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大學:看了深圳大學,才知道時代變了,也該清醒了

博學的小扒菜 2024-04-25 23:47:24

當我將一所三非高校與985高校進行對比的時候,相信很多人會覺得我這是胡扯。

但這件事,每年都困擾著很多考生和家長——深圳大學和末流985該怎麽選擇?

深圳大學,是深圳市的“親兒子”大學,每年的經費高達80多億,超過了半數985,無論是師資力量、硬件設施、生源質量,都非其它雙非院校能比。

這所大學,與所處的城市一樣:年輕、活力、富有創造性。

當然,很多人還是介意它非211/非雙一流的身份,因此並不會考慮它,尤其是不打算在深圳就業的同學。

那麽,放棄深圳大學,選擇中國海洋大學的那些人,後悔了嗎?

一種觀點認爲“

作爲一所985綜合性大學,雖然綜合排名在全國各所大學裏常年在四十幾名上下浮動,我們學校的存在感,的確不高。

正如魔獸對戰時,選擇了不死,就是選擇了貧窮一樣,選擇了海大,就是選擇了低調。

在山東以外的地區,自報家門時,這個名字不會給你帶來多少的自豪感,因爲搞不好你還會被問到“這是一所幾本大學”這樣的問題。

海大在這方面能給你的,也就是211/985這麽一個標簽了,這個標簽填簡曆的時候還是比較好用的。

舉兩個例子感受一下:

1、不知道外省的同學有多少是我這樣的情況。

內陸人,高考填志願的時候,班主任表示沒聽過海大這麽一所學校。

周圍的人聽了我報的學校,都以爲我要去北京讀書。

2、某期江蘇衛視綜藝節目《一站到底》的一道題目是:請問中國海洋大學位于我國哪座城市?

變成老生後,我常常說這是一所二流大學,但是,我從來不後悔來到這裏。

第一年來海大的時候,最大的感受是自由(沒人管)。

到了學校,我基本就讓同來的老爸/老媽歇著去了,入學手續,綠色通道,繳住宿費等等,都是自己搞定,當時行遠樓還沒蓋好,行政辦公室都在工程學院,那一級一級台階爬上去,有種要去朝聖的感覺。

看見門口立著的家長止步的牌子,頓時覺得自己長大了,什麽事兒都靠自己了。

這種感覺在後續選課/上課/學習中得到了更進一步的體現。

一本教學計劃,然後學長簡單培訓了一下怎麽用選課系統,就要自己開始制定選課計劃了。

這個學期上什麽必修課,選修課,都是自己拿主意,同一門課,選哪個老師,選哪個時間,也是自己拿主意。

專業課之外的其他課需要投權重分,這門課這個時間選的人多不多,投多少權重可以選上這門課,自己拿主意。

我們好一點是住在學姐環繞的大三樓層,各種聆聽選課跟投權重分的經驗之後,給自己制定了選課計劃。

做錯決定就選不到課,我總覺得學校在變相的教我們這幫新生怎麽學會自己承擔行爲的後果。

雖然選不到課可以去申請,但是不到萬不得已,你絕不想去的。

學習的自由度也很高,自習全憑自覺,所以好的人很好。

不好的人,就跟我一樣,臨時抱佛腳。

因爲這樣自由,大一第二學期的我一度陷入了迷茫之中,學習一落千丈。

所以說,自由是把雙刃劍,有了它做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當控制不好自己的時候,越自由,越容易無所事事。

所以最後還是那句,在這裏讀書從大一的時候就要知道自己在做什麽,要懂得爲自己的所作所爲買單。

這所學校有很厲害的,也有很菜的,還有我這樣很普通的。

有什麽樣的野心,選擇做什麽樣的人,就去走什麽樣的路。

沒人會像在高中時候那樣督促你學習,也沒有班主任告訴你什麽能做、什麽不能做。

一切決定,都出自于自己。

關于對學校學術水平的吐槽:

海大真的是只有海洋相關的專業厲害,聽說海洋局一大波一大波的都是自家校友。其他專業貌似都多多少少的在吐槽,貨比貨得扔,人比人得死,但是不比又不行,不然沒法進步。

這是一個不能解決的難題。

我們計算機本科的同學,總覺得自己的專業在學校裏學術水平墊底,但是專業課的時候也能望見其他專業的學生過來旁聽轉專業。

我的研究生同學畢業工作以後,跟我講,他剛去的時候,一比學校,發現新入職的員工的畢業學校都比海大強,他心裏很心虛。

但是開始幹活的時候,他很適應,反而是其他人有問題都來問他。

這當然是個例,但是我覺得可以說明一些問題了。

已經在海大的,吐槽抱怨都沒問題,但是不要這山望著那山高,只抱怨只失望而不去改變這種現狀。

努力利用好海大能提供給你的條件,去爭取自己的最大化成長,才是最重要的。

畢竟如果你能上清華北大,也不會在海大呆著。

既來之,則安之,安不下來趁早退學,重考之。

不在海大,但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打算來這裏的,我唯一的建議就是,選好專業,做好規劃,擺好心態,然後來燃燒你的小宇宙吧,無任歡迎!

另外一種觀點認爲“

行政化嚴重,好老師不少,但總想著挂學生科的也不少。

行政管理人員大多數冷血、懈怠,感受不到這是一所所謂以學生爲本的學校。

作爲一個學生,因爲出國的緣故,總是跑行遠樓和自己的學院團委,對著每一張冷冰冰的臉算好的,一個勁給你找麻煩的真不算少.

偶爾一個會噓寒問暖,真的會讓我驚詫半天。

隨便問個某文件、證明要去哪裏開,甚至得到過看“sha子”一樣的白眼和甩給我的文件。

在海大的快樂時光,基本都是在學生社團得到的,很開心于環保和公益,也認識了很多青島不同高校的學生。

個人經曆對學校評價難免片面,現在在國外讀書。

在國外讀書,真切感受到每一個老師領導工作人員都在交往中給人暖意,都會盡可能減少學生的麻煩,即使是學生的錯,也願意給學生機會,讓學生學習/生活非常舒服。

本人並沒有把自己的過錯推給學校,我也願意承認在海大遇到的很多麻煩也源于我自身。

但打心底,我不會以我在海大念過書爲榮。

你們覺得呢

0 阅读:2

博學的小扒菜

簡介:帶你了解高校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