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革命與人工智能,事關每個人,你應該知道

安安小小姐姐 2024-02-25 11:42:06

工業革命,公認的說法是,是始于十八世紀六十年代、且在全球範圍內有影響力的一系列生産技術的革新。

工業革命,一般劃分爲四個階段,即俗稱的四次工業革命,分別以蒸汽機、電機、計算機和清潔能源/人工智能爲典型代表。

最近剛發布的、用文本生成視頻的大模型sora,被很多人冠以第四次工業革命典型標志的稱號。

還有人說,相對于不能在國內使用且更多應用于娛樂的sora,對生産力有直接提升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取代人的趨勢,在國內正大規模普及。

關于人工 智能,我們可以先從回顧工業革命史說起。

在作者的理解中,工業革命與公認的說法有一些出入。

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機的大規模應用,解決了生産的動力來源問題。

第二次工業革命:電機雖說也是革新性的存在,但只是對生産動力來源的改進,真正意義上的革命,當數福特公司推出的流水線。

在國內司空見慣的流水線,在人類曆史上,第一次對産業進行了詳細的分工,這讓生産效率得到極大提高。

第三次工業革命:相對于計算機、生物、航天等新鮮事物,以過程控制理論爲代表的質量管理方法,成功解決了人類大規模生産時遇到的糟糕質量問題。

這件事的典型案例是降落傘的質量提升。有一定常識的人應該知道,降落傘100%合格,不是讓降落傘生産企業的老板親身試出來的,而是以質量管理爲代表的工業革命提升得到的(其實降落傘並沒有100%合格)。

第四次工業革命:以ISO9001爲代表的質量體系,在全球範圍內的普及,可能是更具代表意義的工業革命。

這種過程控制,讓超大規模的廉價生産成爲了現實。包括農業機械、肥料、芯片和手機在內的一系列商品,對其影響最大的因素,無一例外均是良品率。

只有商品足夠便宜,人們才可能不爲了一日三餐而奔波,而是把精力用在更具價值、且無法被機器替代的領域。

這與我國宏觀層面的“千方百計提高居民收入”是相符的,也是全世界發展的大趨勢,即生産的目標不是生産,而是足夠便宜到被消費掉。

所以,只要足夠便宜,就永遠有市場,這一點,相信每個人都會認同。

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的變化情況,也證明了這一點。

大趨勢是,工業增加值在經濟中的影響力,越來越低。

通俗來說,在生産線上打螺絲創造的價值,將會越來越低于在手機上刷視頻創造的價值,即以sora爲代表的人工智能,其更有價值的意義在于消費,而非生産力。

對于那些從流水線上走過來的人而言,很難理解這一點。

但我們應該試著去理解,因爲這關乎我們未來的生存方式:消費更能創造價值,我們可以試著從流水線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去消費領域尋找生存之道。

1 阅读:60

安安小小姐姐

簡介:用可視化的方式展示各類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