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駿“高開瘋走”,周钘騎虎難下?

趣車坊 2024-04-20 20:37:43

前幾日,在寶駿悅也plus上市發布會上,上汽通用五菱品牌事業部副總經理周钘發表了一番不太一樣的言論:

“本場發布會沒有對標,也沒有拉踩”“如果大家給我們的支持能換來流量,我認爲本場發布會的目的就達到了,這也是寶駿品牌我們的價值觀”。

在發布會現場,周钘背後的大屏幕上還寫著這樣一席話:“有沒有流量,就拜托各位了!”輕易地,我們便能感知到周钘發言的不同之處究竟在哪裏。“沒有對標,也沒有拉踩”,究竟有沒有暗諷友商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緊跟時事的消費者和網友聽到這句話一定都能想到某些對標拉踩而後“翻車”的品牌。種種反襯之下,周钘和寶駿似乎用“低姿態”成爲行業內的一股清流。但低姿態,就一定意味著真誠和誠意麽?不對標真的只是因爲不想拉踩、渴望歲月靜好麽?

或許,寶駿“低姿態”的背後,是從年銷過百萬跌到年銷5萬後的“高開瘋走”;周钘“不一樣”的營銷言論的背後,則是“騎虎難下”的左右爲難。反思了,但沒完全反省根據某專業汽車平台發布的銷量數據,今年3月份,寶駿品牌三款在售産品寶駿悅也、寶駿雲朵和寶駿KiWi EV的月銷量分別爲739台、328台和110台。而在今年前兩個月,寶駿品牌的全系月銷量則分別爲3461台和1137台。另外,數據顯示,去年全年寶駿品牌的年銷量爲5.1萬台。無論是從月銷還是年銷,無論是從全系還是從單品,左看右看,寶駿品牌的銷量態勢都可以用三個字來形容——不夠看。

尤爲值得注意的是,早先,周钘曾明確表示:“銷量才是話筒”。2023年3月份重回“老東家”上汽通用五菱後,在周钘等人的帶領下,寶駿品牌于同年5月份再一次換標,走上電氣化道路。其後,除了“不溫不火”的KiWi EV,寶駿品牌接連推出了寶駿悅也、寶駿雲朵兩款“力作”。對于這兩款産品,周钘曾毫不避諱地表示對其的期待:寶駿悅也,年度小型純電SUV銷量冠軍;寶駿雲朵,年度最受歡迎的舒適大5座純電家用車。可事實上,最近半年也就是自去年9月份以來,寶駿悅也的月銷量從未突破過2000台,到了今年更是三連跌。寶駿雲朵的成果同樣令人皺緊眉頭,去年12月份銷量短暫沖高至3487台後,今年1月份直接跌至1531台,今年3月份更是直接呈現爲三位數。周钘的期待,統統落空。

不同于大多數品牌,寶駿在轉型至新寶駿、開啓電氣化兩個時間節點後,市場表現都未能“更上一層樓”,反而越努力、越退步。2017年時,寶駿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成爲最快突破年銷百萬的品牌。然而一切屬于寶駿的“高光”在2017年戛然而止,2018年品牌年銷量跌至97.9萬台,並且其後的2019年和2020年繼續“跌跌不休”,到了2021年品牌的年銷量僅剩21.6萬台。2022年的年銷量更是直接“腰斬”,僅有5.2萬台。2023年在周钘回歸後,寶駿的銷量也並沒有本質起色,仍然徘徊在5萬台左右。周钘深知“銷量才是話筒”,那麽,沒有銷量的寶駿便沒有話筒、沒有發言權。今年3月19日,周钘在個人微博表達了一則“反思”:“24年初到現在,寶駿停掉了所有市場費用,爲什麽?因爲經過市場‘毒打’,我們認爲如果産品,市場,渠道三者節奏不對,全都白費……”

同時周钘還表示,寶駿的力氣將主要花在豐富産品譜系和選出專營寶駿店兩件事上。也就是說,周钘認爲的、能夠改善寶駿銷量表現的方法,其一,是推出更多的産品;其二,是改善渠道。聽起來很像那麽回事,但這一則反思,根本沒有觸及寶駿品牌問題的“靈魂”,也稱不上是徹徹底底的反省。智駕,“脫褲子放屁”?悅也銷量“出師不利”,寶駿和周钘的選擇並不是調整、改善以及提高産品力,反而大有“套娃”式造車的意味,于前幾日推出並無本質不同的悅也plus。從定價來看,寶駿悅也plus共有兩款車型,分別是9.38萬元的旗艦版和10.38萬元的智尊版。恰如名稱所言,智尊版與旗艦版的主要提升集中在智能化體驗層面,包括但不限于800萬像素慣導雙目攝像頭、大疆最新一代靈眸智駕。

據周钘所言,悅也plus是“20萬以內唯一搭載量産交付的無圖城市記憶領航輔助系統的車型”。據悉,周钘還表示,盡管悅也plus在技術參數上不甚突出,但它成功爲更多的主流家庭用戶帶來了觸手可及的智能出行體驗。毫無疑問,不同于悅也的玩具屬性,悅也plus的主要賣點在于高性價比的智能體驗。只不過,“高性價比”要加上前綴——看似。首先,悅也plus的智駕感知硬件並不夠“純粹”。目前行業內絕大多數品牌爲了提升整車的智駕感知能力,都會搭載激光雷達,一個不夠就兩個、兩個不夠就加倍。而悅也plus搭載的之時慣導雙目攝像頭,並非主流的激光雷達。

值得玩味的是,發布會上寶駿附上了一行小字:“平替8000元的激光雷達。”這個世界上本不存在平替,營銷話術講多了,也就有了“平替”。感知硬件的差距,真的能讓悅也plus展現出原汁原味且純粹的智能化能力嗎?其次,羊毛出在羊身上。這意味著,爲了保證盈利,一款10萬級的小車在提升智能化體驗的同時必然會以犧牲另外一些層面的産品體驗爲代價。而除了“花拳繡腿”的智駕,悅也plus在諸多核心産品體驗層面,甚至是掉隊的。比如,旗艦版和智尊版的官方續航均僅有401km,很難想象經曆實際駕駛“縮水”後,悅也plus的續航表現究竟配不配10萬級的售價。

再比如,上汽通用五菱的“傳統藝能”——應省盡省。即便是售價10.38萬元的智尊版,整車也未配備側安全氣簾。難道在周钘看來,觸手可及的智能出行體驗,比基本的安全體驗還重要?更爲致命的是,售價9.38萬元的旗艦版車型在不具備智能化“花拳繡腿”和基礎的産品實力的情況下,其售價和“高性價比”毫不沾邊,這幾乎完全背離了“爲人民造車”的初衷。兜兜轉轉,悅也plus和悅也本質並無二致——中看不中用。

寫在最後當了解了悅也plus的“斤兩”後,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周钘與寶駿不對標、不拉踩,真的是“人間清流”嗎?産品定義毫無亮點,品牌形象模糊不清,技術實力相比對手又沒有明顯優勢。悅也plus並不是周钘和寶駿痛定思痛後的成果,反而是黔驢技窮、産品無力後只能頻頻在花架子與營銷層面賺噱頭的體現。不對標、不拉踩的原因或許只有一個——害怕原形畢露、相形見绌。

0 阅读:6

趣車坊

簡介:廢話少說,來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