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的八王之亂有多亂?晉惠帝只負責吃瓜,諸王各個搶破頭

文诩曆史 2024-02-22 10:49:54

晉朝作爲中國曆史上第三個大一統國家,終結了東漢末年以來的亂世,但是在曆史上的評價卻很低。究其原因,正是在其立國時期,國家發生過八王之亂,而後造成五胡亂華,讓漢家兒女在幾百年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那麽直接造成晉朝國力衰弱的八王之亂到底有多亂?

晉朝的八王之亂是中國曆史上最嚴重的皇族內亂,分別是由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玮、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颙、東海王司馬越,這八位皇族引起的內亂。他們整整爭鬥了16年之久,耗費了大量國力,直接造成最後的亡國。

八王之亂的起因還是來自晉武帝,他在位之時,爲了保住司馬氏江山,分封自己的子侄兄弟爲王,這些王爺不是後世的王爺,都是實封,不僅掌握著地方的軍事大權,更是有著財政大權,就是一個個的諸侯國。

如果繼任的皇帝是明君,也許還不會發生大的亂子。然而,第二位皇帝晉惠帝是曆史上出了名的低能皇帝。而當時的皇後賈南風爲了掌權,于是先聯合楚王發起政變,除掉了托孤大臣楊駿。

楊駿雖然被殺,但是朝政並沒有落到賈南風手中,反而被汝南王奪去。于是,賈南風再次聯合楚王,除掉汝南王,而後又誣陷楚王,將之前的合作夥伴處死。就這樣,賈南風得償所願,掌控朝廷。

賈南風執政期間,不僅除掉原本的太子司馬遹,更是禍亂朝綱。那些在封地的諸王怎麽能容忍一介女流在朝中作威作福?于是不久後,在洛陽統領禁軍的趙王聯合齊王發起政變,除掉賈南風。

然而,趙王卻做了一件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就是廢掉晉惠帝,行篡位之舉。

他一個趙王都能做皇帝,那麽其他人爲什麽不能?于是齊王率先起兵討伐反賊,同時成都王和河間王舉兵響應。就這樣,趙王也在這一次征討中滅亡。

不久後,晉惠帝複位,齊王入朝輔政,因爲晉惠帝是低能,因此齊王的所作所爲和皇帝沒什麽區別。

公元302年,河間王不滿齊王執掌朝廷,起兵討伐,在洛陽中的長沙王趁機響應,成功誅殺齊王。此時,朝廷落入長沙王手中。

公元303年,河間王和成都王聯合在一起,共同討伐長沙王。雖然曾一度被長沙王擊敗,但是因爲洛陽城中的東海王與禁軍合謀,將長沙王擒獲,最後長沙王也落了個身死的下場。

這個時候,成都王擔任丞相一職,但是專政。這引起東海王不滿,率軍討伐,但是不是成都王的對手,他只能逃回自己的封地以圖再起。

就在成都王與東海王兩敗俱傷的時候,河間王聯合並州刺史和幽州刺史攻破成都王的老巢邺城,只能帶著晉惠帝逃到長安。

公元305年,東海王再次起兵,並擊敗河間王,次年又攻破長安迎回晉惠帝,不久後河間王與成都王相繼被殺。從此,朝中大權落到東海王手中,八王之亂至此終結。

在這16年的混亂之中,國家混亂不堪,晉惠帝如同一個玩物一般,輾轉于各王手中。也許作爲低能的他並不知道他的這些兄弟是在做些什麽,但是這個國家卻已經千瘡百孔,不久後就要滅亡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