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麽大家都喜歡狄仁傑討厭包拯?網友給出了三個無法反駁的理由

小遇說曆史 2024-03-27 16:38:25

在華夏五千年的曆史長河中,狄仁傑與包拯如同兩顆璀璨的明星,他們的事迹被後世廣爲傳頌,成爲了公正與智慧的象征。

當我們仔細品味這兩位曆史人物時,卻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在現代人的心目中,狄仁傑似乎更受歡迎,而包拯則相對受到一些冷落。這究竟是何原因呢?

一、前言

唐朝,一個文化繁榮、法制逐漸健全的時代,狄仁傑作爲其中的佼佼者,以他的智慧和公正贏得了人們的尊敬。

而北宋時期的包拯,同樣以鐵面無私、公正廉明著稱于世。兩位人物在曆史上的地位相當,但爲何在現代人的心中卻有著不同的待遇?這背後又隱藏著怎樣的曆史細節和人物故事呢?

二、執法信念:狄仁傑的“法外有情”與包拯的“法不容情”

狄仁傑,字懷英,並州太原人。他生活在唐朝這個法制相對健全的時代,他的執法信念是“懲惡揚善、法外有情”。在處理案件時,他總能洞察人性,給予悔改者以機會。

《舊唐書·狄仁傑傳》中記載:“仁傑,儀鳳中爲大理丞,周歲斷滯獄一萬七千人,無冤訴者。”可見其斷案之高明。

在《神探狄仁傑》等影視作品中,我們也可以看到狄仁傑面對複雜的案情和人物關系時,總是能夠找到法律與人性之間的平衡點,使得判決既合法又合情。

相比之下,包拯生活在北宋時期,他的形象更多地被塑造爲“鐵面無私、法不容情”。據《宋史·包拯傳》記載:“拯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爲之斂手,聞者皆憚之。”包拯的故事中充滿了對法律尊嚴的維護和對公正的追求。

在《包青天》等影視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包拯對于一些情有可原的罪犯也往往毫不留情地依法懲處。這種執法方式雖然體現了法律的嚴肅性和公正性,但有時也顯得過于冷酷和無情。

三、家國大義與君主忠誠:狄仁傑的保護者與包拯的執行者

狄仁傑在曆史上不僅是一位傑出的法官,更是一位對家國大義有著深刻理解的政治家。在武則天時期,他擔任宰相之職,面對複雜的政治局勢,他始終堅守忠誠,保護李唐王室子孫免受迫害。

《新唐書·狄仁傑傳》中記載:“武後欲誣皇嗣及廬陵王與南北衙共謀反,令來俊臣鞫之。仁傑曰:‘大周革命,萬物惟新,唐室舊臣,甘從誅戮,反是實!’”這段對話充分展現了狄仁傑對李唐王室的忠誠和擔當。他的這種行爲使得他在後世贏得了極高的聲譽和尊敬。

而包拯的故事則更多地圍繞其斷案經曆展開,對于家國大義的體現相對較少。雖然包拯也是一位忠誠的官員,但他在曆史上的形象更多地被定位爲一位嚴格執行法律的工具。在《宋史·包拯傳》等史料中,我們可以看到包拯在斷案過程中始終堅守法律原則,不畏權貴,敢于直言。然而,這種形象使得觀衆在感受包拯的公正無私時,難以對其産生更深層次的情感共鳴。

四、斷案過程中的人格魅力:狄仁傑的智慧與包拯的剛硬

狄仁傑在斷案過程中展現出了卓越的智慧和人格魅力。他不僅能夠通過細致的觀察和缜密的推理來揭示案件的真相,更能以人性化的方式處理案件。在《神探狄仁傑》中,我們可以看到狄仁傑在面對複雜的案情時,總是能夠保持冷靜和理智,以人性化的方式解決問題。這種智慧與人性關懷的融合使得狄仁傑的形象更加立體和豐滿。同時,他的機智和幽默也贏得了觀衆的喜愛。

而包拯在斷案過程中則顯得過于剛硬和刻板。他往往只關注案件本身的事實和證據,而忽略了案件背後的人性因素和社會背景。在《包青天》中,我們可以看到包拯在處理案件時總是嚴格按照法律條文進行判決,很少考慮被告人的個人情感和家庭背景等因素。這種斷案方式雖然保證了法律的公正性和嚴肅性,但有時也讓人感到缺乏靈活性和人情味。

五、結論

綜上所述,狄仁傑之所以比包拯更受現代觀衆喜愛,主要是因爲他在執法過程中更好地融合了法律與人性關懷,體現出了更爲全面和立體的人格魅力。

而包拯雖然也是一位傑出的法官和忠誠的官員,但他的形象相對較爲單一和刻板,缺乏狄仁傑那種深入人心的魅力。

這並不意味著包拯的形象沒有價值或不值得尊敬,只是說明在不同的曆史背景下,人們對于法律與人性關系的理解和期待也會有所不同。無論如何,狄仁傑和包拯都是中國曆史上傑出的法官和政治家,他們的事迹和貢獻將永載史冊。

6 阅读:3688
评论列表
  • 2024-03-28 06:00

    哪個大家?你調查了?

    長天一笑 回覆: Davy
    元芳:我賭你沒我快[笑著哭]……
    Davy 回覆:
    展護衛:誰說沒劍就捅不死人?元芳卒!
  • 2024-03-28 08:25

    包拯可是有香火供奉的,哪個更受歡迎你怕是沒搞清楚吧。

  • 2024-03-28 08:40

    喜歡包拯的更多

  • 劉昊 10
    2024-03-28 08:35

    不要問爲什麽?大家也喜歡包拯。人間魔鬼除外。

  • 2024-03-28 10:55

    小編爲什麽喜歡狄仁傑,卻故意黑包公?原來小偏認爲狄仁傑堅守忠誠,保護李唐王室子孫免受迫害。而包公卻站在律法道義的角度爲民伸張正義,屢破大小案,明境高懸,公平公正,卻讓皇帝不堪,鍘了犯罪的王孫貴族,沒有家國大義。不能領悟皇帝的意思,是用禦賜的鍘刀嚇唬他們,不是殺。雖然公正無私,卻不能與其産生更深層次的共鳴。

    用戶15xxx15 回覆:
    搞笑
  • 2024-03-28 09:05

    企圖潛移默化[得瑟][得瑟][得瑟]

  • 2024-03-28 10:01

    包拯不畏強權,誰能不愛

    繁花似錦 回覆:
    強權不愛[捂臉哭]
  • 2024-03-28 10:15

    開封當地人對包拯的評價特別高,當地出土了一個石碑,有北宋幾乎所有開封知府的名字(太宗和真宗是用的晉王襄王代替),唯獨不見包拯,因爲老百姓人人用手摸,把那個名字摸沒了

  • 2024-03-28 10:57

    下頭的文章!真不知道你的大家是哪來的

  • 2024-03-28 09:25

    這個大家是誰??是小編把?

  • 2024-03-28 09:57

    一直都是我更喜歡包拯,我還以爲大多數和我一樣

    空著的無名指 回覆:
    不要懷疑,你就是大多數。從各地都有祭祀包拯的廟宇就可以看出來。你見過祭祀狄仁傑的廟宇?
  • 2024-03-28 10:57

    大家是誰??怎麽看出的“都”??

  • 2024-03-28 09:27

    一白遮三醜

  • 2024-03-28 07:45

    爲啥包拯能名流千古,狄仁傑卻不能?

    用戶16xxx45 回覆:
    你覺得狄仁傑沒有流芳千古大概率是你讀書讀少了[得瑟],你猜大唐狄公傳最開始是誰寫的?是一個老外寫的,連老外都知道狄仁傑,你還說他不是流芳千古?可能就你不知道吧[得瑟],比如在杜甫都還被稱爲不知名詩人的年代,什麽樣的文盲沒有,對吧[得瑟]
  • 007 3
    2024-03-28 10:34

    不見得喜歡包拯的人少,喜歡狄仁傑的人多!

  • 2024-03-28 10:42

    小編,你祖上是不是都是貪贓枉法之徒,所以不喜歡包拯。[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 2024-03-28 10:01

    曆史上包公基本上不是以斷案聞名,而且谏言出名,彈劾不法官員權貴。

  • 2024-03-28 10:12

    感覺小編你就沒搞懂,曆史上這倆人幹的活完全不一樣,根本沒法比較![笑著哭]

  • 111 2
    2024-03-28 10:26

    一個有人情味!

  • 2024-03-28 04:44

    同爲推理斷案大師朝堂宰相眼界卻不在同一層次

  • 2024-03-28 09:52

    如果律法如果有漏洞,對包拯就有點不友好了

  • 2024-03-28 11:16

    我喜歡包拯

  • 2024-03-28 09:55

    [靜靜吃瓜]狄仁傑是武周重臣,他是武則天提拔起來的寒門。。

  • 2024-03-28 07:01

    信口開河,在農村包拯更受老百姓喜歡,關于包拯的戲最多了[笑著哭]

  • 2024-03-28 11:10

    包一生只升官,不降職,狄仁傑一生升降都有

    用戶16xxx45 回覆:
    在狄仁傑生活的武周年代,庫吏橫行,所有人以舉報爲主業整人爲主業,父子都不可信的年代,能活下來都不錯了,升降算什麽?關鍵是他還在保護李唐子孫,相當于時時刻刻要去觸犯武則天,需要多高的情商才能兩全其美?你想想看,讀讀唐史你就知道狄仁傑有多聰明情商有多高了
  • 2024-03-28 11:36

    都好!小便挑事精!

  • 2024-03-28 13:28

    法外有情?什麽情?人情事故?法就是法,只要開了有情的先例法律就是一張廢紙

  • 2024-03-28 11:33

    因爲狄仁傑是大陸拍的,包拯是灣灣拍的[得瑟]

  • 2024-03-28 11:38

    這二人曆史地位差太多。。狄仁傑基本上屬于 “常務副皇帝”。。武周帝國的 所有權利 幾乎集于一身。而 包拯 在真宗 仁宗 兩朝的地位 和前者差的太遠了。

  • 2024-03-28 11:31

    別瞎說,誰討厭包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