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爲什麽自殺

翰林院女大學士 2023-11-27 22:00:16

爲什麽元狩四年的漠北決戰,李廣爲什麽不再拿錢買命呢?而是選擇了自殺,這是爲什麽呢?

我覺得李廣非常看重,他一生中最後這一次漠北決戰,因爲打這一仗的時候,李廣已經六十多歲了,李廣知道自己從軍作戰的機會不多了,他非常看重這一次戰鬥,而這一次戰鬥,是漢武帝不派他,但是他主動請纓要了一個前將軍,所以他把他人生一個目標,一個願望,也就是封侯的這個願望和目標,都壓在了這一次對匈奴作戰之上。

而剛好這一次,得到的情報又是正面的,知道了匈奴單于的具體位置,所以李廣把這個戰鬥看的非常重,他覺得這是自己實現人生目標的唯一機會,最後機會。

但是衛青把他調走了,衛青作爲大將軍,衛青的地位、衛青的威望、衛青的身份、衛青的戰功、衛青的年齡這都是李廣無法相比的。如果李廣不選擇自殺,拿錢買了命,將來再跟大將軍出征,還會有機會麽?據李廣看來,如果衛青這一次,能夠挾自己的私怨,調開他安排自己的親信,那麽今後還會這樣做,所以李廣自己隱約感到,我就是拿錢買命也沒什麽價值了,所以李廣最後選擇自殺,是他絕望的一種表現。

我們也看到了李廣的男兒血性,他是一個有血性的好男兒,應該戰死疆場、馬革裹屍的,這是李廣的夢想,但是這樣的夢想他無法實現。所以,當衛青下令李廣調到右將軍這一路的時候,李廣按照禮節,他應當給衛青有一個告別,結果李廣是憤憤而別。跟衛青連招呼都不打,就到右將軍部去了。這是很失禮的。

李廣是一個很率真的人,他不善于掩飾自己內心的憤怒,他覺得衛青是挾了私怨,所以他這個時候,不再顧及上下級關系,憤然離開。

由于李廣的軍隊在行軍過程中遭遇了缺水、迷路等問題,導致他們無法及時到達戰場,這個時候李廣覺得自己,我甯可死,我也不能受辱,所以李廣死的時候,他說“自己已經六十多歲,我不能面對那個刀筆小吏,你找了一些小秘書要錄我的口供,怎麽樣迷失的道路。”

這個恥辱李廣是不能受的,李廣在受辱和自殺之間,他甯可選擇自殺,來保持自己的尊嚴,所以李廣只能選擇死亡,而不可能選擇受辱。

李廣(?-前119年),漢族,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人,西漢時期的名將,人稱飛將軍。李廣是漢代抗擊匈奴的著名將領,先後任右北平太守、郎中令、前將軍等職,與匈奴大小七十余戰未有敗績。

李廣在漢景帝時任武常侍,領屬七郡太守,嘗從數騎出塞,直驅匈奴。他的射石搏虎之功,被世人所稱贊。李廣爲人清廉,做官二十年,家無余財。

李廣曾被任命爲右北平太守,他在任期間表現出色,匈奴稱之爲“飛將軍”,數年不敢來犯。他在上郡太守任期內,抵擋了羌族的進攻,使羌族不敢進犯。

司馬遷評價李廣“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的漠北決戰,是漢武帝爲了平定匈奴的侵擾,派遣大將軍衛青、骠騎將軍霍去病各率5萬騎兵及數萬步兵深入漠北,力求徹底殲滅匈奴主力。

在戰爭中,漢軍穿越大漠,與早已布陣的單于本部接戰。衛青先以兵車環繞爲營,穩住陣腳,隨即派遣5000騎出戰。霍去病則率領騎兵深入敵境數百裏,尋殲匈奴主力

漠北決戰是漢武帝時期對匈奴戰略進攻的頂點,也是匈奴伊稚斜單于與西漢畢其功于一役的戰略大決戰。這場戰役的成功不僅使漢朝取得了對匈奴戰爭的主動權,也奠定了漢朝在中原地區的統治地位。

0 阅读:553
评论列表
  • 2023-12-01 15:29

    還洗呢?衛青把他調走是爲了抄匈奴後路,當時衛青部遇到的可是匈奴大單于,如果李廣能按時到達指定位置兩路夾擊,那可是潑天之功!奈何能力有限,再次迷路,錯失立大功的機會而羞憤自殺。

    過眼雲煙 回覆: 只是過路
    扯淡,他的責任最大,因爲他在帶兵
    只是過路 回覆:
    有人帶路的,迷路了是斥候的問題,不是他的問題
  • 2023-12-07 09:17

    李廣七國之亂時胡搞,把最有可能因功成候路堵死了。 李廣打文景或者其他時期防守反擊還行,但是武帝是誰?爲數不多主動向漠北進攻的,而且是大縱深穿插,他跟不上武帝和衛霍的腳步。時代抛棄了他

  • 李廣與匈奴大小70余戰皆勝爲什麽其功不足封侯何也?

    漠北再無王庭 回覆:
    叫你消滅敵人,你要麽在堅守陣地,給你行軍線路要麽迷路,何以滅匈奴,這種水平還想封侯[無奈吐舌]
    俺發現個盲僧在山東賣鼈 回覆: 漠北再無王庭
    沒錯李廣無能我我想說的就是這個,是司馬遷說的李廣太邪性,不是因爲替李廣利說好話司馬遷也不會被閹掉,說的李廣那麽厲害完完全全是太史公的意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