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報:京津冀努力打造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範區

北京日報客戶端 2024-05-13 10:20:19

京津冀努力打造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範區

攜手邁上新台階 瓣瓣同心向未來

【閱讀提示】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卻瓣瓣同心。”

5月11日至12日,2024年京津冀黨政主要領導座談會在天津舉行,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論述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盤點一年來的工作成效,研究部署下一階段重點任務。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在新的時代條件下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形成新增長極的重大國家戰略。

去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北,主持召開高標准高質量推進雄安新區建設座談會、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爲我們做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總書記強調,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邁上新台階,努力使京津冀成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範區。

厚望如山,催人奮進。

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河北省委、省政府帶領全省上下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在對接京津、服務京津中加快發展自己,攜手京津努力打造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範區。

5月1日拍攝的位于雄安新區大河片區安置房及配套設施工程標段三項目。河北日報記者耿輝攝

■ 牽住“牛鼻子”,雄安高水平現代化城市拔地而起

初夏時節,雄安新區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

搶時間、幹起來!4月8日,啓動區中谷甲1號,數十輛大型施工車輛陸續進場。中國礦産資源集團有限公司總部項目正式開工建設。至此,首批疏解的四家中央企業總部建設全面展開,快速推進。

牢牢牽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這個“牛鼻子”,雄安作爲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作用進一步顯現。

北京交通大學等4所高校雄安校區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雄安院區開工建設,央企在雄安設立子公司及各類分支機構200多家,源自北京的3000余家企業在雄安注冊。

全力打造新時代的創新高地和創業熱土,雄安新區打著旗子在前面跑。

這是新平台上孕育出的新産業。

近段時間,在科創中心中試基地,普龍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正忙著對新一代輪式巡檢機器人進行道路障礙測試。這些機器人“腳”踩全轉向“風火輪”,可以“翻山越嶺”;“頭”長“千裏眼”,能夠遠距離檢測危險氣體和線路缺陷。

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等創新産業平台和一批特色主題樓宇投用,雄安高校協同創新聯盟正式設立,航天科工全國重點實驗室獲批運行,“雄才十六條”擁抱四海英才,高端高新産業加速聚集。

這是新場景中發掘出的新技術。

前不久,在2024中關村論壇雄安空天産業創新論壇上,新區向全球發布了空天地、通導遙應用場景和未來城市創新場景兩項重大需求,推動最新技術和産品在雄安孵化、轉化、産業化。

地上、地下、雲上“三座城”同生共長,也爲創新應用提供了豐富場景。

地上雄安,車與路智能“對話”,車輛暢行無阻不“卡頓”;地下雄安,水、電、熱、氣等管線都“住進”綜合管廊;雲上雄安,“城市大腦”助力數字城市與現實城市“孿生共建”。

雄安,創新味道越來越濃,開放色彩越來越亮,帶來的是人氣越來越旺。

人們來了雄安可以獲得哪些“小確幸”?

對北京史家胡同小學雄安校區員工李茜而言,是一張能實現京雄同城待遇的“雄安一卡通”社保卡。

用好中央一攬子支持政策,新區出台住房、戶籍、教育、醫療等10個配套方案,讓年輕人“放下行囊、成就夢想”。

對85歲的回遷群衆陳先明而言,是南文社區養老驿站提供的休閑、健身等一大波“甜寵”福利。

林蔭停車位、小型足球場、直飲水點隨處可見,白洋澱再現“荷塘葦海、鳥類天堂”勝景,宜居宜業“人民之城”造福百姓。

雄安,從無到有、從藍圖到實景,一座高水平現代化城市正在拔地而起。

5月5日,連接京冀兩地的廠通路潮白河大橋主橋上部結構鋼梁成功合龍。河北日報通訊員 王恒 攝

■ 交通“一張網”,1至1.5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

大橋飛架,連通京冀。

5月5日14時,隨著最後一塊55米長的鋼梁精准落位,廠通路潮白河大橋(以下簡稱“廠通橋”)跨河主橋左右幅鋼梁成功合龍。自此,廠通橋主橋上部結構鋼梁實現雙側貫通。

橋這頭,是河北大廠回族自治縣;橋那頭,是北京市通州區。預計今年9月,廠通橋將達到通車條件。屆時,從大廠縣城到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區的通行時間,將縮短近半個小時。

協同發展,交通先行。

一年來,河北加快推進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從不同方向打造聯通京津的經濟廊道,京津雄核心區半小時通達,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交通“一張網”越織越密。

2023年12月18日,天津至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鐵路正式開通運營。隨著津興城際鐵路開通運營,津興城際鐵路與京雄城際鐵路實現了聯通,並首次開行了雄安至天津、雄安至唐山的跨線高鐵列車。

“軌道上的京津冀”加速構建。2023年,石家莊直達滄州高鐵開通,京雄高速公路全線貫通,邢和鐵路建成通車。

互聯互通,京津冀“交通圈”愈發暢通;高效銜接,京津冀“生活圈”愈發高效。

3月7日7時13分,一輛車身寫有“定制快巴”字樣的大巴,緩緩停靠在三河市燕郊鎮燕京航城站點。燕京航城小區居民李小梅,手持身份證刷臉乘車,一個小時內就能到北京,比自駕上班省時半個小時以上。

點對點的京津冀“定制快巴”興起、跨省公交線路增多,兩地通勤人員的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去年,我省還出台了旅遊包車周末和節假日免費通行高速公路撬動性舉措,助力“這麽近,那麽美,周末到河北”成爲新時尚。去年,到河北旅遊人數達到8.4億人次。今年“五一”假期,全省旅遊包車免費通行7.02萬輛次,日均1.4萬輛次。

拉近時空距離,放大協同效應。京津冀區域內海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在一體化交通網絡中高效流動,爲河北創造出更大發展空間,爲區域協同發展帶來充沛的能量和生機。

4月22日,在位于定州市的北京當代創研生物醫藥産業園生産車間,工人正組裝醫療床。 河北日報記者 趙永輝攝

■ 産業“一盤棋”,激發區域經濟發展活力

“原材料和鋼構件産品運輸靠海運,從蘆台廠區到天津港僅僅30分鍾車程。”東方誠建設集團有限公司2017年將部分生産廠區從北京遷至唐山市蘆台經濟開發區,便捷的物流鏈條,極大節約了企業運輸成本。

蘆台經濟開發區全域位于天津市,是一塊“飛地”。因區位特殊,一度陷入尴尬的發展境地。借助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東風,已有35個來自京津的裝配式建築産業化項目在這裏紮根,去年裝配式建築産業集群産值26億元。

産業協作,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實體內容和關鍵支撐。

積極吸引京津産業轉移,河北精心打造津冀蘆台·漢沽協同發展示範區、京冀曹妃甸協同發展示範區等重點合作平台,不斷增強承載能力和吸引力。

借力京津資源優勢,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機器人、生物醫藥等重點産業,河北推進延鏈補鏈強鏈,加快建設全國産業轉型升級試驗區。

機器人産業創新實力更強了。加強與京津科研機構溝通協作,打造孵化轉化平台載體,唐山高新區陸續成立唐山·中關村信息谷、河北省機器人産業聯盟等,已培育省級以上機器人研發平台21個。

現代商貿物流業“加速跑”。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廊坊),廊坊國際現代商貿物流CBD去年3月啓動運營,簽約入駐北京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等一批全國商貿物流頭部企業。

京津冀生命健康、保定電力及新能源高端裝備兩個産業集群獲批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一批重點産業集群快速壯大,推動産業協作不斷走深走實。

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河北大力推動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2023年,北京流向津冀技術合同成交額748.7億元,同比增長109.8%。

推動産業協作,急需破除制約企業創新發展的行政壁壘和體制機制障礙。

生産在河北,監管在北京。作爲京冀合作共建共管的首個專業化産業園,京津冀·滄州生物醫藥産業園通過實行醫藥産業轉移異地監管,生物醫藥産業加速集聚。園區已吸引國內外60家知名醫藥企業的78個項目入駐,其中北京企業36家。

京津冀積極推進“通武廊”合作,武清京津産業新城與中關村通州園、廊坊開發區建立對接機制。

隨著産業協作走向深入,京津冀工(經)信部門共同印發《京津冀重點産業鏈協同機制方案》,編制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機器人等6條産業鏈圖譜,“一鏈一策”制定協同配套政策,進一步提升産業協同發展水平。

堅持産業“一盤棋”,強化創新鏈、産業鏈、供應鏈深度融合,三地産業鏈條更加緊密,激發了區域經濟發展活力。

潘家口水庫大壩。(本報資料圖)河北日報通訊員李少華攝

■ 築牢“一道屏”,共享更多碧水藍天

潘家口水庫是引灤入津工程的重要水源地。冀津兩地探索實施跨行政區生態補償機制,上下遊協同共治,水庫水質穩步提升。如今,潘家口水庫水質達到Ⅱ類,每年向天津輸送10億立方米淨水。

京津冀山同脈、水同源、地相連,特別是張家口市和承德市承擔著建設水源涵養功能區的重任。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實施,爲三地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帶來重大機遇。

河北與天津、北京制定實施《關于引灤入津上下遊橫向生態補償的協議》《官廳水庫上遊永定河流域水源保護橫向生態補償協議》等,攜手保上遊好水、送下遊清水。京津水源上遊重點流域生態補償已實現全覆蓋。

通過跨區域協同治理,2023年,首都北京的“母親河”——永定河的865公裏治理河道全線貫通,時隔25年首次實現連山通海的全線通水。

清水綠岸、魚翔淺底。2023年,潮河、白河、沙河、黎河等國考出境斷面水質保持Ⅱ類及以上,京津水源上遊流域水質越來越好。

大氣汙染防治,是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的重中之重。

從加強生態保護協同立法,到推動跨區域大氣汙染應急預警機制建設,開展聯合聯動執法,三地持續推進大氣汙染聯合治理攻堅,不斷提升區域空氣質量。

撐起環境“生態傘”,河北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三北防護林、太行山燕山綜合治理等重點工程,2014年至2023年全省累計完成營造林6869萬畝。

隨著空氣質量改善,藍天白雲頻頻刷屏京津冀居民的“朋友圈”。2023年,京津冀細顆粒物平均濃度較2014年下降57.3%。

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

河北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切實深化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京津冀生態環境屏障越築越牢。

雄安宣武醫院。(本報資料片)河北日報記者張昊攝

■ 公共服務一體化,共建共享讓民生紅利不斷升級

三地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定式,持續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充滿民生溫度的“協同故事”刻進新的年輪。

前段時間,來自石家莊市82歲的程先生腹部發脹。CT結果顯示,腹主動脈明顯擴張,像吹氣球一樣形成了一個大包,他被確診爲腹主動脈瘤。

今年4月,程先生來到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石家莊醫院就診。醫院外科團隊在北京血管外科專家李偉帶領下,運用腔內“八爪魚”技術,爲其完成微創介入手術,拆除了身上的“不定時炸彈”,讓老人遠離了動脈瘤破裂猝死的風險。

著眼于看病、教育、養老等百姓關心事,一項項利民之策落地開花。

家門口看名醫,減少異地奔波。2023年,京津冀取消異地就醫備案,4900余家定點醫療機構實現跨省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7000余家定點醫療機構實現跨省異地就醫普通門診費用直接結算。

優質教育資源“跨省過河”,輻射帶動更多區域。目前,三地累計成立15個跨區域特色職教集團(聯盟),組建24個京津冀高校聯盟,京津與河北基礎教育交流項目超過500個。

打造養老服務示範區,推動醫康養協同。三地民政部門去年發布養老服務協同發展政策方案,搭建養老服務資源對接平台,打通京籍老年人失能護理補貼異地支付通道,爲老年人提供支付便利。

更深刻的變化,是體制機制的創新。三地打破區域壁壘,整合政務資源,讓群衆辦事更加方便。

今年以來,京津冀社保卡“一卡通”建設持續升級。1月,三地建立了京津冀“一卡通”共商共建、聯席會議等工作機制;3月,三地正式啓動“一卡通”協同立法工作;4月,京津冀“一卡通”小程序正式上線運行。

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黨組書記、廳長楊燕偉表示,過去一年,三地人社部門圍繞勞務協作、社保經辦“同事同標”、深化職稱互認、“一卡通”等事項簽署協議或文件17項。特別是“一卡通”建設方面,率先在河北省內全面實現交通出行等七個場景應用,在京津冀區域內實現了交通出行、人社服務、就醫購藥、文化體驗等場景“一卡通用”。

十年來,京津冀攜手共進、並肩前行的腳步從未停止。

面向未來,三地共同打造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範區的腳步更加铿锵有力。

0 阅读: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