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陽車評】美對華加征關稅損人不利己

經濟日報 2024-05-17 07:30:58

5月14日,美國發布對華加征301關稅四年期複審結果,宣布在原有對華301關稅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對自華進口的電動汽車、锂電池、光伏電池、關鍵礦産、半導體以及鋼鋁、港口起重機等産品的關稅。其中,美國對中國電動汽車的進口關稅從現行的25%提高至100%,再疊加適用于所有進口至美國汽車的2.5%關稅,中國制造電動汽車將面臨102.5%的超高稅率。

同一天,全球第四大汽車集團斯泰蘭蒂斯與中國造車新勢力零跑汽車宣布,零跑國際合資公司正式成立。零跑國際自今年9月起于歐洲9國開始銷售電動汽車,業務隨後拓展至全球其他主要國家和地區。斯泰蘭蒂斯集團首席執行官唐唯實表示,在通過最先進的純電動汽車幫助解決緊迫的全球變暖問題方面,零跑國際的成立是該領域邁出的一大步。我們將利用集團在全球範圍內已有的廣泛商業資産、實力和積澱,爲客戶提供價格極具競爭力且以先進技術爲特色的電動汽車産品,這將支持零跑汽車的強勁增長並爲零跑國際的雙方股東創造價值。

圍繞電動汽車,美西方國家政客和企業家正在展現出完全不同的態度。前者炮制“新能源産能過剩論”,千方百計汙蔑和打壓中國,妄圖保護本國相關産業。後者承認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已具備全球競爭優勢,務實而進取地與中國企業展開合作,期望共同推動全球汽車産業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兩種態度折射出不同的境界和不同的追求。

在美國上屆政府對華加征301關稅依然存在的情況下,拜登政府利用“複審”再次對華單方面加征關稅。美國這一變本加厲的行爲,不僅嚴重違反了世貿規則,而且極度損人不利己。

說其“損人”,是因爲汽車産業鏈長,在全球化資源配置的條件下,很難在一個國家完成。一輛電動汽車的研發和生産,往往需要多個國家、多家企業合作協同。美國在想方設法打壓中國電動汽車産業的同時,也在傷害全球相關産業鏈的穩定,傷害産業鏈上其他國家的利益。

說其“不利己”,是因爲物美價優的電動汽車不僅帶來了新科技在全球的迅速傳播,而且能爲消費者帶來更好的駕駛體驗,提高發達國家老百姓的綠色消費水平。將中國車企排除在美國市場之外,只會讓美國市場缺少競爭,並慢慢讓美國汽車工業在全球舞台上喪失競爭力。如此淺顯的道理,並不難想明白。有網友調侃,難道美國這是要成爲全世界“閉門造車”的典範?

此次美方單方面對華加征關稅,更多只是拜登的一次“表演秀”,民間有這樣的猜測當然不無道理。因此,有海外媒體稱,拜登對華征收新關稅的計劃主要是“象征性的”,倒也不難理解。

關鍵還在于,當前被納入加稅範圍的中國電動汽車産業並不依賴美國消費者。早在2018年,中國電動汽車就因爲高昂的關稅壁壘被阻擋在美國市場之外。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我國汽車出口量491萬輛,出口額超過1000億美元。其中,中國直接對美出口的電動汽車僅爲3.68億美元,占比尚不足1%。考慮到目前美國市場在中國電動汽車的出口額中占比偏低,且美國的電動汽車市場份額也僅占全球的5.3%,新關稅即便真的落地,也不太可能立即對中國電動汽車企業産生影響,猶如“一拳揮在空氣中”。

盡管美國“拳頭落空”,但如此“虛空打靶”,影響惡劣,爲其他國家和地區帶了壞頭,我們絕不能縱容這種損人不利己的行爲。它不僅破壞了全球自由貿易和公平競爭秩序,也損害了世界經濟綠色轉型,消解了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汽車是一個高度全球化的産業,氣候變暖也是人類面臨的共同難題。在推動全球汽車産業轉型升級和破解氣候變暖難題的道路上,既需要彼此競爭,更需要合作共贏。 (作者:楊忠陽 來源:經濟日報)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