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把同學手弄脫臼,比起“打回去”,教娃3件事,讓別人惹不起

我是棉花糖媽媽 2024-03-26 04:23:39

孩子們在一起玩耍,難免會發生摩擦,很多家長,聽到孩子被欺負了,第一反應就是:你不會打回去嗎?

覺得孩子太懦弱、膽小了,真是恨鐵不成鋼!

那讓孩子“打回去”,真的是可以幫到孩子嗎?

再也不跟孩子說,“你可以還手”

我有一個朋友,她說,“你可以還手”這類的話,我再也不敢跟孩子說了。

朋友家兒子丁丁4歲了,上幼兒園小班,前兩天剛被一位家長找。

那位家長直接在班級群裏@朋友和朋友老公,說朋友家兒子丁丁每天都去推打他兒子,還把他兒子的手抓淤青了,讓朋友倆口子好好教育,如果再有下一次,他就不客氣了。

那位家長拍了他兒子手上的淤青發到群裏,他兒子說,丁丁扭他的手,按他的手臂,然後手就淤青了。

那位家長還說,這可不是簡單的鬧著玩了,如果丁丁力氣再大一點,把他兒子的手弄脫臼了怎麽辦?

朋友倆口子趕緊在群裏道歉,並說會好好教育自己家兒子,保證不會再有下一次。

事後,丁丁委屈巴巴地跟朋友說,“就是爸爸教我打回去的,上次那個小朋友也是那樣扭我的手,所以我也扭他的手。”

朋友說,經過兒子的這件事後,她再也不敢跟孩子說,“你可以還手”、“你可以打回去”。如果兒子沒控制好力氣,真把小朋友的手打脫臼了怎麽辦?

而且,一味地鼓勵孩子“打回去”,長大後變成一個“暴力狂人”就麻煩了。

孩子他還小,很難分辨什麽時候能用暴力?什麽時候不能用?使用暴力時,力度也容易控制不好?萬一真的把別人打傷了、致殘了,又會重新制造出一個新的矛盾,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研究表明:很多愛打人的孩子,就是被教育“打回去”的孩子。

如果孩子本身個子矮小、身體瘦弱,你還強硬地讓孩子“打回去”,只會讓本身就害怕孩子,深深感到自己的無能,甚至孩子身體、心理都會受到雙重傷害。

當然了,孩子受欺負了,並不意味著要默默忍受。如果從小受欺負不敢反抗的孩子,有很大的可能,會一直受到別人的欺負,會導致孩子越來越自卑。

比起“打回去”,教娃這3件事

咱們要知道,孩子在幼兒園和同學起沖突了,是孩子學習社會規則最寶貴的機會。通過這個機會,咱們正好幫孩子鍛煉解決問題、表達自己、同學友好相處等方面的能力。

孩子在幼兒園受欺負了,逞一時之快,比起“打回去”,教娃這3件事,讓別人惹不起。

學會求助

我家女兒上幼兒園後,我最放心不下的事就是:她有需要,不會喊老師。

正好我家女兒愛看動畫片《汪汪隊立大功》,我就跟她說,“老師就是萊德,有困難就找萊德。”

她果然聽進去了。

我告訴女兒,老師會像媽媽一樣,是幫助你的。你想上廁所、喝水、有小朋友欺負你,都可以告訴老師。如果在幼兒園遇到麻煩了,一定要大聲舉手喊老師。

學會說“不”

我平時在家就告訴女兒,如果在幼兒園被欺負了,可以大聲呵斥對方:“不行!住手!”用手勢和表情表達出自己的生氣和勇敢,表現出:我並不害怕你的氣場!

美國兒童心理專家表示:孩子被欺負時,孩子臉上的表情,比你說的是什麽更重要,也更讓對方不敢傷害你!

重在事前預防

孩子上幼兒園後,和小朋友之間打打鬧鬧,是常有的事。如果咱們不希望孩子被欺負,應該要把重點放在事前預防,而不是事後反擊上。把孩子培養成氣場強大的人,讓別人不敢惹。

我是在家裏和女兒用遊戲的方式,和孩子一起讀抵抗欺淩的繪本,和孩子多次角色扮演。

這套《我不喜歡被欺負》繪本,就是我和女兒經常一起讀的。孩子是喜歡玩遊戲的,你單純地說教,孩子根本聽不進去。

用“角色扮演”方式,寓教于樂。孩子在受欺負時,面對沖突,更能做到心中有數,也能找到應對方法。

這套《我不喜歡被欺負》繪本,一共有8冊,8個主角,8個不同的故事,教孩子遠離傷害。孩子被人推搡怎麽辦?孩子東西被搶怎麽辦?孩子被人辱罵怎麽辦……都是孩子在集體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麻煩。

書中從多個角度,講解了不同類型的“欺負”,“欺負”不僅僅有身體上的欺負,還有語言欺負、關系欺負……用孩子能理解的語言,講述故事,表演故事,更方便孩子理解和辨別“欺負”事件。

故事中的主角造型有趣,畫面充滿童真,模擬了一個個真實場景,我女兒可願意看了。

我和女兒一起“角色扮演”,不僅能和女兒建立起更加親密的關系,也會讓女兒得到更加強大的力量。

就算以後被欺負了,她也不會不知所措,因爲她早就從爸爸媽媽那裏得到了力量,得到了應對方案。

咱們教會孩子,不當小霸王,也不做受氣包!這套《我不喜歡被欺負》繪本的鏈接,我放在下面了。

當然了,最重要的一點一定要跟孩子說:被欺負了,一定要告訴爸爸媽媽。

咱們讓孩子全心信任爸爸媽媽,也就讓孩子擁有了不被欺負的底氣,因爲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永遠會保護自己。

0 阅读:0

我是棉花糖媽媽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