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鄲市複興區——向新向綠振興文旅産業

經濟日報 2024-05-11 06:50:42

初夏的邯鄲,綠意盎然。河北省邯鄲市複興區曾是傳統工業區,一度遍布各類小散煤場300余家,鋼鐵、化工及配套企業400余家,環境問題較突出。如今,這裏景觀山水滋潤土地,優質産業落地生根,老工業區變了新模樣。

近年來,複興區持續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淘汰高汙染産能,開展生態修複,治理全域水系,建設美麗庭院,並借助城市近郊的區位優勢,將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相融合,全域規劃、全域提升,村莊分類分片推進,一村一策、一村一業連點成線、成線連片,突出農文旅融合發展,從煤炭“黑金”産業不斷向生態“黃金”産業轉型。

“複興區對全區41個村進行人居環境整治,現在已有美麗庭院9000余戶,占比達73%,在全省各縣(市、區)率先實現省級和美鄉村全覆蓋。”複興區農業農村局局長裴占平說,他們在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短板的同時,探索城郊型經濟發展路徑,發掘鄉村多元價值,拓展農業多種功能。依據城鄉功能分區,規劃了沁河—德豐休閑康養、渚河—于二莊芳香産業、東高河—觀嶺山生態文旅、康湖—老狼溝農文體旅融合發展四大示範片區,因地制宜發展設施農業、休閑農業、品牌農業。

複興區東高河村曾被稱爲“煤村”,村民長期以煤爲生,村莊環境較差。“以前在村裏轉一圈,回來洗把臉,水都是黑色的。”東高河村黨支部書記王生良說,複興區把東高河村規劃爲東高河—觀嶺山生態文旅示範片區的重要節點村,村裏從吃“老資源飯”變爲吃生態“新資源飯”,依托觀嶺山風景道,種植觀賞性植物1000畝,打造了春賞油菜花、夏品桃香、秋覽油葵的“千畝花田”大地景觀項目。

“去年,我們成功舉辦了複興區首屆油菜花節和向陽花節,累計接待遊客40萬人次,銷售特色農副産品2萬份,帶動村集體和群衆增收400多萬元。接下來,村裏將持續打造特色民宿、美術館、磚窯咖啡、跑馬場等項目。”王生良說,村裏以“花田經濟”爲載體,目前已成爲熱門旅遊打卡地,還蓋起了農副産品加工廠和果蔬采摘大棚,爲土蜂蜜、油菜籽油、葵花籽油注冊了商標,形成種植、加工、銷售産業鏈條。

爲讓鄉村産業提檔升級,複興區還制定實施《鼓勵全民創業促進鄉村振興獎勵辦法》,對新建養老、民宿、農家樂、家庭農場的個人或組織獎補0.5萬元至2萬元;制定《鄉村振興招商引資工作方案》,激發鄉村幹部和鄉賢能人的招商動力,培育引進競爭力強的新型經營主體。

一批富有特色的“農民認可、市民向往”的鄉村産業基地和新興業態興起。複興區康莊鄉引進浙江諸暨養殖大戶,形成了集珍珠養殖、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珍珠産業,村裏的直播間每天銷售珍珠收入達15萬元;前牛叫村從安徽引進金絲皇菊,全村種花面積200余畝,年收入50萬元;總投資3億元的康莊部落、仙家廟休閑農場、享野露營基地等8個項目成功簽約,涵蓋民宿康養、特色種植等多種農文旅消費新業態。目前,全區已規模化種植金絲皇菊、油葵、玫瑰、元寶楓等,建成20余家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形成了朝露玫園、尚格魔芋、鴻翔食品、好日子食品等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

“預計2024年全區所有農村集體收入均超30萬元,其中15個村超百萬元。”該區三級調研員郭安新介紹,下一步他們將加快建設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項目,謀劃實施開發改造一批新項目,梯次做優鄉村特色産業,以豐富的新業態增強休閑農業吸附力,拓展農民致富增收渠道,以鄉村産業振興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經濟日報記者 王勝強)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