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一點就完美了!原子俠X7Ti迷你主機評測:豪華三網卡七USB靈動屏還能當時鍾擺件

快科技 2024-05-20 10:30:19

一、前言:迷你主機也用上AI 處理器/外圍擴展給出十足誠意

要說最合適辦公的PC是什麽,在我看來非迷你主機莫屬,小巧的體積、適中的性能、豐富的接口和擴展,可滿足辦公時的大部分需求了。

這也得益于Intel/AMD“神仙打架”,移動端處理器迅速叠代,性能不再羸弱,功耗發熱控制得當,才讓迷你主機這個以往的稀有品類,進入了大衆的視線。

尤其今年可稱得上是“AI元年”,無論是筆記本、手機,還是智能家居等設備,多多少少都會和AI搭上關系。

迷你主機也是如此,比如我們快科技最新拿到的原子俠X7 Ti,就搭載了Intel全新架構的頂級AI處理器——酷睿Ultra 9 185H。

原子俠(AtomMan)這個品牌很多同學可能是頭一次聽說,它其實就是近兩年再迷你機行業大放異彩的銘凡(Minisfroum)的兄弟品牌,定位更高端,産品設計、規格、性能等都會高一個檔次。

酷睿Ultra處理器此前我們也體驗了多次,不過都是筆記本,用在迷你主機上,對我們來說還是第一次,而且是最高端的酷睿Ultra 9。

酷睿Ultra系列采用了全新的Intel 4制造工藝和封裝技術、全新的分離式模塊化架構、全新的CPU架構與3D高性能混合架構、全新的銳炫GPU核顯、全新的NPU AI引擎,可以說是Intel第一顆微處理器4004 1971年誕生以來,變革最大的一代。

得益于全新的分離式模塊化架構,它在工作時只需啓用對應的模塊即可,保證性能的同時,也讓Intel擺脫了續航差的“帽子”(雖然迷你主機不需要續航),業內人士對其的工藝的評價就是兩個字:“豪橫”。

原子俠X7 Ti搭載的這款全新酷睿Ultra 9 185H,規格爲6個性能核心P-Core+8個能效核心E-Core+2個超低功耗核心LP-Core組成,總計16核心22線程、24MB三級緩存,原子俠將功耗解鎖至65W。

它集成的GPU更是不俗,采用了桌面端的Arc銳炫同款架構,在圖形這一塊也“翻身”拿下了市面上最強核顯,告別了以往Intel處理器只能“亮機”的印象。

當然,最核心的還是AI,全新的NPU AI獨立引擎,可在本地運行一些持續性低負載,有利于大大降低功耗。

除了性能亮眼的表現,原子俠X7 Ti也是市面上首款搭載了“靈動觸摸屏”的AI迷你機,玩法衆多,而且擴展方面都給足了誠意:滿血雙USB-4、Wi-Fi 7、雙5G RJ45網口、原生OCulink、雙M.2 SSD插槽、雙DDR5內存插槽等等。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這款原子俠X7 Ti會有什麽樣的表現。

二、外觀:搭載的4英寸“靈動屏”可觸控操作 能橫放也可豎放

原子俠X7 Ti迷你主機本體,正面配有4英寸480P的屏幕,官方將其命名爲“靈動屏”,可進行觸控操作。

屏幕除了系統監控外,還可以進行性能調節、時間顯示和個性化主題切換,這也是行業內首款搭載了4英寸觸控大屏的迷你主機。

雖然搭載了屏幕,但並未因此變得更厚,145×145×48.6mm的尺寸與一般迷你主機相當。

底部是進風口,四邊的腳墊增加了D面與桌面之間的縫隙,保證原子俠X7 Ti在運作時能夠正常換氣。

中間其實是兩個支架插孔。

配合立式支架,可將原子俠X7 Ti豎立起來,進一步減少桌面占用空間。

值得一提,屏幕上方還有支持 Windows Hello的相機、搭配雙數字麥克風,在視頻會議中能夠提供極爲出色的體驗。

豎立狀態下的頂部有電源鍵、相機物理開關、SD卡槽。

左側分別是電源供電口、USB-A 3.2 Gen1、USB 2.0、HDMI 2.1、DP 2.0、2個5G有線網口、USB 4、原生OCulink接口。

右側分別是2個USB-A 3.2 Gen2、USB4、3.5mm耳機孔。

包裝內附帶的DC 19V電源適配器。

原子俠X7 Ti搭載的Cold Wave 散熱系統,采用了獨家專利技術的緊湊型相變散熱模組,搭配大口徑靜音散熱風扇和3根散熱銅管,保證設備可穩定65W釋放,發揮出這款設備應有的潛力。

在拆掉內存的散熱片和SSD的散熱盔甲後,可看到SO-DIMM內存、SSD均可更換。

存最大容量可支持到96GB;NVMe SSD除了自帶的2282尺寸,還可以額外安裝一根2230尺寸的SSD,均支持PCIe 4.0速率。

靈動屏更多細節:

三、AI測試:只需55秒即可生成一張圖 生成文字內容也很迅速

1、AI Computer Vision Benchmark

近期UL Procyon套件加入了AI相關測試,該測試套件支持Microsoft Windows ML、Intel OpenVINO、Qulcomm SNPE、NVIDIA Tensorrt。

也就是說,它支持主流的AMD、Intel、NVIDIA、骁龍等處理器、GPU等設備,並給出非常直觀的分數,便于對比不同平台之間的AI性能表現。

在這部分我們就主要測試用于AI推理的AI Computer Vision Benchmark,和基于Stable Diffusion的AI Image Generation Benchmark。

在AI Computer Vision Benchmark測試中,通過NPU配合Intel AI Boost進行float16精度測試,最終給出了215的分數。

其中MobileNet V3平均推理時間爲1.14ms,中位推理時間1.157ms,總推理次數131313;

ResNet 50平均推理時間爲4.78ms,中位推理時間4.905ms,總推理次數34379;

Inception V4平均推理時間爲14.881ms,中位推理時間14.850ms,總推理次數11123;

DeepLab V3平均推理時間爲58.7ms,中位推理時間59.124ms,總推理次數2859;

YOLO V3平均推理時間爲26.978ms,中位推理時間27.011ms,總推理次數6057;

Real-ESRGAN平均推理時間爲1195.72ms,中位推理時間1108.643ms,總推理次數151;

2、AI Image Generation Benchmark

該測試比較考驗GPU的AI智能推理表現,可根據設備選擇Stable Diffusion 1.5 (FP16)、Stable Diffusion XL(FP16)兩項測試。

在本測試我們選擇的是Stable Diffusion 1.5(FP16),在測試中會創建16幅分辨率爲512×512的圖像,每批次4幅。

最終給出94的分數,UNET(神經網絡架構)速度在1.55it/s左右,每張圖像生成速度約66秒。

3、Stable Diffusion

如果想單獨使用,Intel通過OpenVINO方案,對Stable Diffusion提供了支持,可以配合CPU或GPU也能進行“煉丹”。

測試條件以太空大戰爲關鍵字,采樣方法爲Euler a,分辨率爲512×512、叠代步數20。

在開啓OpenVINO後,通過GPU渲染配合Intel AI Boost,生圖速度爲1.57it/s,只需要55秒就生成了一張圖片。

4、英特爾大語言模型

爲了讓本地也能夠運行大語言模型,Intel構建了BigDL-LLM庫,通過各種各樣的大語言模型進行優化和支持,從而讓搭載16GB內存的Intel酷睿處理器以上的筆記本上,也能運行參數量高達200億的大語言模型。

在英特爾大語言模型應用中,要求AI生成關于花崗岩的論文大綱。

這個過程中,First Latency爲592.21ms(可理解爲發出問題後,模型反應需要多久),After Latency爲59 ms/token(可理解成模型的生成速度)。

在問題發送出去後,AI立馬就響應開始生成大綱,甚至你還沒看完,下面的內容就持續輸出了。

PS:功能不同,響應時長和token算力需求也不同。

四、CPU測試:酷睿Ultra9 185H性能與銳龍9 8945HS對半開

爲保證原子俠X7 Ti的最大性能發揮,在以下測試中,我們將電源管理模式更改爲“最佳性能”,在的模式調節更改爲“性能模式”。

——CPU性能測試

1、硬件狗狗

硬件狗狗是驅動之家出品的一款專業硬件檢測、跑分工具,非常適合主流PC玩家。其依托快科技自研算法,以及3DMark等權威測試模塊,可以快速、准確、全面檢測PC電腦的整體配置、對電腦的處理器、顯卡、內存、硬盤進行單項、綜合測試,考察整機性能,並通過全球性能排行,一測便知自己設備的性能水平如何。

原子俠X7 Ti整機成績爲462557分,超越了90%的筆記本用戶,給出的評價是該遊戲本的CPU很強勁,可以玩一些對圖形要求不高的遊戲。

其中酷睿Ultra 9 185H的CPU分數爲208313,Arc GPU的分數是76565,內存分數爲144669,硬盤分數爲33010。

2、CPU-Z

在CPU-Z測試中,酷睿Ultra 9 185H的單線程成績爲788.9,多線程爲8475.5。

3、CINEBENCH R15

在CINEBENCH R15測試中,單線程成績爲267,多線程爲2689。

4、CINEBENCH R20

在CINEBENCH R20測試中,單線程成績爲701,多線程爲6935。

5、CINEBENCH R23

在CINEBENCH R23測試中,單線程成績爲1810,多線程爲17912。

6、CINEBENCH 2024

在CINEBENCH R2024測試中,單線程成績爲110,多線程爲1045。

65W的酷睿Ultra 9 185H對比75W的銳龍9 8945HS,兩者的性能出乎意料的沒有太大差距,在不同測試下各有勝負,最終在單核和多核綜合性能上僅有不到3%的差異。

對比Intel自家的前代産品,酷睿Ultra 9 18H的理論性能則介于13代酷睿i5和i7之間,考慮到酷睿Ultra第一代就能有這樣的表現,難能可貴。

五、圖形測試:集成Arc GPU在DX12優勢更明顯

——理論測試

1、3DMark Time Spy

在3DMark的Time Spy(DX12+2K分辨率渲染)項目中,原子俠X7 Ti取得3627的總分,其中Arc GPU圖形分數爲3237。

2、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在3DMark的Fire Strike Extreme(DX11+2K分辨率渲染)項目中,原子俠X7 Ti取得3647的總分,其中Arc GPU圖形分數爲3659。

對比AMD處理器集成的最強GPU Radeon 780M,得益于這次Arc銳炫架構下放,Intel在這方面也總算是“揚眉吐氣”了,在DX12的Time Spy測試中,領先對手約45%。

但在DX11的Fire Strike Extreme測試中,Arc GPU的表現介于GTX 1050 Ti和Radeon 780M之間,僅有4~5%的差異。

——遊戲測試

1、最終幻想15

在《坦克世界》的極高畫質下得分爲9575,換算成幀率約爲57.7 FPS。

2、最終幻想15

最終幻想15 Benchmark最終成績得分爲3390。

3、古墓麗影:暗影

《古墓麗影:暗影》1080P+DX12+預設最低畫質,平均幀數爲57 FPS。

4、孤島驚魂6

《孤島驚魂6》1080P+預設低畫質,平均幀數爲45 FPS。

六、內存和硬盤:順序讀取可達4.8GB/s

——內存

配備的是2根16GB DDR5-5600內存,組成了物理上的雙通道,時序爲46-45-45-90。

在AIDA64進行內存測試,讀取、寫入、複制帶寬分別爲76113MB/s、72436MB/s、70251MB/s,延遲爲123.4ns。

——硬盤

經查詢,原子俠X7 Ti配備的SSD,型號來自金士頓的OM8PGP1024Q-A0,支持PCIe 4.0 x4速率,容量爲1TB。

在CrystalDiskMark測試中,可實現4.8GB/s的順序讀取、3.7GB/s的順序寫入,4K隨機讀取速度爲64MB/s、4K隨機寫入172MB/s。

七、烤機:65W功耗釋放

使用AIDA64進行FPU烤機,酷睿Ultra 9 185H在10分鍾後,功耗穩定在65W左右,溫度最高91℃。

此時其中2個P核頻率在4.1GHz、其它P-Core最大在3.6GHz,E-Core頻率在3.1GHz,LP-Core頻率在1.9GHz。

六、總結:迷你主機中的“法拉利” 設計、性能很亮眼

原子俠X7 Ti無論是設計還是性能,都非常亮眼!

1、豎立支架一舉多得

原子俠X7 Ti作爲業界首款搭載了“靈動觸摸屏”的AI迷你主機,筆者建議配以自帶的立式支架使用,主要有三個好處:

首先就是散熱更方便了,原子俠X7 Ti立起來後,散熱口是朝上的,這樣就避免了位置不佳時熱風回吹的問題,更低的溫度可以它的性能最大程度發揮出來;

其次,在豎立時,想要操作、查看“靈動觸摸屏”都會非常舒服,甚至可以當個時鍾擺件使用,一舉多得,比起平放也更節約空間;

第三,豎立模式可以讓它的攝像頭能夠發揮出作用,日常使用Windows Hello解鎖,或是進行遠程會議、視頻通話,也更方便一些。

2、性能表現很強悍

酷睿Ultra 9 185H在CPU性能上表現不俗,65W功耗釋放下與AMD移動端最強的銳龍9 8945HS幾乎持平。

集成的全新銳炫 Arc GPU,更是在DX12測試項目中領先AMD最強的Radeon 780M多達約45%,想要簡單跑一些3A遊戲也不在話下。

在AI相關體驗上,通過NPU引擎Intel AI Boost,即便面對時下最火的Stable Diffusion也讓其有了更多的可玩性,配以Intel自家的OpenVINO加速,只需要55秒即可生成一張高清圖片,比起不帶NPU引擎的處理器(約10分鍾出一張圖)的效率是6~10倍!

CPU、GPU、NPU結合構成了Intel AI PC的三駕馬車,越來越多的日常和專業軟件都陸續開始加入了相關支持,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擴展性夠“豪華”

原子俠X7 Ti的擴展性自然是沒得說,內置雙SO-DIMM DDR5內存、雙M.2 SSD都可更換,這已經可以滿足大部分用戶的需求。

外置也相當齊全,多達2個USB4、3個USB-A 3.2、2個USB 2.0共計7個USB端口,還有HDMI 2.1、DP 2.0、雙5G RJ45……別說迷你主機,就算是對筆記本來說也已經是“豪華”級的規格了。

尤其它還給到了原生OCulink接口,更是豐富了在不同場景的使用需求,最高64Gbps的傳輸帶寬帶寬,可外接獨立顯卡,化身服務站、遊戲台式主機均不在話下。

從體驗來看,原子俠X7 Ti可以說是迷你主機的“法拉利”,你想要的都給你了,你沒想到的它也給你了。

至于散熱效果,比起馬力全開的筆記本更爲安靜,烤機也僅有90℃左右,日常使用也不需要擔心出現風噪聲。

硬要說缺點的話,就是其中一個NVMe M.2插槽只能安裝2230規格的SSD,當然考慮到迷你主機較爲緊湊,這小問題倒也不影響使用,還有就是缺少雷電4,如果補全這兩個問題,那麽這款原子俠X7 Ti就很完美了。

價格方面,原子俠X7 Ti則以首發4899元起的親民姿態,樹立了同級迷你主機中的高端全新標杆。

作爲參考,華碩破曉X迷你主機酷睿Ultra 7+16GB+512GB、聯想小新Pro 14筆記本酷睿Ultra 9+32GB+1TB的配置,到手價都在7K左右,原子俠X7 Ti的誠意顯而易見。

如果你有打算購買一台性能澎湃、擴展性近乎滿分、獨特個性的迷你主機,原子俠X7 Ti一定可以精准擊中你的需求,尤其它自身高性價比的競爭力,更成爲了這個品類中不容忽視的最佳選擇。

0 阅读:5

快科技

簡介:一起關注每日科技熱點,分享前沿科技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