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竹之戰中,諸葛瞻真的是七萬士兵,還打不過鄧艾兩千士兵麽?

意智說曆史 2024-05-15 09:29:08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爲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文|五鸢

編輯|t

引言

公元263年冬天,魏國開啓了滅蜀之戰,征西將軍鄧艾避開劍閣,奇襲陰平,勢如破竹,蜀國存亡危機之際,諸葛瞻奉劉禅之命前去迎戰。

沒想綿竹之戰竟是成了蜀國的滅國之戰,諸葛瞻戰敗後,蜀國幾乎是毫無抵抗的投降了。俗話說虎父無犬子,諸葛瞻作爲諸葛亮的長子,以七萬士兵不敵鄧艾兩千士兵,讓人大跌眼鏡。

然而諸葛瞻真的如此不堪嗎?作爲諸葛亮後人的諸葛瞻,前半生享盡人間富貴,最後又是何種結局呢?

(三國地圖)

一、幼時喪父,半生富貴

諸葛亮病逝時,諸葛瞻年僅8歲,父親留給了諸葛瞻一封《誡子書》,母親則在臨終前教導兒子“忠孝”,便追隨父親而去。

年幼的諸葛瞻,便成了孤兒,所幸,他有一個傳奇般的父親諸葛亮,倚靠著父親的赫赫威名,蜀國國君劉禅成了他的監護人。屆時,蜀漢中人才凋敝,劉禅也並不是一個特別有才能的君王。

諸葛瞻生來聰慧,才思敏捷,又精通六藝,興許是人們太過懷念武侯,把希望寄托在諸葛瞻身上,幻想他也能創造父親時的奇迹,以至于他在百姓中很受愛戴。

(諸葛亮的誡子書)

諸葛瞻在沒有任何功績的情況下,17歲時便迎娶了公主,34歲時,便官至尚書台,統領國事。

諸葛瞻的前半生,就在百姓的愛戴,君臣賞識,功名利祿榮華富貴中度過。然而,美夢遲早有醒來的一天。在榮華富貴之下的,確是日漸虛弱,漸漸腐朽的蜀國。

魏國的滅蜀之戰打響,養兵千日用兵一時,諸葛瞻在36歲時,迎來了他的首次戰役,想必他出戰時,卻也信心滿滿,這一戰背負著蜀國的生死存亡,和他父親的榮耀,沒想到卻也成爲了他的最後一戰。

(劇照中的劉禅)

綿竹之戰

公元263年,曹魏、蜀漢、孫吳三分天下,蜀漢長期北伐無果,國力日漸衰弱,劉備、諸葛亮等老一輩逝世後,繼任者多平庸之輩,朝中無人,蜀漢政權也處于一個內部政治四分五裂的狀態。

同年十月,曹魏集結十八萬大軍大舉進攻蜀漢,被姜維堵在了劍閣。姜維是一名蜀漢的老將,手下精兵數萬,曾組織多次北伐戰爭,是蜀漢軍事上的一個頂梁柱。

魏軍被堵在劍閣過不去,正躊躇不前時,三軍首領之一的鄧艾想了個奇招,挑選了數萬精兵從陰平繞道,經德陽亭攻涪縣。鄧艾一路翻山越嶺,搭橋渡河,最終到達江油。

(劍閣)

蜀漢江油守城將領馬邈不戰而降,鄧艾的軍隊稍作修整就立刻向成都平原進攻,諸葛瞻受命,帶領一衆名將之後及戍守成都的數萬士兵前往迎擊。到了涪縣,此時,擔任尚書的黃崇建議諸葛瞻迅速前進以占據險要關卡,阻止鄧艾進入平原。

諸葛瞻在此時徘徊不定,並未接受這個建議,隨後前鋒部隊被魏軍打敗,諸葛瞻帶兵退守綿竹。鄧艾派人勸降,稱如果諸葛瞻投降,就封他做琅琊王。諸葛瞻怒殺使者,並且改守爲攻,准備與鄧艾等人在平原決戰。

鄧艾先是派遣手下兩位將領帶領人馬,從左右包抄諸葛瞻的軍隊,結果都被諸葛瞻打退了。收到這個戰報,鄧艾說要將二人斬首,這才激發了士兵的死鬥之志,這才取得了綿竹之戰的勝利。

(綿竹)

諸葛瞻和他的兒子諸葛尚皆戰死在這場戰役中,姜維的大軍此時已經無法分身支援,鄧艾大軍一路暢通無阻的進入了益州。

綿竹失守的消息傳回益州,後主劉禅緊急召集群臣商議對策,此時朝堂上主要有兩種意見,一是投吳,二是投南中。

在亡國之際,谯周以益州勢力代言人的身份直接否掉了這兩個建議。他表示此時蜀漢唯一的出路就是舉國投降,上可保劉禅以及大臣們的榮華富貴,下也可使百姓免遭戰火荼毒。

(劉禅)

見劉禅還在遲疑,谯周又一次上疏勸谏,最終劉禅決定投降。自始至終,整個蜀漢朝廷幾乎沒有想過據城抵抗,其實以鄧艾軍強弩之末之勢,劉禅如若堅守成都仍有機會贏得最終的勝利,真正的關鍵在于蜀漢政權在當時已經極大程度地失去了益州勢力的支持。

至此,蜀漢亡國。

三、兩千打六萬是假的

諸葛瞻葬送了蜀漢政權最後一點底牌是真的,諸葛瞻本人和帶的這批人都是名將之後。不過七萬對兩千的說法肯定是不切實際的,實際上雙方的對戰人數相差不大。

根據劉禅的招降書中所述,此時蜀國總兵力只有十萬左右。姜維是戰爭主力,他常年帶領部隊北伐,手下帶領約五萬人的部隊,他拖著魏軍的另外兩支主力部隊;守劍閣要分去一部分,漢中、武都、建平、南中地區均需要士兵把守,大約分走了兩萬。

(劇照中的諸葛瞻)

實際上能給諸葛瞻調動的兵力,最多不會超過三萬,並且都不是常年作戰的精銳部隊,而是沒有太多作戰經驗的戍守士兵。

戰爭之始,鄧艾帶領著三萬大軍,打算走小道時,鄧艾邀請了三首領之一的諸葛緒一起,可以看出他知道此行凶險,路上會有兩軍交戰的情況。一路前行中,他先讓自己的兒子鄧忠帶兵在前面探路,就是爲了保證交戰時有足夠力量支援。

在人數上,鄧艾和諸葛瞻的想必不會相差很大,都是兩萬左右。但是士兵質量上,諸葛瞻的兵隊素質跟鄧艾的沒辦法比。從戰爭事後分析,諸葛瞻在綿竹之戰中,有兩處嚴重的失誤。

其一,錯失占據險要地勢的良機,猶豫不決,讓鄧艾進入了平川。鄧艾逼近涪縣,其手下多次勸諸葛瞻迅速前進,占據險要地勢,諸葛瞻卻在此時猶豫不決。

(諸葛瞻動漫中的形象)

諸葛瞻的做法是先派了前鋒部隊,去跟鄧艾的軍隊打了一波,敗了,之後才退守綿竹。兵法講究“知己知彼”,諸葛瞻此時先派了先鋒部分,個人認爲是他的謹慎之舉,先探一波敵情,看看對面究竟有多少人,戰力如何,卻也因此錯失良機。

其二,在鄧艾兵臨城下時,此時死守城門是上策,但諸葛瞻被鄧艾所激,反而出城與鄧艾在平原會戰。

諸葛瞻作爲一代名相諸葛亮的兒子,雖然沒有在戰事中像他的父親一般屢次創造奇迹,扭轉戰局。但是面對鄧艾的招降,他憤然殺使者,並以死明志,表現出了不畏生死,忠君愛國的氣節。

後人爲了紀念其氣節,在綿竹縣城爲其建造了諸葛雙忠祠,是四川省重要蜀漢遺迹之一 。

(綿竹諸葛祠)

參考資料:

甯志奇.綿竹諸葛瞻父子墓祠[J].四川文物, 1985(3):3.

吳劍超.蜀漢政權外附勢力研究[J].[2024-05-13].

11 阅读:4525
评论列表
  • 2024-05-17 14:24

    蜀漢的二代沒多少有出息的,失敗是早晚之事。

    菠蘿王 回覆:
    諸葛亮騷操作,什麽都要管,權利抓的太緊了,把人才生生給壓沒了。
    李園姺唷財娚 回覆:
    蜀漢本來就是外來戶鸠占鵲巢,荊州系把控的劉備集團占領漢地霸占漢地資源和利益,第一代靠軍隊還能壓制,包括諸葛亮連年失敗的b fa
  • 2024-05-24 13:09

    鄧艾進了成都平原,在死守城池已經沒有用了,鄧艾可以隨時繞後緊逼成都

  • 犀獾 13
    2024-05-17 12:42

    鄧艾保守估計是兩萬精銳。陰平小路難走,但史書上記載他們說鑿山造橋運輸辎重。用少部分人攀岩峭壁去修路,多數人都是在走修好的路前進。

    冬瓜 回覆:
    鍾會派田章數千人去監視鄧艾,憑鍾會的大氣,田章怎麽也有四千人左右。
  • 2024-05-24 06:49

    史載劉禅投降的時候獻出的蜀漢全國總兵冊一共有十萬零兩千人,當時姜維在劍閣處有五萬多人,綿竹大戰之前廖化和張翼分別又從成都又帶走兩支部隊,其他如安陽等四地分散駐紮有一萬兩千余,結合劉禅投的時候成都只剩一萬兵的情況,諸葛瞻撐死手頭能有三萬兵,鄧艾帶來的部隊有四萬人,少打多對面還是精兵,背後黃浩又不發補給,諸葛瞻除了戰死他是沒第二條路走的,除非他能說服劉禅死守成都,等姜維和其他地方援軍回來,但是他明顯沒有他 爹那聲望和能力。[狗頭]

    我和我 回覆:
    蜀中無大將
    雙魚 回覆: 我和我
    廖化其實不差了,也是極少數得善終的蜀漢武將了。[狗頭]
  • 2024-05-24 13:24

    計謀比諸葛亮差遠了

  • 2024-05-17 22:15

    曆史從來都沒有應該怎麽做,而是只能這樣幹

  • 2024-05-18 18:23

    三國演義偷渡陰平那一集演的更誇張,仔細看諸葛瞻鄧艾決戰畫面,蜀軍死完了魏軍一個沒死[哭笑不得][哭笑不得][哭笑不得]

  • 2024-05-16 19:07

    諸葛大神就是空城計厲害。1千人可以變成1萬人。所以也就幾千殘兵,打不過鄧艾幾千精銳的。

  • 2024-05-24 06:35

    他要有七萬兵還用死在當場麽。。。[狗頭]

  • 2024-05-25 08:49

    7萬個錘子,頂破天了2萬人,而且不管怎麽樣,蜀國上下皇帝官員都在等諸葛瑾死,這些人早就想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