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解放軍原總參謀長,指揮對越自衛反擊戰,1988年主動辭職

雅可談過去 2024-05-14 05:43:17

在山西省東北部,與河北省交界處,有一座小縣城,名爲五台縣,因境內的佛教名山五台山而得名。

五台縣曆史悠久,人文荟萃,近現代史上出現了一大批風雲人物,比如說人稱“山西王”的閻錫山,還有今天我們要講的徐向前,徐向前是共和國的開國元帥,在十大元帥中排第八,十大元帥中唯一的北方人。

下面我們來講一下徐向前的故事。

1901年11月8日,徐向前出生于山西五台永安村的一個秀才家庭,早年時期,徐向前在家鄉讀了幾年私塾,但家庭的破落讓他在1917年被迫離開了學校,前往雜貨店當學徒工。

徐向前沒有向命運屈服,靠著自己的努力考入山西國民師範速成班,畢業後成爲一名小學老師。

上個世紀二十年代,中國處于黑暗的北洋時代,內有軍閥之間的混戰,外有帝國主義的欺辱,身爲有志青年的徐向前在學校向學生宣傳愛國主義與反封建思想,卻因此被學校辭退。

在這種情況下,徐向前作出一個改變一生的決定:棄筆從戎。

1924年,徐向前考入大名鼎鼎的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後留在學校擔任排長,參加了討伐軍閥陳炯明的第一次東征。

在從軍的過程中,徐向前發現國民黨並非是爲窮苦老百姓謀幸福的政黨,在閱讀列甯、瞿秋白、魯迅的文章之後,徐向前認識到三民主義是救不了中國的,能救中國的只有馬克思主義。

于是,徐向前逐漸向共産主義靠攏。

1927年3月,國共兩黨正處于合作破裂的前夕,面臨重大選擇的時刻,在樊炳星、楊得魁的介紹下,徐向前正式加入中國共産黨。

1931年11月7日,以鄂豫皖蘇區部隊爲主力,紅四方面軍在湖北黃安七裏坪成立,徐向前擔任總指揮,成爲紅軍這支主力部隊的最高軍事長官,在徐向前的指揮下,成功粉碎了敵人對鄂豫皖蘇區的第三次“圍剿”。

由于第四次反“圍剿”的失利,紅四方面軍還是被迫離開鄂豫皖,向川陝一帶轉移。

1935年6月中旬,紅一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成功會師于四川懋功,當時中央的方略是北上,創建川陝甘根據地,但張國焘卻仗著人強馬壯向中央要權,沙窩會議後,紅一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進行混編,分爲左路軍與右路軍。

左路軍由紅四方面軍9、31、33軍和紅一方面軍的5、9軍團組成,由朱德、張國焘率領,右路軍由紅一方面軍的1、3軍團和紅四方面軍的4、30軍組成,由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周恩來、徐向前率領。

令人沒想到的是,張國焘竟然違背中央決策,帶領左路軍南下,還給陳昌浩發去一封秘密電報,命陳率領右路軍南下,當時陳昌浩正在作報告,這封電報落在了前敵總指揮部參謀長葉劍英的手中,葉劍英看到電報內容後,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立刻向黨中央進行報告。

看到電報後,毛主席找到張聞天、博古、周恩來、王稼祥等進行商議,他們一致認爲,黨中央應該立刻北上,不能遲疑。

當時,黨中央一直在努力爭取徐向前,爲此,1935年9月9日晚,毛主席特意找到徐向前談話,當時徐向前是什麽態度呢?

徐向前後來回憶道:

“我的內心很矛盾。一方面,幾年來自己同張國焘、陳昌浩共事一直不痛快,想早點離開他們。兩軍會合後,我對陳昌浩說,想去中央做點具體工作,的確是心裏話,我是左思右想盤算了很久,才說出來的。另一方面,右路軍如單獨北上,等于把四方面軍分成兩半,自己也舍不得。四方面軍是我眼看著從小到大發展起來的,大家操了不少心,流了不少血汗,才形成這麽一支隊伍,真不容易啊!分成兩半,各走一方,無論從理智還是感情上說,我都難以接受,這也許是我的弱點所在吧。”

最後,徐向前說道:

“兩軍既然已經會合,就不宜再分開,但如把四方面軍分成兩半恐怕也不好。”

了解到徐向前的態度後,當晚,毛主席就率領右路軍中的1、3軍團和軍委縱隊悄然離去,兩天後到達甘肅南部邊境叠部縣的俄界。

右路軍中紅四方面軍的戰士發現中央紅軍離開,立刻向陳昌浩與徐向前請示“打不打”的問題,徐向前這才說出了那句經典的“哪有紅軍打紅軍的道理”。

不過,徐向前這次沒有北上,而是執行張國焘南下的決定,還是讓他後悔萬分,以致到了晚年仍然認爲自己“犯了終生抱愧的錯誤”。

新中國成立後,毛主席不計前嫌,仍然對徐向前委以重任,任命其爲解放軍總參謀長,還讓徐向前在1954年擔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和國防委員會副主席,1955年,徐向前被授予元帥軍銜,成爲紅四方面軍的一面旗幟。

1966年,徐向前再度出任中央軍委副主席,這一職務一直持續到1988年,此外,在1978年,徐向前還擔任了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並參與領導了對越自衛反擊戰。

1988年,徐向前積極響應鄧小平使幹部年輕化的政策,主動辭去軍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等職務,于1990年9月21日病逝,享年89歲。

0 阅读: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