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古祭今期,清明之境

趙弘談商業 2024-04-05 01:31:23

清明的曆史可以追溯到遙遠的先秦時代的春祭。

在那個古老的年代,春祭與夏礿、秋嘗、冬蒸並列爲四祭,各自對應著四季的更叠。漢代大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四祭》中曾寫道:“古者歲四祭。四祭者,因四時之所生孰,而祭其先祖父母也。故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嘗,冬曰蒸。”這四祭,不僅是對先祖的緬懷,更蘊含著深厚的感恩與傳承。而春祭,作爲四祭之首,更是象征著乾元啓運,時回新春,吐故納新的哲學理念。

然而,在今天的清明時節,我們似乎更多地關注于對逝去親人的祭祀與思念,而忽略了其背後對未來的期許之意。

清明與谷雨作爲二十四節氣一同對應著十二消息卦中的夬卦。夬卦的下卦爲乾,上卦爲兌。乾爲天、爲健;兌爲澤、爲悅。澤氣上升,決注成雨,雨施大地,滋潤萬物。《序卦》對夬卦的解釋是:“益而不已必決,故受之以夬。夬者,決也。”清明和谷雨這兩個節氣,正是陰氣將去,乾卦將成的時刻。這個卦象也在提醒著人們,要順應天時,果斷決絕,同時又不失溫潤與澤被。這正是古人效法天地,修身齊家的智慧所在。

明節的名字的由來,我們可以從《歲時百問》查到,其解釋爲:“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二字,在古人的眼中,是接近天道和人道的詞語。它們代表著清澈透明的心靈和明朗清晰的智慧。如道德經所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甯”,清是道的品格。“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不自見,故明"、“見小曰明,守柔曰強” ,“明”是人生在世應該追求的清明之境,做到自清自明,才能幾于道。

清明,回望曆史、緬懷先祖,以古爲鑒,期冀未來。



0 阅读:6

趙弘談商業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