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麽越孝順的子女越不受父母待見?真相現實,又戳心窩

飯飯媽媽育兒 2024-05-16 15:56:49

父母養子女小,子女養父母老,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也是我國的優良文化傳統。

而在大衆認知中,覺得多子女家庭中,每個子女對待父母的養老付出應該是一樣的,但事實上卻並非如此。

養老怪象:子女越孝順越不受待見,付出少的更受父母寵愛

按照常理來說,對父母越好的子女,從父母處得到的情感回應也應該越多,但是事實卻往往不是這樣的。

樓上的王大爺,有三個孩子,老大當初爲了住得離父母近一點,也在這個小區買了房子,就住在王大爺樓上。

老二是個女兒,結婚之後嫁得不遠,也是本市的,平時一到周末的時候,也會來看望王大爺。

而老三就離得比較遠了,因爲老三畢業之後就在學校所在地考了公務員,說來老三也是真爭氣,一次就通過了,所以直接在當地定居下來,平時只有過年過節才會回來看望王大爺。

按照這樣的情況來看,大家是不是以爲王大爺和老大最爲親近,對老大更好?其實不然。

平時王大爺家裏換個燈泡啥的,都會找老大,因爲老大住得近。

可以說,在一衆鄰居眼裏,老大就是最孝順的兒子,不但王大爺家一有啥事兒就馬上到位,平時沒事的時候,老大也經常會去王大爺家看看,一來看看父母身體怎麽樣,二來看看家裏少點什麽。

這不,前段時間王大爺覺得有點不舒服,老大立馬就給王大爺買了制氧機,讓王大爺在家沒事兒的時候吸吸氧,還別說,王大爺身體確實舒服了很多。

可見,老大對父母的關心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是習慣性的,是真正孝順的體現。

當然,老二也對王大爺比較孝順,畢竟每周末幾乎都會來看望王大爺,每次來看王大爺的時候,也會帶上一些禮品,比如保健品、舒化奶等等。

雖說老二沒有老大那麽無微不至,但也在情理之中,畢竟老二嫁出去了,不可能天天來看望王大爺。

至于老三,身在外地,作爲公務員的他雖說有雙休,但是周末兩天根本不足以支撐他回來看望王大爺,只有到小長假、過年的時候,老三才有時間回來。

所以,排除其他因素,只看孝順程度的話,很明顯老大最孝順,老二次之,老三最末。

但是,王大爺對待三個子女的態度,卻是截然相反的。

平時王大爺對待老大的時候,真的是“呼來喝去”,比如有一次王大爺感覺床不舒服,老大便立馬給王大爺換了一張床,生怕安裝人員裝得高度不合王大爺心思,還自己親自給王大爺組裝,可王大爺不領情,還嫌老大裝得慢。

而對于二女兒,王大爺的態度就又不同了,每當二女兒帶著孩子來看望王大爺的時候,王大爺都會親自下廚炒倆菜,讓二女兒和孩子吃好喝好,俨然一副和藹老人的模樣。

當老三過年過節回家的時候,王大爺又是另外一種態度,不僅早早地就出門相迎,而且對待老三一家人就像是對待“上賓”一般,不僅好吃好喝待著,而且每到走的時候,王大爺還會給老三塞很多的東西。

很多人都對王大爺的這種行爲看不懂,但其實,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遠的香,近的臭,在跟前的最可憐”。

爲什麽子女離得越近、越孝順,老人反倒不待見呢?真相很紮心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它源于人的本性。人們總是對于容易得到的事物不那麽地在乎,而對于那些得不到的卻非常在意。

就比如王大爺對待三個孩子,對于經常能夠見到的孩子,王大爺認爲是“常態”,自己不會失去,所以便“呼來喝去”。

而對于二女兒,每周只能見一次,覺得“若即若離”,需要花心思去維護情感,以便“好好招待”。

至于老三這種一年半載才能夠見一次的孩子,讓王大爺感受到較大的情感危機。

所以便會“盛情款待”,用更多的付出來加強情感之間的聯系,避免老三和自己之間的感情因時間和距離而淡化。

真相就是這樣,你對老人越好,老人越覺得稀松平常,對你反倒是越不重視,事實雖說很令人難以接受,但是人之常情,是人的本性,是很難破解的。

給老人和子女的一點建議

雖說人的本性是這樣,但在這裏也建議老人們應該對那些孝順的子女付出同等的情感回應,不要讓自己的行爲寒了子女的心,不說對孝順的子女多好,但起碼要對一衆子女平等對待,這樣才會讓子女覺得自己的孝順是對的,是有價值的,從而更加孝順父母。

而子女們遇到自己的父母對自己“不公”的時候,也要換位思考一下,體諒老人們的思維局限性。

畢竟他們都老了,有時候被人之本性困住很難明白其中的道理,我們不應該糾結父母的“偏心”。

畢竟他們生養了我們,就算是他們再偏心,我們也應該保持自己那顆感恩的心,孝順父母、厚待父母。

寫在最後

荀子有句話叫做“人之性惡,其善者僞也”,說白了就是人是具有劣根性的,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通過後天的“起禮義,制法度”來進行改善這些劣根。

所以,讓我們一起互相理解、互相包容,這樣才能夠創建一個和諧的家族環境,才能夠家和人和、萬事興旺。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侵權立刪)

0 阅读:49

飯飯媽媽育兒

簡介:專注于育兒知識分享,讓你做個自信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