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這位博物館館長“花式”守護中山文化

縱覽新聞 2024-05-18 07:30:19

來自2300年前的“漂流瓶”,複雜精巧的桌子界“天花板”……號稱“戰國第八雄”的中山國,千年前在《史記》中就有記載:“多美物”,在千年後的當代,中山美物“公乘得守丘刻石”、“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再次因其獨特的魅力“出圈”。而這一波“出圈”,在中山國王陵陳列館館長黃子爵看來,意味著中山文化被更多人所了解,也意味著他們所做的“中山文創”這條路沒錯……

“子承父業”:大學畢業回鄉當館長

5月14日,平山,溫暖的陽光灑在一座土坯房上,房子旁豎著一個牌子:守丘房,曾是中山國遺址管理所的辦公用房,也是文物工作者日夜守護遺址安全的依托陣地和曆史見證。20多年來,以黃軍虎同志爲代表的中山國守護者們,在水電不通、設備簡陋、交通不便、資金不足的艱苦環境中,克服困難,不懈堅守,勇于和不法分子作鬥爭,爲中山國遺址保護付出了開拓性艱辛努力。

“我小時候跟著父親,就是在這裏守丘。”35歲的黃子爵摸著結實的土坯回憶著,“我的父親黃軍虎是一名基層的文物工作者,在1992年被調任到中山古城遺址管理所工作,就在這座土坯房辦公,因爲父親的原因,我閑暇時光都是在這裏度過的。”

黃子爵說,那時,他接觸最多的是中山國的文物和書籍。考古學家、學者們對文物的那種珍視和講起曆史時的興奮,都讓幼時的他感覺神秘、有趣。

土坯房裏的記憶有陽光,也有黑暗。黃子爵記憶猶新的是,上大學二年級時的那個除夕夜,他和父親發現不法分子在文物保護區內挖土,他被這一群來路不明的人毆打致傷,在醫院躺了一個除夕夜。“當時我就告訴自己,畢業以後一定要回去,幫父親一起守護中山國。”他說。

大學主修文物修複的黃子爵,2012年畢業後毅然放棄了留在北京發展的機會,回到了家鄉,擔任了中山國王陵陳列館館長。

回鄉當館長,聽著“高大上”,實則困難重重。原館年久失修,基礎設施簡陋,連一個像樣的廣場也沒有,黃子爵要完成的第一項任務就是改變陳列館面貌。

改造需要錢,怎麽辦?父親、母親、姐姐都拿出了積蓄支持他,他又抵押貸款、向親朋好友借款,還爭取到了上級的資金支持。就這樣,陳列館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造。如今,陳列館整體面貌煥然一新,各種功能日臻完善。

直播帶貨:讓中山美物換種形式“活起來”

改變面貌只是第一步。不同于父輩們以遺址保護爲主業,作爲二代文保工作者的黃子爵想得更多,他想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山國的曆史文化,想讓中山國文物不僅僅是“躺在展櫃裏”的陳列品,而是更“鮮活可觸”。

怎麽做呢?在改造陳列館的同時,黃子爵組建團隊,著手他的第二個升級任務:打造特色“文創”。“中山國文物衆多,最有名的就是中山王墓出土的錯銀雙翼神獸、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中山三器和十五連盞銅燈等。”黃子爵想,如果能將錯銀雙翼神獸、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這樣精美的文物做成青銅器文創擺件,一定會受歡迎。

想到就幹,盡管很難,但敢闖敢幹的黃子爵並不怕。他夜以繼日地試驗、打磨,不斷攻克難關,幾個月後,和文物原件幾乎一模一樣的“縮小版”雙翼神獸文創産品面世了,擁有華麗耀眼的錯金銀裝飾的四龍四鳳銅方案文創産品誕生了……一個個精美絕倫的文創産品一經推出就備受歡迎,不僅獲得屢獲獎項,深受國內消費者的喜愛,還遠銷日本、韓國、沙特、美國、法國。

青銅器文創線下受歡迎,讓黃子爵更有信心了。在“文創熱”、“直播熱”的風口,黃子爵又想到了線上銷售。2020年,黃子爵和他的團隊在抖音開通賬號,一起寫腳本做短視頻,介紹中山國曆史文化以及中山國獨具魅力的文字——“中山篆”,僅四個月的時間,抖音的粉絲從0漲到了10萬。“我們也沒想到,這麽短的時間,粉絲上漲這麽快,而且這些粉絲的評論都很專業,很多都是對戰國文化感興趣的人。”他說。

之後,他們逐步運營起多個賬號,開始直播書寫中山篆書法、講解中山篆知識,粉絲量不斷上漲,相關書籍和拓片在線上銷量更是呈幾何級增長。說起第一個“小爆款”,黃子爵記憶猶新。“2021年3月時,我們銷售的《如何書寫中山篆》一書3天賣出去3000多冊,收入7萬多元,銷售群體主要是喜歡書法等傳統文化的人。”黃子爵說,他感覺抖音平台通過科學算法推送的人群很精准,這讓他堅信:只要內容精良,線上市場“大有可爲”。

之後,他們陸續開發了印章、書簽、鎮紙等中山篆主題文創産品,爆款産品不斷刷新。2023年,黃子爵帶領80多人的文創團隊,創造了2000多萬元的營業額,平台賬號粉絲300多萬。

唯一目的:守護傳承中山文化

“現在我們有全國100多位老師篆刻印章,每天直播銷量穩定在10萬元左右。”黃子爵說,目前,他們已經形成了七大類、數百種文化衍生産品,建立了以“至美中山”“雙翼神獸”爲主的品牌。

中山文創産品的熱銷,讓黃子爵更有信心,他和他的文創團隊又在朝著新目標前進。“我們想讓更多古文字和文物、文化遺産活起來,走入人們的視野。”他說,他們計劃著將河北豐富的文化資源、非遺項目進行整合,打造更爲廣闊的可持續發展的文化大品牌。邢窯、定瓷、易水硯……這些河北非物質文化遺産,正在通過黃子爵的直播間,煥發了更多的生機和活力。

線上拓展,線下也沒閑著。在中山國王陵陳列館的特色研學基地,模擬考古、金石傳拓、摹寫中山篆、青銅鑄造等沉浸式體驗互動項目不斷推出,兼具知識性與趣味性的體驗,深受觀衆的喜愛。而在中山國王陵陳列館絡繹不絕的參觀者中,有不少人是通過抖音等短視頻前來“探秘”的。“不少人留言問我們的具體地址,怎麽走。”黃子爵說,通過線上推廣文博內容來線下的“打卡”的觀衆占到了總觀衆人數的將近一半。

“中山國古城遺址是‘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從1974年開始發掘,共出土青銅器、玉器和其他珍貴文物19000余件。”在黃子爵看來,中山國王陵可供探究、可待挖掘的文化內容太多太多。他說,在他們的未來規劃中,還要打造中山國博物館、舞台劇場、戰國古鎮、特色酒店等多種産業的綜合文化産業園,以更加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中山國蘊含的魅力。

他的理想很大,他的方式很務實,他的目的卻始終只有一個:守護傳承中山文化,實現對曆史文脈的“喚醒”,讓厚重的曆史沉澱在新時代的創新發掘中被激發出來。

這個目的,一直堅定又清晰。

記者手記

正是有他們,探索文物保護的腳步越走越寬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曆史文化。文創産品,是文旅融合的重要載體。這方面,黃子爵他們闖出了一條路。雖然這條路並不容易,但他們的步伐堅定而自信。

在抖音,像黃子爵這樣的文博創作者還有很多。據由中國文物信息咨詢中心指導、抖音發布的《2024抖音博物館生態數據報告》中的數據顯示,過去一年,抖音博物館打卡數同比增長34%,帶動博物館門票訂單量同比增長149%。過去一年,博物館相關視頻數量同比增長191%,累計播放量同比增長62%。越來越多人被博物館和文物短視頻“種草”,從而去打卡博物館、體驗一座城市,“爲博物館奔赴一座城”成爲年輕人出遊新現象。

不僅有各大博物館在抖音開設官方賬號吸引票務和售賣文創,還有網紅導遊、講解員等在抖音講解文物知識,網友在抖音分享顯眼包文物表情包等,甲骨文、古建築等泛文化冷門學科的愛好者,也在用抖音做科普。

科技的進步,也讓傳播更快。在抖音,推薦算法將這些“小而美”的內容挖掘出來,匹配到那些對旅遊出行、地域文化感興趣的人們,讓他們能夠快而准地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並再度將那些值得推薦的內容傳播出去,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千萬,成就了一個個的“文博”爆款。

正是有了這群傳承創新、認真執著、熱愛這片土地的人們,加上科技“加持”,探索文物保護的腳步會越走越寬,千年前的文物也不斷打破時空與資源的限制,換種方式“活起來”。(燕趙都市報·縱覽新聞記者 李春炜)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