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後養老金方案將出台,企退人員會多漲嗎?山東2023年有傾斜!

韌韌鄧姐 2024-05-01 02:57:20

企業職工退休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在養老金的領取上確實存在著一些差異。企業單位退休職工,除了收入高的高管之外,普通員工的退休工資與相同條件的事業單位相比,普遍偏低。每年在養老金上漲的時候,企業退休人員都盼望,在具體上漲的時候,能夠適當地朝企業退休人員傾斜。

我們具體分析一下企業職工退休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養老金差距的原因在哪裏?養老金上漲的時候,有沒有朝企業職工退休傾斜的先例?

第一,養老金的並軌,就是要發揮養老金的統籌作用,就是要讓高額養老金有所下降,而讓上漲向養老金低的人傾斜。

圖片來源于暖心財經說

在2023年山東省的養老金調整細則中,就有養老金向企業退休人員的傾斜的具體例子。2023年,山東基本養老金調整細則中,有一項“特殊高齡傾斜”,其中規定:上年內達到70周歲、75周歲、80周歲,企業退休增加290元、190元、360元;企業退休一次性補繳增加70元、60元、120元;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增加20元、80元、80元。

在這裏,山東省以特殊高齡傾斜的方式,朝企業退休人員傾斜補貼。上一年內達到70歲的人,企退人員比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多補貼270元;75周歲的企退比事退多補貼110元;80周歲的企退比事退多補貼240元。企業退休一次性補繳的人,70歲的比事退增加50元,80歲的企退比事退增加40元。應該說,這就是養老金的統籌調節的作用,通過再分配的方式,適當照顧養老金較低的人群。

第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高的具體原因是:自己繳納的部分多,單位效益好,繳納的部分也多;繳納的比例高,絕對金額高,繳納的年限長。

許多企業單位的退休人員老是認爲自己養老金少,就是因爲被事業單位的人領去了,其實這是有失偏頗的。事業單位繳納得更多,而企業單位是不願意多繳的。其根本源頭在于擇業的時候的選擇,在于工作單位效益的好壞。

從養老保險本身來講,肯定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機關事業單位繳納進養老金統籌池子裏的錢肯定更多。機關事業單位在繳納養老保險的時候,基本都是按工資全額計算繳費指數,因而不管是自己所繳納的個人部分8%,還是單位繳納的統籌部分16%,都是非常高的。

當然,機關事業單位是從2014年才開始繳納養老金的,之前並沒有繳納養老金,而是當做視同繳費。這是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和企業養老金並軌的必走之路。早先的事退人員因爲領取全額財政補貼的養老金,所以沒有繳納養老保險。那麽,這一部分錢應該由財政來補貼,而不是領取企業職工所繳納的。企業職工所繳納的養老保險,也是按照養老金的計算方案,按時足額發放給自己。並不是事退的人領得多,企退的人領得少,就是事退的人搶了企退的養老金。

第三,企業單位繳納的養老金指數比較少,很多企業不願意多繳納,導致企業職工養老金個人部分和統籌部分都不高。

養老金繳費指數最低是0.6,最高是3.0,個人繳納的部分爲8%,是從自己的工資裏面扣;而單位繳納的部分爲16%,由單位繳納。

企業爲了縮減開支,也爲了在招聘的時候,能夠讓自己的薪酬看起來更好看一點,于是便選擇最低的繳費指數0.6來繳費。尤其是許多私企,按最低指數來繳費,單位所繳納的統籌養老金16%部分少得多,個人繳納8%部分也少,那麽實際到手的工資就更高,也就更好看,也能夠讓自己的招聘更有吸引力。

而大一點的企業,有情懷的企業家,還有許多的央企等,企業職工的養老金繳納的相對就高得多。事退和企退養老金的差異,實質上歸根到底還是待遇上的差異。

綜上所述,企退和事退養老金的差異,主要來源于工作時所繳納的養老金的差距,實質上是兩者之間工作待遇的差距。企退要獲得更高的養老金,首要的是要提高企業職工的薪酬,提高繳納養老保險的指數。

另外,養老金的統籌作用在並軌之後更要充分的發揮出來,那就是通過再分配的方式,適當朝養老金較低的人群傾斜,比如適當的朝農民傾斜,朝養老金較低的職工傾斜,朝年齡較大的老人傾斜!山東2023年的方案的“特殊老齡傾斜”就向企退的老人傾斜了,這對企退人員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消息。

0 阅读:78

韌韌鄧姐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