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事如新”感:“即視感”的反義詞,當大腦玩起了“我不認識你”這套

阿卡的世界 2024-03-23 00:09:06

“既視感”大家都聽過,那種明明是第一次的經曆,卻似曾相識地讓人抓狂。

是平行宇宙?是前世記憶?還是只是如夢境般的錯覺?是什麽目前不重要,有機會再深扒它。

今天要說的是一個與“既視感”完全相反的現象——“舊事如新”感(原文jamais vu,官方譯名不詳,還有稱“猶昧感”)。

這個詞的意思是“熟悉的東西突然變得陌生”。

就像是你正在喝奶茶,喝著喝著突然開始思考人生真谛,“我是誰我在哪?我喝的這咋是醬香的?”

2023年,“舊事如新”這個概念竟然讓研究它的心理學家們拿了“搞笑諾貝爾獎”,這是對那些腦洞大開的研究頒發的獎項。

一般得獎的都是那種被噴你研究這玩意幹啥?但是研究結果出來後又引人深思的東東。

心理學家對這種現象的結論是:這種感覺,是你在一系列極特殊場景下,被大腦給忽悠了。

比如你看著熟悉的人的臉突然感覺特別奇怪,或者你看著一個每天在用的詞突然覺得不認識了都屬于這個範疇。

爲了得出成果,他們做的一個實驗慘絕人寰,讓人不停地寫一個字,讓阿卡回憶起了小學被罰抄課文支配的恐懼。

而且,不是寫三五遍,是在被測試者出現症狀前,或者被和藹的心理學家叫停之前,要永遠寫下去。

結果發現,70%的人至少有一次體驗到“舊事如新”感。

平均下來,大約一個字在重複了33遍後,那種奇怪的感覺就來了,有感覺的人就可以停止實驗出去耍。

嗯,以我小學的經驗來說,濫竽充數的不少。

據被測試者吐槽:“越寫,越看,越覺得意義不明,手像失去控制了,寫的東西也感覺不對勁。”

雖然實際上是對的,但就是有那種像被本山大叔忽悠了的感覺。

這種現象的存在我毫不懷疑,畢竟也曾經經曆過。

看著書上那一個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字,感覺它應該是這樣寫的,卻又覺得哪兒都不像。

我一度認爲自己步入了老年癡呆。現在看來,也就是被大腦給玩了而已。

心理學家說,“舊事如新”感可能是大腦的一種提醒,是當你無休止重複幹一件事的時候,就會逐漸惹毛它,它認爲自己的智力受到了侮辱,氣急敗壞地告訴你要停下來,去做一些追劇撩妹玩遊戲之類更有意義的事。

所以“舊事如新”産生的種種非現實感其實是讓你回到現實。繞不繞口。

聽起來這種現象還挺正常的,經曆過的人應該不會少了,只是有時候沒有發覺就停止了,你的大腦便會立刻消氣平靜下來。

我們的認知系統得時刻保持靈活,不能總是機械地重複同樣的事情。

如果每天都是複制粘貼,那我們的生活就像是壞掉的打印機,總是輸出同樣的一頁紙。

所以,下次你如果覺得家裏的狗長得像隔壁老王,或者碗裏的米飯開始跟你說話了,不一定是精神分裂,而是應該改變一下了。

嘗試新的路線去上班,累了來看看我的文章,或者換個新的男朋友…阿不,貴婦面霜,就這麽一點小改變,就能讓你的大腦從“舊事如新”感的怪圈裏跳出來。

總之,雖然是搞笑諾貝爾獎,但這些關于“既視感”和“舊事如新”的研究幫我們又理解了大腦的一項工作機制,甚至可以幫助開發治療強迫症(OCD)的方法。

忘了說了,他們拿獎的正式理由是,“研究了人們在反複反複反複反複反複反複寫同一個詞時感受到的感覺”。

…………嗯,這個獎我也能得,我的課題是爲什麽我到晚上就會不停不停不停不停不停不停找吃的。

明明是自己寫的文章,寫完卻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怪不得我一上班就神情恍惚,坐在工位上就無所適從,領導一喊就精神錯亂,原來只是每天過于辛勞,大腦對我的體貼而已。

你們有過相似的“舊事如新”的經曆嗎?

0 阅读:0

阿卡的世界

簡介:情感咨詢認識一枚,雙子座+稀有的infj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