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很久沒有對一只表感到驚訝和佩服了,但它挑戰了物理極限!

凝天看時尚 2024-04-16 20:31:20

點擊查看表態精選文章推薦

今天要說的故事分三個部分:金子,馬球,超薄。第一眼看過去似乎它們三者沒有任何必然的聯系,不過,當我把PIAGET伯爵這個品牌加進來以後,它們就渾然天成了。

如果誰家有收藏老海報廣告的習慣的話,那麽一張70年代的伯爵表廣告上將會出現一句驚世駭俗的廣告語——PIAGET in gold only。我來翻譯一下就是:伯爵僅采用黃金!沒錯,即便在那個不鏽鋼運動表開始風靡的年代裏,當年伯爵表所有作品裏仍是看不到非貴金屬版本的。只是這一點就讓人覺得很厲害。所以當1979年Polo系列誕生的時候,它的初代目就是一只不折不扣的全黃金表 —— 金頭金帶,“所謂富貴,不過如此”的感覺噴湧而出。

首款PIAGET伯爵 Polo腕表

金子的故事就是這麽“樸實無華”,那麽馬球又是怎麽回事?按理說,馬球算中國人發明的運動。不信?《知否知否》裏盛小六和顧家老二打馬球的橋段不會沒看過吧?那可是宋代的事情咯。不過後來傳到了西方成爲了貴族運動,Polo這個詞也就隨著馬球運動而延展開了,最接地氣的莫過于那個帶揮杆馬上Logo的體恤衫,不過那都是貴不到哪裏去的東西,真正把Polo用在奢侈品上的,伯爵的Polo系列絕對算得上首開先河的。它之所以叫Polo系列絕對不是碰巧的行爲,真的是伯爵品牌的第四代傳人伊夫·伯爵用馬球運動來命名的。據說還有個不外傳的小故事:當年品牌內部就要不要用Polo來命名這個系列,曾有過不小的爭執,不過家族傳人最後一錘定音,就它了!

1983年棕榈灘馬球場的賽事現場

金子和馬球在伯爵的曆史上被完美地串聯起來了,最後輪到超薄了。我覺得這個其實不需要我說太多了吧,如果還不知道伯爵和超薄的故事,那你肯定不是合格的表迷,因爲它創造了太多關乎超薄的紀錄了。1976年開始,全球最薄的手動上鏈機芯9P,隨後是全球最薄的自動上鏈機芯12P,全球最薄的石英機芯7P,伯爵在全球最薄這個項目上直接拿了個大滿貫。這3顆機芯在整個瑞士制表業關乎超薄機芯的問題上就像裏程碑一樣,無需我多說,可能很多人比我知道得還多。

唯一我想提及的是伯爵1948年出品的一只懷表,采用翻蓋後把表殼再立起來的那種,當所有的部分都收起來以後,這只懷表的一枚硬幣的厚度是一樣。爲什麽說它呢?因爲它就是伯爵用來研發9P的藍本,在它之後,9P果然就橫空出世了。時至今日,打開伯爵的官網,鏈接到超薄機芯這個分類下,滿滿一屏幕的“厲害”。我說過一句話,機芯的難度不在零部件的多,而是在少;不在它有多小,而是在薄。

9P機芯和12P機芯

至此,我們來看一只伯爵的新品,在我看來它已經突破了“表”的範疇,用馬斯克的話說就是它在挑戰物理極限。因爲它不只是薄,而是薄得不可思議。先看數據:2mm厚度,這還不是機芯的厚度,而是整只表的厚度!如果覺得2mm配伯爵似乎還不夠震撼的話,那麽我告訴你 ——這次是厚度僅2mm的伯爵Altiplano Ultimate Concept陀飛輪!我覺得用“concept”做名字太合適不過了,因爲它真的太接近于“概念”了。實話實說,我很久沒對一只表的技術層面表示驚訝和佩服了,因爲再複雜的功能,懷表年代都實現過一遍了,即便如叮叮當當的機芯也不過是懷表時代的延續罷了,說句總結的話就是 ——

理論都是現成的,極限擺在那裏。不過這次伯爵Altiplano Ultimate Concept陀飛輪腕表真的不一樣,因爲它似乎已經無限接近物理極限了,爲了讓大家都清楚到底是怎麽回事,接下去我想講點技術上的事情,不過以我一貫的不務正業的作風,一定不會很枯燥就對了。

陀飛輪機芯已經不是什麽新鮮事了,我們且抛開所謂陀飛輪和卡羅素的區別不談,它們都有一個繞不開的話題:框架。因爲整個擺輪系統並不是固定在一根軸上的,要讓它360度的動起來必定需要一個框架來限定它的活動範圍,同時這個框架還起到懸吊起擺輪系統的作用。所以即便陀飛輪已經發展到可以以球形的3D範圍內翻滾,但這個繞不開的框架就是一種物理極限——厚度。別看3D翻滾眼花缭亂,要讓擺輪系統做這樣的翻滾動作,框架就會變得比傳統陀飛輪更厚,所以可以去看一下市面上所有立體陀飛輪的表殼側面,了解一下這個框架帶來的厚度到底有多少。

機芯,這個被所有表迷都理性或者非理性追捧的東西也有它的物理極限。衆所周知,瑞士人將機芯革新到了模塊化的道路上,所以一枚機芯必須有一層底板,在這層底板上堆砌功能組件,從最簡單的小三針開始,每多一種功能就需要多往上堆砌一層組件,所以,大複雜機芯都是很厚的,這也是物理極限所框定的。

搭載670P機芯的超薄系列超薄陀飛輪腕表

所以問題來到了伯爵這裏,它們曾經給出過答案了——手動上鏈的超薄陀飛輪機芯670P,自動上鏈的超薄陀飛輪機芯1270P,後者厚度5.5mm,前者厚度4.6mm,如果至此我覺得也足夠交出一份滿分答卷了,畢竟放眼望去誰家陀飛輪機芯能做到這個尺碼?不過當品牌150周年,連同9P超薄機芯誕生67周年,以及伯爵Altiplano至臻超薄系列Ultimate Concept腕表發布6周年,這些日子連在一起的時候,這樣的滿分答卷都不能滿足伯爵對于超薄的欲望了。要知道,最新的Altiplano Ultimate Concept陀飛輪整表厚度2mm!開國際玩笑呢吧……怎麽可能做一只2mm厚度的陀飛輪機芯塞進2mm厚度的表殼?!也就是意味著機芯的厚度要小于2mm!物理界限和框定的範圍上面已經說了,伯爵是怎麽解決的呢?

位于10點位的陀飛輪,整個陀飛輪框架厚度小于1.49mm

首先,表殼的背面直接就成了機芯的底板,是不是創舉?這樣一來就解決了機芯厚度和表殼厚度之間的那幾個毫米的數字了,做手動上鏈超薄這種事情伯爵很拿手的。但是第二個極限挑戰來了——陀飛輪框架,已經在2mm以內的空間裏塞入了發條盒、輪系、盤面、指針,陀飛輪怎麽辦?其他部分再薄,一旦上陀飛輪框架就全白費了。于是在經曆過70個版本的框架設計和15個版本的擺輪設計,伯爵給出了解決方案:框架不再采用傳統的懸吊結構,而是做一個外框,用滾珠軸承的方式框定擺輪體系的旋轉,同時用下方的表殼——也就是機芯底板——來固定偏心擺輪。如此一來,整個陀飛輪框架厚度小于1.49mm!對我來說看到這樣的數據,除了不可思議就只剩不可思議了。

由于2mm的厚度真的太無限接近物理極限了,所以這枚機芯可以說是完全新設計的,雖然有900P、910P、1270P、670P這些在前做開山之石,但這次的厚度完全是一次挑戰愛因斯坦和牛頓的嘗試,所以伯爵在很大程度上顛覆了傳統機芯設計的理念,這其中就包括——軸承。我們經常會看到一顆機芯有多少寶石軸承,但軸承會帶來同樣的問題:能量損耗。這也是物理限制之一。所以伯爵取消了很多位置上的樞軸結構,全部改成陶瓷滾珠軸承,這樣才能保證已經薄到不行的發條盒能保證40小時的動力儲備以及陀飛輪運行時所需要的額外的那個25%的能量損耗。

最後當設計稿被驗證成功後就來到了最後一個需要切實解決的問題——加工精度。2mm厚度的整表,又是陀飛輪機芯,每一個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就變得格外苛刻了。按照伯爵的要求,誤差數值出來了:千分之二毫米!最最最要命的是,這樣的零部件出來以後還需要再做一遍倒角打磨,所以我那句“名言”貨真價實 —— 機芯的難度在于薄。

所有這些極限問題都被解決後,Ultimate Concept就來了,對于外觀的描述在這顆厚度2mm都不到的機芯面前顯得完全不重要了,自己看圖吧。唯一值得注意的是,Ultimate Concept是沒有把頭的。這個很容易理解,2mm的厚度從側面看都已經比表帶更薄了,再加個把頭顯然是不合適的。那麽上鏈問題如何解決呢?伯爵給了一個專門的工具,這根針可以和減速齒輪以及扭矩控制系統一起工作完成上鏈。另外還有兩個數據我覺得值得提一下,那就表鏡的厚度,正面0.2毫米,背面陀飛輪框架的那塊是0.16毫米,哪怕薄成這樣,這枚Ultimate Concept的防水依然能做到20米。背面的陀飛輪框架下面還镌刻了一行小字 —— Toujours Faire Mieux Que Necessaire。中文意思?不急,因爲接下去還有幾款伯爵新品我想先講一下。

Polo系列的兩枚新品——PIAGET伯爵Polo Date 150周年紀念版腕表,既然是成對出現,肯定就是很好的對表選擇。男款42mm,女款36mm,我看到數據的第一想法是如果能各再小2mm就更好了。但實際上實物由于殼型的關系並不顯大,而且最最重要的是四個字——顔值在線!在線到什麽程度?這麽說吧,這些年好看的表不少,但是好看到第一時間讓我主動問價格想買的不多。

這對伯爵Polo在我看到實物照片後第一時間問了價格,不論是配色還是表帶的細節處理上都非常漂亮!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簡單的烹饪,高端的腕表往往只需要簡單的配色,不在于多花裏胡哨,而是像這對Polo這樣,配秋天的毛衣絕美!既然是150周年的紀念版,兩只表的秒針末端都有150的字樣,12點位Logo下方也特別增加“1874”以彰顯特殊身份。想來伯爵也挺貼心的,男人買貴價東西買多了,都要去家裏領導處報備,至于批不批預算真的要靠聽天由命,這紀念版對表似乎很好地解決了這樣的問題,畢竟有一半是給領導買的,預算批起來也順理成章,是這樣嗎?

另外是前段時間重磅發布的PIAGET伯爵Polo 79。這表怎麽說呢?我似乎沒找到合適的成語來表達,倒是一句大白話可以——人間富貴的樣子大概就是它的樣子吧。作爲第一代Polo,也就是1979年款的經典複刻,它“滿城盡帶黃金甲”的樣子實在太動人了!黃金表殼和表鏈的設計融入到了一起,對于我這樣的俗人來說,反正“全金”腕表就是富貴的代名詞,金表的盡頭就是“金頭金帶”。另外,38mm的口徑也是今天最能平衡大表和正裝這兩個元素的參數。至于機芯,自然是伯爵DNA的1200P1自動超薄。“金子、馬球、超薄”,故事的三部分被融合到一塊表,完美。

伯爵Aura高級珠寶腕表(左、中)和伯爵手镯腕表(右)

最後再講講幾塊高珠手表。一方面是伯爵在超薄機芯上的造詣,讓所有人明白它不僅僅只是個高級珠寶品牌,另外一方面,“不僅僅”三個字意味著伯爵在珠寶上同樣傲視群雄的實力,所以當珠寶和手表合二爲一之後就有了著名的Aura系列。如果說超薄機芯這方面的故事更讓男性愛慕的話,那麽Aura的珠寶系列首先絕對是沖著女士去的。今年兩只全新的Aura發布簡直是讓女士發瘋的節奏。去年伯爵也有這樣一對,藍白配色,今年則改成了紅白搭配,鑲嵌紅寶石、粉紅色藍寶石和鑽石,有錢買下這樣一對,絕對是傳家寶式的存在。另外風格張揚的手镯腕表也出了一只新表,金質幾何镂雕構造的黃金密紋表鏈,搭配歐泊表盤,自然也是讓人越看越愛的節奏。當然咯,說女表,技術不重要,講清楚配色、整體氣質風格,比什麽都重要。

今年對于伯爵來說,是毫無疑問的品牌“大年”。但不用懷疑,伯爵對于制表極限的挑戰不可能止步。還記得Ultimate Concept陀飛輪背面的那行字嗎?我覺得拿來做結尾比什麽都合適,翻譯過來就是:“永遠比要求的做得更好”。

俞玮玮 (新浪微博:@沉默寡言的醬油蛋)

“蛋總陪你喝咖啡” & “修竹齋”品牌創始人。愛咖啡愛茶最終愛成了事業。至于其他更廣泛的各種愛好,諸如:愛表,愛鞋,愛瓷器,愛家具,愛古典音樂......想想自己都害怕了……

0 阅读:2233

凝天看時尚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