犧牲太大!王亞平曾談太空之旅的辛酸,落地後身體弱連路都走不了

論芸有事 2024-04-26 07:07:51

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前言

王亞平,神州十三號載人航天飛船上的唯一一位女航天員。

她不僅是我國的第一位太空漫步的女宇航員,甚至還在太空上待了183天。

終于在安全返回到地面之後,還是被人擡著出來太空艙的。

而在接受采訪的時候,王亞平對自己能登上太空,表示非常的榮幸和激動,但也說出了宇航員心酸和不爲人知的一面。

那麽,王亞平爲了登上太空,都經曆了哪些事情呢?

實現夢想,太空漫步

4月25日晚上八點,神州十八號航天載人飛船將在酒泉發射。

我們的三位航天英雄將再次的登上太空,爲人類的發展做出自己的努力和犧牲。

而每一次航天飛行都是非常危險的,畢竟要面對是太空中完全未知的事情。

但總是有一些人在負重前行,甚至會爲了航天事業的發展犧牲自己也是在所不惜的。

不過可能是因爲男性和女性在身體機構上的不同,或者是一些其他的原因。

不僅是中國,世界上很多擁有航天實力的國家,女性航天員的數量都是非常少的。

畢竟在宇宙這個完全失重和地球環境完全不同的條件之下,宇航員將要面臨的挑戰也是非常的多。

而王亞平就是我國第一位出艙的女性宇航員。

在登上神州十三號航天飛船之前,王亞平在2013年的時候,入選了神州十號載人航天飛船。

雖然是第二次登上太空,但王亞平也是我國第一位進入我國空間站、第一位實現太空漫步的女性宇航員。

真正的成爲了一位“摘星星”的人。

在2021年11月7日,翟志剛率先走出太空艙,隨後王亞平也緩緩的走出太空艙。

在查閱資料之後,其實大家也都能知道,在太空中漫步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

雖然看上去是只有短短的幾分鍾,但對于他們來說,則是非常的漫長。

而在艙外進行作業是需要非常小心的,可能因爲一個不注意和小小的失誤,就可能帶來非常嚴重的後果。

不過翟志剛和王亞平都順利的完成了艙外作業,返回到飛船內。

而在空間站三名宇航員要這裏度過183天,主要的任務就是對空間站關鍵技術的驗證。

畢竟除了國際空間站,全世界只要我國有能力搭建空間站。

這對我國來說是一個非常振奮人心的事情,所以王亞平三位宇航員的任務也是非常的重要。

雖然和兩位男宇航員相比,身爲女性的王亞平在生活上也是有一些不太方便的事情。

但這些在王亞平成爲宇航員的一刻,就已經完全抛之腦後了。

而在太空之中,宇航員除了要應對失重的情況,熟悉經常的飄在太空中之外。

還有一個估計很多人的會比較好奇的事情,就是在太空中,宇航員的飲用水是如何解決的。

畢竟水是生命的源泉,任何生命都是離不開水的。

但在太空中並沒有那麽多的純淨水可以使用,而宇航員使用的一般都是再生水。

也就是通過一系列的淨化和處理技術,將人體正常排出的液體處理到可以飲用的標准。

而在太空飛船內的,每一個小小的動作,每一個行爲,可能在地面上就要進行上成千上百次的訓練。

經過非常多項目的測試和鍛煉才能達到登上太空的標准。

這些在地面上的訓練也是常人難以忍受的。

甚至在2022年4月,神舟十三號飛船順利返回的時候,我們的航天員都不是走出返回艙,而是被擡出來的。

那麽,宇航員爲了能登上太空,都會進行哪些嚴格的訓練呢?

付出了千萬倍的汗水

王亞平的家庭其實非常的普通,父母也都是很一般的老百姓。

而王亞平從小就是其他人口中是,別人家的孩子。

不僅上學的時候,在班中總是名列前茅的存在。

除了成績好之外,她的身體素質和體育方面,也是非常的擅長,長跑那更是不在話下。

在她17歲的時候,就進入長春飛行學院進行學習。

在學習文化知識之外,王亞平還熟練的掌握了飛行駕駛的技術。

1998年,那是她第一次駕駛飛機登上天空,此後王亞平飛行的時間達到了800多個小時。

在汶川地震的時候,王亞平作爲一名女飛行員,駕駛飛機前往災區進行抗震救災。

這些寶貴的經曆都爲她之後入選航天員打下了結實的基礎。

在被選入航天組之後,王亞平可以說是展開了魔鬼般的訓練。

航天員的訓練項目多達8大項,小的項目將近達到近百個。

而其中最重要的訓練項目之一,就是超重耐力訓練。

這對航天員來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項目,因爲不論是在升天還是在返回的時候,航天員的身體都要承受超載。

所以在日常訓練的時候,爲了到時候能適應減小對身體的傷害,就要承載超過自己身體八倍的壓力。

這就相當于是八個多的自己壓在自己的胸口上,然後還是一個向後牽扯的過程。

所以在這樣的過程中,宇航員的胸口會感覺到嚴重的擠壓,出現呼吸困難的情況,甚至心髒都會出現疼痛的情況。

如果承受不住這樣的壓力,身邊也是有一個可以叫停的按鈕。

但這個按鈕在從沒有航天員按下過。

而這樣的超重耐力訓練對于王亞平這樣的宇航員來說,就像是家常便飯一樣,每天都是會進行訓練的。

爲了能在登上航天飛船時候,操作不出意外,能應對各種突發的情況和意外。

在日常訓練中,地面仿真系統訓練是必不可少的項目。

這是模擬太空中的環境,不僅是失重缺氧,模擬的飛船中的設施和太空中的完全一樣。

王亞平等這樣的宇航員要穿著幾百斤重的宇航服,在這樣的環境中要待上四個多小時。

而爲了保證日後操作不出任何的失誤,即使是日複一日的進行相同枯燥的操作,王亞平只能是一遍一遍的練習。

只有這樣在實戰中,才能保證萬無一失。

而宇航員除了要進行必要的轉椅秋千訓練,還要穿著120斤重的裝備進入到水中,在水壓和重量級的裝備下,進行長達5個小時的訓。

這一次訓練對身體體能的消耗也是非常大的,如果進行比較,和跑完一整場的馬拉松消耗的體能差不多。

在每次訓練結束之後,宇航員的體重都會有所下降。

並且在天上活動5個小時,那麽在水中就要是十倍的訓練量。

而王亞平也是表示,在每次的訓練結束之後,她的手都是抖的,甚至連筷子都要拿不穩了。

即使是在日常訓練中,接受了大量的體能身體素質訓練,但在宇航員返回地面的時候,身體也是承受了非常大的壓力。

因爲在太空中,長時間處于失重的情況之下,所以他們的站立耐力下降。

所以在出艙的時候,爲了保證宇航員的身體安全,所以他們都是在協助之下擡出太空艙的。

宇航員在出艙很長時間之後,要經過很長的時間進行恢複訓練這樣,這樣身體才能逐漸的回到正常的水平。

所以說,宇航員都是非常辛苦的,爲了能順利的登天,順利的完成任務,他們也是付出了很多的辛苦付出。

不斷學習,不斷挑戰自己

王亞平在進行航天訓練的期間,也在不斷的學習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

在2014年的時候進入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進行學習,並且也獲得了碩士學問。

並且在2018年的時候,還攻讀了心理與認知科學的博士生學位。

不僅如此王亞平還在核心期刊上發表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也正是這樣的學習經曆,在2021年空間站中,王亞平也成爲了一名“太空教師”。

在太空中開啓直播,向地面上的人們科普太空中相關的知識。

而且王亞平的直播教學還非常的形象生動,很快就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向大家分享科學的奧秘和其中的樂趣,在第一次開課之後,在全網就引起了非常大的反響,相關的報道點擊率就已經達到了21.1億次。

這對王亞平來說,也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如今的王亞平不僅擔任了全國婦聯的副主席,而且也是大校師級正職稱的宇航員。

不僅如此,她的家庭也是幸福美滿,其丈夫趙鵬也是一名飛行員。

兩人還有一個可愛的女兒,在2023年的時候,還獲得了最美家庭的稱號。

而這一切也都是王亞平應得了,是對她做出突出貢獻和辛苦付出的回報。

結語

如今神州十八號載人上天飛船也即將發生,我們的航天員將再一次的爲人類探索太空做出努力。

爲王亞平點贊,爲所有爲航天發展做出努力的宇航員和工作人員點贊!

文 | 論芸軒

編輯 | 論芸軒

參考資料:

京報網(2023-10-25)——航天員超重耐力訓練,像8個自己壓在身上

新華社新媒體(2022-09-21)——權威訪談|張揚對話王亞平:重返太空的183天

人民日報(2021-10-15 )——航天員訓練有多辛苦?水下訓練結束後,吃飯時連筷子都拿不了…致敬所有航天員!

人民網(2013年06月27日)——專家稱,航天員返回地面需較長時間重力再適應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87 阅读:43376
评论列表
  • 2024-04-26 15:56

    致敬偉大的航天英雄[點贊][點贊][點贊]

  • 2024-04-26 14:43

    長期失重,會導致宇航員肌肉萎縮和骨質疏松。 人體是個非常節儉的機器,遵循“用進廢退”原則,在失重情況下,肌肉的用處變小了,而骨骼的強度即便降低也無所謂,于是肌肉開始萎縮,骨骼中的鈣質開始流失導致骨質疏松。另外一個小麻煩是,失重也導致宇航員們的臉部浮腫,這被稱爲浮腫臉綜合征。

  • 2024-04-26 14:43

    內容我沒看,事迹國人皆知。自媒體標題不配可恨之處也!

  • 2024-04-26 17:07

    希望中國能研發出環形載人航天器,産生出離心力,解決在太空中失重、沒有人造重力的問題,讓航天員待在空間站和宇宙飛船裏,就像在大氣層以裏,待在民航客機裏一樣,環形載人航天器,可以作爲長期有人照料的,有人造重力的空間站,也可以作爲把人類,送往更遙遠的星球和星系的宇宙飛船,也只有制造出有人造重力的環形載人航天器,才能把人類送上火星,否則載人登陸火星是無法實現的。

  • 2024-04-26 15:33

    爲航天英雄致敬!!小編爲吸人眼球,這篇作文應該爲文不對題(嚴重脫題)。

    用戶10xxx11 回覆:
    應該是嚴重脫水。
  • 2024-04-26 15:02

    亂七八糟的的自媒體標題黨

  • 2024-04-26 13:20

    辛苦了,爲國爭光!

  • 2024-04-26 17:08

    科學家現在研究3種人工重力的方法,1. 旋轉人工重力:是通過使航天器進行旋轉,産生出離心力,制造人工重力的一種方法,當航天器或空間站,以一定的角速度旋轉時,人體會感受到離心力,産生類似地球上重力的效果,旋轉人工重力的大小,與航天器旋轉的半徑、角速度以及物體的質量有關。2. 磁場人工重力:是通過利用磁場,對物體施加力的原理,來産生人工重力的一種方法,磁場人工重力的實現,需要利用強大的磁場和特殊的磁性材料,通過調節磁場的強度和方向,可以使物體受到類似地球上重力的作用。

  • 了然 28
    2024-04-26 14:11

    出什麽力,得什麽報酬,每個人都在爲生活而奮鬥。加油💪

  • 2024-04-26 19:50

    無恥的標題黨!拉黑

    我還是我 回覆:
    是的😊,看著惡心
  • 2024-04-26 18:54

    挺漂亮的,還有酒窩

  • 2024-04-26 17:03

    2009年,美國電影(太空運輸)。

  • 2024-04-26 17:08

    3. 加速度人工重力:是通過使航天器或空間站加速運動,産生人工重力的一種方法,當航天器或空間站加速運動時,人身體會感受到增加速度産生的力,從而産生類似地球上重力的效果,加速度人工重力的大小,與增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有關。

  • 23003 20
    2024-04-26 19:32

    有付出就有回報!……。

  • 2024-04-26 17:08

    環形載人航天器,是通過航天器,在太空中不停的旋轉,産生出離心力,從而在沒有重力的太空環境,制造出人造重力,環形載人航天器的體積規模,必須要達到千米級的規模,才能避免待在裏面的航天員,因爲航天器的旋轉,發生暈厥,環形載人航天器的體積越大,在太空中旋轉的速度就可以越慢,既可以産生出離心力,制造出人工重力,又可以避免裏面的人發生旋暈,現在最大的太空載人航天器,國際軌道空間站,才達到百米級的規模。

  • 2024-04-26 17:07

    曾經有航天專家建議,研發一種能夠懸停在空中的,叫做磁懸浮飛船的飛行器。

  • 2024-04-26 17:07

    美國曾經在地面,做過環形載人航天器的實驗,但是沒有成功,美國專家給出的原因是,地球表面是有重力的,環形載人航天器,是通過人工的方法,産生出離心力,在太空中制造出人造重力。

  • 小滿 14
    2024-04-26 13:50

    優秀!點贊!!

  • 藍天 12
    2024-04-26 21:56

    爲國效力,自己這輩子孩子下輩子都不愁了,值得的。

  • 2024-04-26 14:12

    巾帼英雄!女中豪傑!

  • 2024-04-26 17:07

    中國可以在天宮空間站上,進行環形載人航天器的實驗,先用小型裝置實驗,測算轉動的速度和體積的大小,然後再進行大型的環形載人航天器的實驗,環形載人航天器的體積越大,其轉動的速度就會越慢,同樣會産生出離心力,制造出人造重力,轉動的速度慢,可以避免航天員發生眩暈。

  • 2024-04-26 21:39

    他們才是英雄和明星。

  • 2024-04-26 20:34

    都是爲了生活

    用戶11xxx23 回覆:
    人家是爲了國家
    科普菲爾 回覆: 用戶11xxx23
    都是爲了國家
  • 2024-04-27 12:04

    劉洋才是第一位女航天員!

  • 2024-04-26 15:40

    不容易

  • 2024-04-27 01:30

    不是說移民外星球嗎?請問除地球外還有哪個星球有重力?

  • 2024-04-27 08:12

    多少人想去,去不了

  • 2024-04-27 11:06

    太牛了,太不容易了。

  • 2024-04-27 07:08

    優秀的基因祝福她能傳承更多下來[笑著哭]

  • 2024-04-27 09:02

    你可以不去啦

  • 2024-04-27 12:27

    敬禮!

  • 2024-04-26 23:12

    一般人已經死在太空

  • 2024-04-27 00:35

    想表達什麽啊?你以爲誰都可以勝任航天員嗎?

  • 2024-04-27 10:05

    國家的驕傲,人民的英雄贊

  • 2024-04-27 07:02

    咱老百姓買不起房子了

  • 2024-04-27 10:13

    大國棟梁,民族之鷹!

  • 2024-04-27 10:13

    “我們三位航天英雄”有這種自稱呼的嗎??![作揖][作揖][作揖][作揖]

  • 2024-04-27 10:32

    小編文字表達能力極差!文章不感人!

  • 2024-04-27 08:41

    爲什麽美國的航天員下來沒事一樣?

  • 2024-04-27 09:36

    向英雄致敬

論芸有事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