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問界M7追尾事故的深思,欲戴王冠的背後是必先承其重

百姓評車 2024-04-28 21:19:44

4月26日,有網友在社交平台上爆料稱,山西運城某高速路上,一輛黑色問界M7發生追尾事故,前機艙起火,車上3人不幸遇難。4月28日中午,AITO問界官方微博做出回應稱,問界方面稱,正在積極配合當地交警部門開展事故調查,提供一切必要數據還原事故原因,並對家屬提供一切可能的支持。具體調查結果以後續交警部門通報爲准。

是的,關于這場事故,目前還需要有更多的信息流出,真相究竟如何,到底是車的原因,還是人的原因,現在還不能下結論。

但是,關于新能源汽車的安全問題的談論再次甚囂塵上,問界又一次站在風口浪尖上。

據公安部統計,2023年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4.35億輛,其中汽車3.36億輛。2023年全國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175萬起,其中,死亡人數達到50萬人,受傷人數達到6萬人。

平心而論,問界M7此次事故之所以能夠有如此高的討論度,重要原因是,一,這次事故足夠有代表性,足以引發消費者的共鳴,二是問界現在的體量和聲量足夠大,特別是在余承東“遙遙領先”的加持下更是如此。

正所謂,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問界作爲新勢力品牌的頭部車企,台前有多風光,台後就要接受更多人的注視。

兩大問題成討論焦點

關于這場事故,社交媒體上的聲音已經是群情激奮。大家討論的焦點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AEB無法有效介入,二是車門無法打開以及車窗沒落鎖。

關于第一點,網上的輿論認爲,AEB一直都是問界汽車宣傳的重點,此前余承東和何小鵬還因爲AEB的問題展開過一場互怼式的討論。然而在這次事故中,問界的AEB卻受到了質疑。逝者家屬也質疑爲什麽問界M7宣傳的AEB自動緊急制動和GAEB異形障礙物。

第二點,事故視頻顯示,問界M7的隱藏式門把手疑似並未彈出,有幾人在嘗試砸車窗。很多觀點認爲智駕不是關鍵,撞擊後打不開門才是核心問題,這又讓隱藏式門把手再成熱議焦點。有網友表示:“如果這個車門是10年前的,人絕對能救出來。”

關于第一點,按照此前余承東的說法,AEB可以在90公裏每小時的速度下刹停,但根據問界的回複,事故車輛發生事故時車速115km/h,不在問界AEB的刹停範圍。另外,事故車並非M7智駕版,對路面障礙物的識別能力確實不強;

第二點,隱藏門把手沒有解鎖,車門無法打開。從事故視頻中來看,車輛似乎處在完全斷電狀態,因爲裏面的車燈全滅,在這種情況下,車門與車窗肯定是打不開。專業人士因此質疑,是不是因爲碰撞把低壓供電系統幹崩了。因爲新能源汽車安全設計的邏輯是,正常電池碰撞後會自動斷開高壓電,用小電瓶的低壓供電系統來維持基本的供電,比如車門解鎖,打開車窗,雙閃,雨刮等等。

另外,這不是隱藏式門把手第一次出問題了。2019年,美國一輛特斯拉車型發生事故,隨後起火,消防員趕到後無法在第一時間內打開車門,導致司機身亡。

業內專家認爲,很多人對隱藏式門把手産生抱怨情緒,主要是因爲目前各家品牌的隱藏式門把手的打開、應急開關的形式都沒有統一的標准,一旦發生事故需要救援的時候,救援人員不了解,不抱怨不焦躁才怪。

既然如此,問界爲什麽還成爲社交媒體討論的焦點呢?

高處不勝寒的壓力

這兩年,AITO問界的發展勢頭是相當猛烈,一直都呈現出“黑馬”的本質。2022年3月,問界在極短時間內推出的M5、M7以及M5 EV三款車型,交付量一路“狂飙”,2022年累計交付超過7.5萬輛,創造了最快交付量曆史;到了2023年下半年,問界更是一飛沖天,2023年9月,問界新M7上市,在原有的6座版本基礎上新增了5座版本,並搭載HUAWEI ADS2.0高階智能駕駛系統與鴻蒙智能座艙3.0,起售價拉至25萬元以內。

截至目前,其累計訂單超過17.4萬輛,連續3月交付破2萬輛,更是助力問界今年一季度銷量超過理想汽車,成爲中國市場新勢力品牌月銷量冠軍。

話說,問界汽車這樣的迅猛發展勢頭,怎能不引起市場關注?

再加上余承東的大嘴營銷,更是錦上添花,使得問界品牌始終處于輿論圈的頂流位置。

余承東在打嘴仗這個領域,戰鬥力永遠都是十分驚人,只要他願意,他的每一次講話都能變成一場輿論盛宴。比如2022年,余承東說M5可媲美百萬豪車,說M7帶來的是超越百萬豪車的舒適智能體驗;2023年,新款M7上市,余承東又用一句“起死回生”,煽情指數十級。

當然還有那句世人皆知的“遙遙領先”,更是直接把討論度直接拉滿。此外,余承東的各種操作更是堪稱神奇,比如上文說的與何小鵬的互怼,2023年3月份“華爲問界”的物料宣傳,他甚至還說出“有些人噴我們這個産品車不好看,我想說他的品位還比較Low。”

這些金句和操作,有的獲得了成功,有的則以失敗告終,但無論怎樣,都把問界推到了輿論的高點。這種高舉高打的打法確實帶來了破天的流量,這是其它友商夢不能求的熱度。

就好比雷軍憑借一己之力就讓小米SU7車圈頂流,很多車企大佬都希望能夠複制這樣的成績。殊不知,雷軍的個人能力是別人效仿不來的,他是挾十年小米用戶的積累和個人標簽的不斷深化,才有了今天在社交媒體上的號召力。這一點在北京車展上得到了驗證,就連以“最老車模”自嘲的周鴻祎都只能屈居第二,更何況別人。

筆者說了這麽多,是想表達這樣一個觀點,問界M7的事故之所以能有今天高的討論熱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問界銷量爆發和余承東帶來的高曝光所致,某種意義上講,這就是破天流量的代價,也可以理解爲後遺症。

還是那句話,欲戴王冠必承其重。這所有大品牌必須要經曆的考驗。未來,小米汽車也不例外,雷軍要做好心理准備。

百姓評車

在這裏,我們不是爲車企辯解,有問題解決問題,該配合調查就配合調查,該補償就補償,這是一家車企的擔當,也是義務,這個毋庸置疑。筆者更想說的是,新能源汽車確實是未來發展的趨勢,不可阻擋,但千萬不能爲了創新而創新,還是要以安全爲第一原則。當一個品牌的安全問題頻繁成爲焦點,不管是不是自身的問題,那麽結局只能是品牌受傷。

1 阅读:404
评论列表
  • 2024-04-29 17:56

    買新能源就是用生命去試駕

  • 2024-04-29 00:13

    可憐的是用戶

  • 2024-04-29 23:23

    刹車失靈,耶稣來了都留不住

  • 2024-04-28 23:00

    作者比較中肯,沒有偏向任何一方,就一句話,支持華爲能推動中國科技進步,出了問題就解決問題,推動整個行業進步!

    大魚 回覆:
    新能源就是新,新的東西肯定是不夠完美的,至少現在電池技術無法革新肯定是還不行的[靜靜吃瓜]
    用戶15xxx62 回覆:
    是的

百姓評車

簡介:最接地氣的汽車新媒體 彙聚來自百姓的汽車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