》,三年的朝鮮戰爭才落下了帷幕。

【彭德懷在停戰協議上簽字 】

結局

簽署完所有協議文件後,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第二天視察陣地時,看著犧牲的志願軍戰士們潸然淚下。

他哽咽道:

“就差十幾個小時,他們就能看到勝利的陽光,我們永遠都不能忘記他們。”

【朝鮮戰場上的彭德懷司令】

在這場壯烈的立身之戰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用極大的毅力和決心,以自身作戰36.6萬減員、耗資62.5億元的代價,總共斃傷俘敵71 萬余人。

中國人民志願軍共計犧牲了19萬7653名戰士,其中有大量烈士長眠于朝鮮大地,包括毛主席的兒子毛岸英同志。

【朝鮮桧倉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

此戰之後,中國打破了美帝主義的不敗神話,在世界上的地位直線上升,逐漸在國際中擁有了話語權。

參考資料:

【1】“停戰簽字必須推遲”,是誰惹怒了毛澤東主席?·北京日報客戶端

【2】《從開城到板門店》今日收官 揭開朝鮮停戰協定簽訂背後的終極較量·BRTV北京衛視

【3】井延坡工作室丨緬懷毛主席:今天,檔案揭秘他眼中的抗美援朝戰爭·中國軍網

0 阅读:21

董卓坐景觀天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