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青縣黑裏寨鎮:小菠菜托起7億元大産業

魯中晨報 2024-04-11 16:17:28

“只要看到她們領到工資,我心裏就有一種滿足感。”4月8日,高青縣黑裏寨鎮昊锟蔬菜合作社理事長伊善嶺說,這麽多年來他全部心思就在這棵菠菜上面,一定要讓這棵菠菜真正成爲老百姓“致富菜”。從2009年合作社成立以來,伊善嶺的想法逐步變成了現實,他把一棵小菠菜做成了遠近聞名的富民“大産業”。

黑裏寨鎮目前擁有菠菜種植大棚8500個、逾3萬畝種植面積,平均每天銷售菠菜20多萬斤,一年能賣出7億元。

在家門口坐著掙錢

在黑裏寨油馬村的一個菠菜大棚旁邊,停著一排排的電動車。這裏就像一個大工廠的車間流水線,每天早上8點,來自附近村莊的數十名村民都會按時准點來上班。

“所有的菠菜收割之後,要去掉‘二葉子’(雜葉)和毛根。要成爲精品菠菜必須得看起來很精神,才能裝箱銷售。”47歲的賀秀霞是這間“工廠”的“質檢員”,她負責保證菠菜的質量:一株合格的精品菠菜除了品相要好,長度也要精確在18到20厘米之間,超過這個範圍就不能作爲合格品進行銷售。

“我年紀大了,幹得慢,一天也能掙個七八十塊錢。對我來說,這個收入也不少了。伊經理他們照顧我,在這裏幹活也輕快,坐著就能掙錢。”66歲的孟素香來自附近的官聖村,已經在菠菜大棚裏幹了十多年了。

“只要給老板打電話,人家就立刻會說,‘嬸子你快來吧’,去了就能領到工錢。在家門口打工,近便,中午還管飯。而且工資也給得很快,隨時都可以去結算。”說起工資,孟素香有點激動,因爲家人生病,她出不了遠門,從家裏騎電動車來這裏上班,每天只要一二十分鍾的時間。“咱一個農村人,每個月兩千來塊錢的收入,對一家人幫助很大。”

“我這幾十年,只種菠菜,只研究菠菜,這一輩子能把菠菜琢磨透了,就是我的最大的成就。”伊善嶺說,雖然菠菜的收割難以實現機械化,但人工收割確實可以很好地控制菠菜的品相和質量,所以這也成了當地村民一項長期而穩定的收入來源。

一年四季都有收入

夏季不適合菠菜生長,這樣農民也就沒了收入。爲了解決這個問題,伊善嶺開發了異地種植模式,將高青菠菜種到了溫度適宜的內蒙。

不久後,伊善嶺將親自帶著3000余名村民出發去內蒙種植、采收菠菜,直到9月中旬再回來。

“去內蒙的這幾個月,一個菠菜收割農戶一般能收入2到4萬元。”合作社成員鄭法儉解釋說,到5月底,氣溫上升,當地就不適合菠菜種植。因此,收割完最後這一茬菠菜,大家會轉移到內蒙。那邊的溫度相對較低,更適合菠菜生長。

“一畝地菠菜,一天就要用15個人,咱們老百姓都按計件來算收入,收一斤菠菜可以得1塊錢左右的報酬,有的快手一天能收300斤,這樣下來,最多一天能有300元左右的收入。”有著27年種植經驗的鄭法儉,就像一間龐大工廠的車間主任,他管理著8個大棚總共15畝菠菜。

“天氣冷的時候,菠菜生長緩慢大約需要3個月能收獲,溫度適宜的時候,40天就可以收獲。”每年秋天,大約在8月20日前後,鄭法儉開始調度人手種植菠菜。菠菜生長周期短、需要人工大等特點,給周邊村民帶來了持續不斷的工作機會。

最初,黑裏寨的菠菜都是周邊市場上進行銷售,銷量不穩定,價格也低。2009年,伊善嶺成立了昊锟蔬菜合作社,帶領大家種植精品菠菜,打開了南方市場,合作社菠菜的銷量和收入進入了跨越式發展周期。

近年來,伊善嶺帶領合作社圍繞全鎮蔬菜産業,積極開展多項服務工作,像鄭法儉這樣的入社菜農達到了186戶,種植面積1500畝,帶動周邊村莊種植戶300多戶,種植面積2000多畝,銷售各類蔬菜21000噸。

種植菠菜不僅讓種植戶收獲了效益,同時也帶動了周邊村民務工。在采摘旺季,合作社內可達1200余名工人,婦女和老年人在家門口實現務工也增加了收入,通過土地流轉還讓幾十戶沒有勞動力的貧困家庭獲得經濟來源。

“收完了這最後一茬菠菜,我馬上就種西瓜。”鄭法儉說,夏季不適合種菠菜,于是會錯峰種植西瓜,收益也十分可觀。

通過異地種植和錯峰種植,合作社的種植戶們和農民一年四季都能有不錯的收入。

應運而生的果蔬交易市場

“菠菜適合低溫生長,一塊地最多可種到四茬。今天采收,通過冷鏈發出,明天下午粵港澳大灣區的居民們就能吃到我們綠色健康的精品菠菜了。”3月22日,剛剛送走一批參觀者,伊善嶺又帶著記者匆匆趕到了剛剛建成的交易中心,中心占地30畝,目前交易場棚和地面硬化都已完工,正在對結算中心進行裝修,計劃近期啓用。

高青農産品物流集散交易中心位于當地雙河村,分兩大片區,西側是菠菜交易區,東側是其他果蔬交易區。

記者看到交易區上面懸挂著“菠菜貨棧”“西紅柿貨棧”“黃瓜貨棧”等銘牌,這裏以後將成爲附近蔬菜交易的主要集散地。

能夠種好一棵菠菜很難,用這棵菠菜帶動一個市場更難。伊善嶺把菠菜種成了一個産業,他希望這條産業鏈能夠繼續延伸。

“我們這裏建設了一年的時間了,這也是我們高青首家瓜果蔬菜批發市場。”伊善嶺說,自從創建成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産基地後,高青菠菜不論是品質還是價格都有了大幅度提升。正是基于目前高青菠菜的體量和品牌影響力,這個市場應運而生。

伊善嶺表示,這個交易中心是伊善嶺菠菜産業“升級”的關鍵。過去合作社的菠菜生産銷售比較單一化,將來高青農産品物流集散交易中心將作爲一個平台,讓農産品實現更好的、多樣化的發展,讓農民的收入每一個季節都有一個新的提升。

“菠菜産業鏈”不斷延伸

“一畝園,十畝田。”這是伊善嶺挂在嘴邊的一句話,他覺得自己選擇這個項目,非常幸運。依附于種植、收割、運輸、銷售……這條長長的産業鏈上,農民的收入得到了極大保障。

實際上,伊善嶺的這個想法,也是整個黑裏寨鎮乃至高青縣正在做著的工作。

爲了提升菠菜産業的附加值,高青縣與中國農科院蔬菜研究所合作成立“高青菠菜研究院”,並在當地選取50余個自研品種進行試種,同時還與省農科院質標所合作,在綠色、有機、無公害和農産品地理標志“三品一標”方面積極申報爭創,積極探索精品“放心菜”。

爲對標高端品牌,黑裏寨鎮開始聚焦“富硒菠菜”。他們與中國農科院蔬菜研究所合作,不僅籌劃建立了“高青菠菜”研究院,還創建了富硒菠菜種植試驗示範基地,不斷提升菜品品質。

在黑裏寨鎮的統一規劃下,投資3000萬元的高青農産品物流集散交易中心即將啓用。市場所在的雙河村,距剛開通的濟高高速黑裏寨鎮上下路口僅1500米。項目建成啓用後,這裏將成爲鎮域及周邊區域具有一定影響力的農産品集散地,年集散果蔬預計將達到15萬噸,其中菠菜約7.5萬噸。

黑裏寨鎮菠菜産業的高質量發展,是高青用産業化思維、項目化舉措做好農業農村工作的生動寫照。近年來,高青縣積極延伸和拓展農業産業鏈,培育發展農村新産業新業態,催生出鄉村“蝶變”的強勁動能。

黑裏寨鎮黨委書記周萌表示,在港澳的合作超市中有高青菠菜的優質果蔬專區,極大地帶動了高青菠菜産業發展和當地農民群衆致富增收。同時,即將投入使用的高青農産品物流集散交易中心,也將成爲黑裏寨鎮及周邊區域具有一定影響力的農産品物流集散交易中心,線上線下年交易額保底3億元,爲黑裏寨鎮及周邊區域優質農産品走向全國市場夯實基礎。

來源 魯中晨報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