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告訴孩子:年輕時多“存錢”,比婚姻、內卷更重要

舒山有鹿 2024-05-11 11:46:17

01

不論我們是否承認,這是一個“笑貧不笑娼”的年代。

幹著下九流的工作,但他賺到了錢,就不會有人笑話他,甚至無數人都羨慕他。反之,賺不到錢,甭管他是不是好人,都沒有人會看得起他。

所謂“湯無鹽不如水,人無錢不如鬼”。沒有鹽的湯,還不如水好喝。沒有錢的人,還不如鬼好使。有錢未必可以解決一切,但沒錢一定萬萬不能。

上了年紀的人,都明白這個道理。唯獨閱曆不足的年輕人,尤其是剛大學畢業的孩子,認爲理想總是豐滿的,卻不知現實總是骨感的。

跟閱曆豐富的老江湖不同,江湖小白的年輕人,都重視感情,以及別人的畫大餅,絲毫不懂“搞錢”的重要。

這就導致,無數年輕人到了三十歲,就會後悔,抱怨以往無知的自己。

02

某乎上有一個問題:年輕時做什麽,才能夠受益一輩子?

裏邊有答主給出了一個答案,盡量搞錢,積累自己的第一桶金。唯有完成了初步的資産積累,才能有更多的選擇。

年輕的時候,每個人都有詩與遠方的夢想。而實現詩與遠方的夢想,就需要我們擁有一定的錢財,不然,連去遠方的車票都買不起。

年輕的時候,每個人都想擺脫職場,自己去創業。而要想自己單幹,就需要有一筆啓動資金。這筆啓動資金,基本都是人生的第一桶金。

年輕的時候,每個人都想遠離內卷,過點自由自在的生活。而要想過上自由自在,毫無內卷的生活,就需要有充足的錢財。有錢男子漢,無錢漢子難。

哪怕所謂的愛情,也是如此。你有錢,可以給別人提供經濟價值,別人才會跟你在一起。反之,你沒錢,一貧如洗,那你喜歡的女神/男神,大概率就會瞧不上你。

對于這一點,大作家王爾德說過,年輕時我以爲金錢是生命裏最重要的東西,等到老了才知道,發現果真如此。

03

身爲父母,要告訴孩子,年輕時多存錢,比婚姻、內卷更加重要。

普通人從小內卷,努力讀書,是爲了什麽?99.99%的人都是爲了賺錢,謀求改變當下的處境。

讀了985名校,畢業後,就瞄准大公司投簡曆,是爲了什麽?目的只有一個,靠自己的學曆,去賺更多的錢。

去到了某座城市打拼,就希望在當地定居,遠離農村,是爲了什麽?賺更多的錢,讓自己走出大山,順利實現階層的跨越。

......

說得難聽一點,這是一個銅臭的世界,每個人都爲了“金錢”而活著,所謂“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就是這個道理。

爲什麽現在的年輕人找對象,動不動就要求有房有車,動不動就要求存款百萬呢?就是爲了過上更安穩的生活。

武大郎對潘金蓮用情至深,可武大郎沒錢,潘金蓮不就跟了西門大官人,而後毒死了丈夫武大郎嗎?小說,總是反映現實的。

04

如今,我們經常聽到“內卷”一詞,那我們不妨想想,內卷的,都是些什麽人呢?

答案讓人紮心,內卷的,都是毫無資源的普通人。正是因爲沒錢,所以才要去競爭、內卷,以求賺到一定的錢財。

鎮上有兩兄弟。大哥前幾年抓住了機會,賺了上百萬的身家。而弟弟沒有碰到任何的機會,如今只能開滴滴,累死累活也就6500塊一個月。

上百萬身家,且有房有車的大哥,已經提前退休了,天天拉著老婆去不同的地方旅遊,走遍了名山大川,日子過得特別滋潤。

而毫無存款,只能開滴滴的弟弟,根本就不敢停下來休息,只能像永遠旋轉的陀螺一樣活著。哪怕自己不吃飯,妻兒老小也需要吃飯。

都是一個媽生的親兄弟,爲什麽會有如此之大的差距呢?能不能抓住機會,這是認知和能力方面的差距。日子過得如何,這是錢財物質方面的差距。

有錢,走遍天下都不怕。沒錢,一日三餐也憂愁。

05

回到年輕人身上。近些年,網絡上一直宣傳“月光族”“透支消費”等觀念。而年輕人,恰恰是這些觀念的推崇者。

有的孩子,賺多少,花多少,一點都不知道存錢;有的孩子,別說存錢了,還先花未來錢,刷爆了信用卡,都快進黑名單了。

如果身體健康,沒有失業,那月光族也問題不大。可如果身體有病,被職場辭退了,兜裏邊也沒有存款,不就只能等死了嗎?

說一個現實。在北上廣深這些發達城市,普通人沒有錢,也許連醫院的床位都搶不到。一旦大病將至,沒錢人的結果,終究是悲催的。

所以說,身爲父母,要告訴孩子,年輕的時候多賺錢,多存錢,這比什麽情情愛愛重要多了。更何況,如今的異性,都瞧不上窮人。

文/舒山有鹿

2 阅读:159

舒山有鹿

簡介:情感作家,勵志達人,你有煩惱,我來解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