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機構一夜關門,別讓“職業閉店人”跑了|荔枝時評

荔枝新聞 2024-04-15 22:10:21

文/熊志

(作者熊志,荔枝新聞特約評論員,資深評論人;本文系荔枝新聞客戶端、荔枝網獨家約稿,轉載請注明出處。)

近日,有媒體報道了多地早教培訓機構金寶貝一夜之間關店一事。采訪中,多位家長表示,後續溝通中,出現了“第三方”進行線上及線下的溝通協調工作。家長們梳理發現,這些第三方往往有一套完整的閉店流程。這些操盤的第三方群體,又被稱爲“職業閉店人”。

金寶貝爲早教品牌,官網顯示,金寶貝在中國近150個城市擁有400多家加盟中心

“職業閉店人”不是新事物了,他們活躍在教培、健身、理發等預付費行業,在商家出現經營危機後,策劃關店、跑路的方法,接收處理後續的維權問題,幫助老板們逃脫債務,並據此牟利。

從報道來看,“職業閉店人”的運作相當專業。在介入之後,往往會爲商家轉移資産、更改經營主體。經營主體變更之後,原商家承擔的債務也進行了轉移,老板無須現身便可金蟬脫殼。而爲了利益最大化,一些“職業閉店人”甚至還會先低價促銷,圈一筆錢再關店。

該機構采取預付費制度,根據課時數量,一次至少繳納一萬多元的學費

對消費者來說,“職業閉店人”這一跑路操盤手的存在,加大了他們的維權難度,並可能造成更大的財産損失。

一方面,本該承擔償債義務的負責人,在找到接盤的“職業閉店人”後,早就拿著消費者充值的錢跑路了,工商登記信息上已經沒有了他們的身影。

另一方面,在法律意義上,消費者確實可以向新的法人追債,但這些新的法人,往往是“職業閉店人”找來的一些“背債人”,名下沒有任何財産,消費者就算訴諸法院,打贏了官司,往往也要不回來錢。

利用法律的漏洞,協助經營不善的商家逃避責任,讓消費者陷入維權無門的困境,“職業閉店人”不僅是不道德的問題,更涉嫌違法犯罪。

圖爲江西南昌的一家金寶貝門店,授課時間門店緊閉

像關店之前打著促銷的旗號,誘導消費者繼續充值,然後突然停業關門,這已經涉嫌虛假宣傳甚至是詐騙;通過變更經營主體,來幫助老板逃債,同樣涉嫌妨礙清算罪、非法經營罪。

現實中,消費者的維權成本高,就算打贏官司也未必能挽回損失,因此,他們往往不會走法律程序,這進一步助長了“職業閉店人”的底氣。對這種惡意逃債的專業操作,行業監管部門理應加大監督執法力度,爲消費者撐腰。

比如,如果“職業閉店”證據明顯,是否可以跳出經濟糾紛層面,以“合同詐騙”名義,從刑事犯罪的角度,對惡意閉店的操作進行嚴厲打擊?再如,“職業閉店”的關鍵一環,是變更工商登記信息。那麽,對于類似預付式消費的商家,是否可以重點監管,涉及到經營主體變更的,增加對經營狀況的排查?

還得看到,“職業閉店人”的出現,是市場不規範的産物,它的根源還在于,對預付式消費監管不夠到位。商家以各種名義誘導消費者進行高額充值,充值的資金,往往是商家自由支配,一旦經營不善,就容易卷款跑路。

爲了規範預付式消費,即將在7月實行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進一步強化了經營者的義務。比如其中提到,“經營者出現重大經營風險,應當停止收取預付款”;對卷款跑路的,還將列入嚴重違法失信名單。

要減少“職業閉店人”的生存空間,說到底還得監管重心前置,在前端加強對預付費商家的監管。將預付費資金納入專用賬戶,通過第三方監管來避免它被隨意支取挪用。同時,完善信用評價機制,加強失信懲戒,讓商家卷款跑路的代價更大。唯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堵住惡意閉店的漏洞。

1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