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拆遷啓動,暴富不可能了,有小區還倒貼5億進行改造

環環有房 2024-04-15 19:23:08

自2013年至2020年,我國的棚改拆遷工程曾經在全國範圍內如火如荼地展開。有些城市因此獲益匪淺,譬如鄭州。

在拆遷過程中,補償安置政策的制定與實施顯得尤爲重要。這些政策旨在保障被拆遷人的合法權益,確保他們的生活水平不下降。例如,“先補後拆”原則,即在拆遷前先行與被拆遷人簽訂補償安置協議,再進行搬遷,以最大程度地避免拆遷後的矛盾與沖突。此外,“拆一還一”原則也保障了被拆遷人在産權置換中的基本利益。

在拆遷過程中,很多業主因爲獲得了豐厚的補償款而實現了資産的翻倍增長,成就了一夜暴富的的神話。

在住建部的主導下,隨著“三大工程”的啓動,特大城市開始推進城中村改造。基于當前城市發展需要、居民生活改善需求以及房地産市場調控等多方面因素的考慮,這一輪舊改的特點是不再進行大規模的拆遷建設,而是將重點轉向對老舊小區的修繕改造。

其中一個顯著的趨勢是鼓勵業主自主更新。

老舊小區往往存在設施陳舊、環境髒亂差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居民的生活質量。通過自主更新,業主可以自發組織起來,對小區進行改造和升級,提升居住環境和生活品質。這種模式的實施,不僅可以讓居民享受到更好的生活條件,還能夠增強他們的歸屬感和幸福感。

浙江省將在今年5月1日正式試行《關于穩步推進城鎮老舊小區自主更新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試行)》。

在這方面,杭州已經先行一步,打造了成功案例。

杭州拱墅區浙工新村始建于上個世紀80年代,這麽長的樓齡,大家可以腦補一下其居住體驗。

所以,這個小區的居民非常積極地參加了自主更新。小區居民自主出資超過5億,每戶約100萬,548戶居民拆除原來的13幢建築,新建了7幢住宅高層。

新建的高層住宅不僅提供了更加寬敞和舒適的居住空間,還配備了現代化的設施,讓居民們能夠享受到更高品質的生活。同時,小區還增加了超過1500平方米的活動中心配套設施,爲居民們提供了更加豐富的休閑娛樂選擇。新設的460余個地下車位也有效解決了停車難的問題,讓居民們的出行更加便捷。

另外,小區的綠化率得到了大幅提升,達到了25%以上。在綠樹成蔭、花香四溢的環境中生活,無疑是一種極大的享受。

這種“政府引導、居民主體”的更新模式,既充分發揮了居民的主觀能動性,又確保了更新工作的順利進行。浙工新村的這一成功案例也爲其他老舊小區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和啓示。通過自主更新,不僅可以改善居民的居住環境,還可以提升房産的市場價值,實現資産的保值增值。

對于其他老舊小區而言,浙工新村的成功案例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這些小區可以借鑒浙工新村的經驗,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合適的自主更新方案。同時,政府也應繼續加大對居民自主更新行爲的支持和引導力度,爲更多老舊小區的更新改造提供有力保障。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