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觀察丨天地輝煌•林映濤的山水畫創作與展訊

水墨丹青 2024-04-14 21:22:28

畫風解讀 •林映濤

HUAFENG JIEDU • LIN YINGTAO

中國畫發展中不斷擴展的視野爲畫家提供了嶄新的可能性,同時也要求藝術闡釋理性構造下的個人精神體驗。當代中國畫藝術家從題材、形式、思想內涵的整個維度,回應著“物”與“心”的雙重變遷。他們懷揣著真誠的生命情懷,在時代的變化中突破傳統的語言形式與慣例,並探索著具有個人面貌的風格圖示。“畫風解讀”專題聚焦藝術家林映濤,領略畫家筆下延展的筆墨內涵、藝術境界,體會藝術家對當代山水畫新面貌、對現代自然美的獨特诠釋。

林映濤 雲山

38cm×48cm 紙本設色 2022年

林映濤 聖潔

38cm×48cm 紙本設色 2022年

林映濤 輕煙山水

38cm×48cm 紙本設色 2022年

林映濤 高原冬

38cm×48cm 紙本設色 2022年

天地輝煌

——林映濤先生筆下的雪域奇境

文 / 馬明宸

當代中國人尤其是生活在都市之中的現代人對于青藏高原的向往似乎已經成爲了一種普遍的情結,這大概是由于近現代文明在演進之中對于丟失了的一種古風和純淨的眷戀與彌補吧。大西北留存著中華文明遠古的人文印痕,人們到這裏尋根探源、追蹤覓祖,大西南則以其神山聖水和雪域奇觀保留著大自然的造化神奇,另外在這方遠離現代文明的聖土之上還保留著濃郁的宗教信仰,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的中國西南邊陲成爲一片當代人心向往的淨土,所以人們都來這裏尋找心靈的慰籍,以求靈魂的甯靜。

新時期以來的中國藝術走出單一的政治主題表現,藝術家們逐漸把目光由都市轉向了邊陲地區少數民族的生活與人文,這樣新疆、甘肅、四川、內蒙古等少數民族地區就成爲當代藝術取材與表現的重心,從黃胄、葉淺予到版畫家徐匡、李煥民,他們都創作出了一批經典作品。新世紀以來,西藏地區的自然山水以及人文景觀逐漸成爲以油畫、版畫以及國畫創作取材的焦點,西藏地區本土藝術家韓書力、余友心,包括北京畫院的畫家艾軒、王文芳、李小可、南海岩,他們都爲藏區題材的開拓與表現做出了可貴的探索。

林映濤 然烏湖

38cm×48cm 紙本設色 2022年

林映濤 水墨林芝

38cm×48cm 紙本設色 2022年

林映濤 吉祥

38cm×48cm 紙本設色 2022年

林映濤 雅魯藏布江

38cm×48cm 紙本設色 2022年

嶺南畫家林映濤先生,也是我國當代畫壇致力于藏區題材表現的一位重要藝術家,林先生有著濃郁的西藏情結,對雪原高原的眷戀和陶醉如此之深以至于使他的藝術求索方向都發生了轉變,林映濤先生的繪畫實踐從版畫轉向了國畫、從潮州文化轉向了雪域高原。2006年之後林映濤先生多次到西藏來采風寫生、體驗生活,尋找藝術靈感同時也更是一種精神之旅和生命之旅。很多致力于藏區題材表現的藝術家大約每年都要選擇合適的季節來一兩次,一個地區、一個地區的遊曆覽勝,感受西藏地區的自然景觀與人文風情,把自己的完全融入藏區的文化境域之中,領略這片土地的神奇與魅力。

同時林映濤先生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藝術履曆那就是他的版畫創作,版畫這種藝術形式對于中國畫的創作能帶來很多方面的營養,版畫的黑白語言與套色技法跟國畫的水墨以及用色方法有很多可資借鑒的空間,比如形象錘煉、構圖、色彩提煉等等,它能夠突破中國畫的平面性,純化語言、強化意境,有很多版畫家轉行進入中國畫創作都取得了非常重要的突破,北京畫院畫家王文芳畫西南山水就借用了很多版畫的表現方法,李可染之子李小可先生也用國畫、絲網版畫和攝影等多種方式來表現西藏,帶來很不一樣的氣質。林映濤先生的雪域情懷與版畫基礎相結合,用國畫來描繪藏區山水,使他的水墨雪域呈現出別一樣的景觀,嘗試了山水畫領域很多亟待創新的課題。

林映濤 金山

38cm×48cm 紙本設色 2022年

林映濤 天上西藏

38cm×48cm 紙本設色 2022年

林映濤 轉山轉水

38cm×48cm 紙本設色 2022年

林映濤 祥雲祥塔

38cm×48cm 紙本設色 2022年

西藏地區的山水地形地貌完全不同于中原地區,更不同于江南山水,藏區山水植被少,山多露骨、硬朗骨感,雖然冷峻崇高但是對于國畫表現語彙來說形象就稍顯單調,所以傳統山水畫的筆墨語言並不太完全適合來用表現藏區山水,在這個領域需要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有著版畫專業基礎出身的山水畫家們的技藝結構對于解決這個問題可能更具優勢,林映濤先生他從版畫創作的基底來進行材料轉換和語言遷移,用線條勾勒加皴擦作爲基本造型語言,參入中國畫的章法和水墨韻味,從而成就了藏區山水畫完全另外一種山水氣質與人文景觀。

林映濤先生的藏區山水畫構圖都很滿,形象很整體,多而不碎、大而不板,這都跟他處理層次結構的能力有關,他筆下大面積的山巒層次感很強,繁而不亂,骨架結構很穩健、細節又很飽滿充實。在整體結構上突出西南山川的骨感與質感、大氣與硬朗、壯美與陽剛的同時,林映濤先生又充分演繹水墨暈染的效果,在暗處充分發揮水墨滲化的自然肌理效果,幹濕對比、虛實結合,用自然隨機來打破勾勒、皴擦所帶來的刻意與工巧,使有無相生、空靈剔透。林映濤先生在用色上也極簡極精,因爲藏區山川冰雪覆蓋又有藍天映襯,所以他只選取一兩種極其深沉又極其莊重的色彩來表現天空,以此來襯出雪山的聖潔之美,同時又映襯出近景墨色,使整幅作品色調鮮明同時又色墨互襯、相映生輝,從而生成了一種深沉而響亮的奇特效果。

林映濤 春融

38cm×48cm 紙本設色 2022年

林映濤 轉山轉水

38cm×48cm 紙本設色 2022年

林映濤 瑪尼堆

38cm×48cm 紙本設色 2022年

林映濤 高原秋

38cm×48cm 紙本設色 2022年

林映濤先生的雪域山水並不僅僅只是表現藏區的自然景觀,同時他更致力于表現這片神奇土地的精神氣質與人文內蘊,林映濤先生選取西藏地區極具宗教色彩的經幡、白塔、瑪尼石等事物來點綴畫面,並進行點題與升華意境,從而突出這片聖土的聖潔與靈魂。版畫創作注重錘煉和構思,林映濤先生的每幅作品背後估計都用了很多的心思與醞釀,出于版畫創作習慣他可能比一般的國畫家在畫面背後用的功夫會更多一些,積蓄和沉澱了很多構思與推敲,所以他的畫面份量很重,用了很多無形的工夫,厚積薄發,蓄勢待發,使自然與人文相互映襯又相互融彙,他的作品之中洋溢著一種崇高聖潔、深沉內斂、蒼茫遼闊的大美, 畫面的視覺沖擊力以及精神震撼力都很強烈和響亮,這同時也是藏區山水所獨特的精神氣質與永恒魅力吧。

還有因爲版畫創作注重形象錘煉、色彩表現與意境營造,所以林映濤先生的藏區山水畫就充分發揮的了構圖、色彩的作用,注重意境表現,他把水墨當作一種元素來用,有機融合了版畫與國畫這兩種藝術門類的語言與表現方法,在雪域高原這個題材上面成功結合,色彩構成不拘形似、非常主觀,肌理處理手法新穎、面貌很強烈,既不失傳統的水墨韻味同時又很現代、很大膽,表現出了雪域神奇的神山聖水。林映濤先生的雪域山水創作是對藏區題材山水表現的新貢獻,也是對傳統山水畫的當代傳承與全新發展。

林映濤 天上西藏

38cm×48cm 紙本設色 2022年

林映濤 吉祥堆

38cm×48cm 紙本設色 2022年

林映濤 水墨有情

38cm×48cm 紙本設色 2022年

林映濤 布達拉宮

38cm×48cm 紙本設色 2022年

據悉,2024年4月在廣東中山美術館及重慶美術館,均有林映濤個人專題展推出。

責任編輯:陸    達

2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