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蘇繡絲綢古詩詞诠釋時尚設計師蘭玉用時裝與世界對話

華輿 2024-05-07 13:20:19

中新網北京5月6日電(記者 應妮)如夢令、將進酒、滿庭芳……以詞牌名命名的禮服一件件立于展廳。6日在京開幕的蘭玉時裝藝術作品展將蘇繡、絲綢與時裝藝術相結合,在中國美術館編織一場詩韻霓裳的對話。

蘭玉現任北京服裝學院客座教授,曾在法國巴黎、美國紐約等國際時裝周發布作品,以極具代表性的設計語彙架起了東方文化與世界溝通的橋梁。

▲展覽現場。史春陽攝

此次展覽分爲蘇繡和時裝兩部分,爲觀衆帶來一場跨界的時尚盛宴。蘇繡篇集中展示了設計師蘭玉作爲蘇繡世家的第五代傳人,與其母——蘇繡傳人蘭堂花共同呈現的11件蘭氏蘇繡及蘇繡裝置作品;時裝篇展示了蘭玉近年來創作的22件現代服飾作品,這些作品以中國古代詩詞和繪畫作品爲創作源泉,並融合了蘇繡傳統工藝與現代時尚設計,體現了傳統與現代的結合。

記者在現場看到,設計師以中國古代詩詞歌賦爲主題,創作出《疑是銀河落九天》《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等時裝藝術作品,通過蘇繡、堆錦、絨花等非遺手工藝塑造的時裝藝術,诠釋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態度,“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的樂觀精神。在古老的詩歌與曼妙的紗羅之間展示了一個全新的美的時空,讓觀衆享受中國的文字之美、繪畫之美和絲綢之美。

▲展覽現場。史春陽攝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爲山表示,近年來,中外人文交流呈現勃發之勢,中國文化從“走出去”到“請進來”的步伐不斷加大,形成了一批具有中國特色和國際影響力的人文交流品牌。蘭玉的時裝設計成爲與當代西方同行對話交流的一個成功案例,讓我們看到了“活”起來的絲綢文化,生生不息的中華文化,美美與共的時裝文化。

北京服裝學院院長賈榮林指出,時裝作爲行走的藝術,關鍵在于“時”。所謂“時”,乃時時新日日新。蘭玉始終立足中華文化沃土,不僅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創新力量,更以廣泛的國際視野將中國當代時裝藝術展現于世界舞台,在多維度語境中交流對話。

“詩韻霓裳——蘭玉時裝藝術作品展”由中國美術館、北京服裝學院主辦,將持續展出至5月13日。(完)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