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原子彈爆炸內幕:廣島謊稱被隕石擊中,長崎因天氣成爲目標

我叫小凡 2024-04-22 22:09:04

1945 年 8 月 6 日上午 8:00,三架 B-29 超級堡壘轟炸機抵達日本廣島上空,准備執行一項將銘刻在人類曆史上的事件:人類曆史上第一次核武器空襲。

飛行員們聽說了原子彈的威力,因爲他們的上級在出發前制定了嚴格的“疏散計劃”。從本質上講,該計劃強調快速逃生,因爲沒有人知道炸彈的沖擊波和放射性塵埃爆炸的速度有多快。

因此,在投下“小男孩”之後,這些飛機逃跑得越快越好——這是人類使用過的最可怕的炸彈。

上午8點12分,攜帶原子彈的飛機機組人員戴上護目鏡,感到極度緊張。三分鍾後,飛行員按照設定的程序,按下按鈕打開炸彈艙門,下一刻,原子彈從天而降。飛行員迅速逃脫,因爲炸彈的下降是他們逃跑的機會。四十三秒後,炸彈的內部氣壓觸發器引爆了裝置。

爆炸産生了一個直徑300米的巨大火球,照耀著廣島上空,就像太陽出現在城市中一樣,瞬間使數以萬計的居民失明。然而,這些人沒有時間去感受失明的痛苦——他們當場就被殺死了。這種死亡是史無前例的;火球的溫度高達4000攝氏度。隨後的統計數據顯示,廣島的7萬名居民立即被蒸發,沒有留下任何人類遺骸的痕迹,甚至沒有留下混凝土和鋼結構的痕迹。

當天,原子彈爆炸造成的死亡人數達到88,000人,廣島就像人間地獄,幸存者遭受嚴重燒傷和輻射傷害,他們的身體嚴重惡化,狀況可怕。

原子彈爆炸幾周後,人們慢慢意識到戴口罩的重要性。幸存者拼命尋求繼續生活,試圖消耗食物和收集雨水,結果證明這些雨水具有高度放射性,只會使他們的健康狀況惡化。

日本軍國主義政府的行爲尤其具有諷刺意味。爆炸發生大約十分鍾後,駐東京的日本陸軍副參謀長聽到了他認爲荒謬的謊言;他無法理解一顆炸彈如何摧毀像廣島這樣的大城市。幾乎同時,在大西洋的奧古斯塔號航空母艦上,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得知爆炸事件後非常激動,認爲這是人類曆史上最偉大的事件之一。

然而,此時此刻,美國人仍然焦慮——不是擔心日本是否會投降,而是擔心部署原子彈的巨大心理負擔。第一顆原子彈于 1945 年 7 月 6 日爆炸,當時納粹德國已經投降,蘇聯紅軍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那爲什麽要使用原子彈呢?

此外,盡管軸心國日本看起來仍然很強大,但很明顯他們已經走到了最後一步。真的有必要投下原子彈嗎?

事實上,這是當時主要的內部分歧。美國將軍德懷特·艾森豪威爾(Dwight D. Eisenhower)私下表示完全沒有必要這樣做,但杜魯門總統真的擔心日本會在瘋狂的戰爭中戰鬥到最後一個人,迫使整個國家犧牲自己的生命。因此,美國總統仍然認爲有必要使用原子彈,因爲對日本的陸上入侵需要部署76萬軍隊才能在日本本土九州島登陸——這些都是不能在戰場上浪費的生命。

盟軍向日本發出最後通牒,要求他們根據《波茨坦宣言》無條件投降,並立即放下武器,否則將面臨徹底毀滅。曆史告訴我們,盡管日本已經嚴重衰弱,但他們仍然認爲自己擁有400多萬的強大軍事力量,和驚人的250萬總兵力,擁有7000多架飛機。

日本軍國主義者認爲他們仍然有很大的勝利機會,認爲不僅他們的武裝力量,而且每個健全的男人、女人和兒童都可以動員起來對抗敵人。他們不僅想到了這一點,而且還采取了行動,組織了一支2800萬人的“全國志願作戰部隊”,主要由健康的老人、婦女和兒童組成。一些孩子,勉強到會用筷子的年齡,被教導自殺式沖鋒來引爆敵人的坦克。

這是殘酷的,但日本繼續執行這一計劃,發布了“決定性作戰計劃”,概述了對日本本土的最後立場。美國已經在硫磺島遭受了對日軍的巨大損失,雙方都傷亡慘重,不得不使用原子彈。

原子彈投下,廣島慘遭毀滅,即使是最無情的人也無法忍受目睹。在聽說東京可能是下一個目標後,日本天皇也開始恐懼,陷入絕望。

然而,日本狂熱分子仍然沒有被嚇倒。面對原子彈造成的大量傷亡,他們繼續策劃襲擊,向公衆隱瞞廣島遭受破壞的真相。陸軍大臣憤怒地宣布,日本帝國軍隊永遠不會投降,即使這意味著戰鬥到最後一名士兵。

這幾乎是可笑的;8月7日,日本陸軍副參謀長召見核科學家西科義雄,直接問道:“我們能在六個月內生産出原子彈嗎?如果是這樣,我們的部隊能堅持那麽久嗎?

幸運的是,這位科學家是理智的。他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他坦率地建議日本將軍放棄希望。日本不僅缺乏理論專業知識,而且他們也沒有必要的鈾,甚至對如何制造和引爆原子彈有基本的了解。

此時日本仍然否認,告訴公衆廣島被隕石擊中,並呼籲繼續戰鬥。然而,蘇聯確切地知道該怎麽做。8 月 8 日,他們向日本宣戰,擊敗納粹的強大蘇聯紅軍在滿洲裏向日本關東軍推進。

人們意識到日本仍然沒有從錯誤中吸取教訓;即使是原子彈也無法平息他們的野心。因此,美國戰爭部長建議部署第二顆原子彈,因爲日本可能認爲美國只有一種這樣的武器。

日本輸掉了這場賭注。8月9日,美軍轟炸機再次起飛,瞄准了另一個日本城市。最初針對九州的沿海城市小倉,惡劣的天氣迫使計劃改變。

美國飛行員對煙霧感到沮喪,無法找到預定目標,飛機的輔助油箱突然出現問題。經過緊急磋商,目標被轉移到長崎。

綽號“胖子”的炸彈吞沒了這座城市,造成6萬多人死亡。與此同時,一支百萬人的蘇軍開始在中國東北向日軍進攻,很難想象當時日本的絕望。首相鈴木寬太郎收到報告後,臉色蒼白,顫抖著,將這個可怕的消息告訴了大臣們。

外務大臣東鄉重典情緒激動,無法控制地哭泣,說日本已經徹底戰敗,現在處于崩潰的邊緣,無法再戰鬥了。然而,日本軍國主義者仍然叫囂著要對祖國進行最後的決戰,拒絕放棄。就在這關鍵時刻,久違的裕仁天皇出現了,絕望地走進會議室,宣布接受《波茨坦宣言》,結束戰爭。

日本最終屈服于壓倒性的力量,結束了對第二次世界大戰。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