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鍾波、程萍、苗偉談金融審判——讓金融“甘泉雨露”滋養實體經濟千行百業

中國法院網 2024-03-05 11:10:21

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人民法院肩負依法懲治金融犯罪、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爲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穩定提供司法保障的職責使命,是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全國人大代表、極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鍾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據統計,2017年1月到2023年9月,全國法院審結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罪、金融詐騙罪一審刑事案件13.43萬件,21.78萬名被告人被判處刑罰。其中,審結非法吸收公衆存款、集資詐騙犯罪一審刑事案件7.15萬件13.13萬人,審結操縱證券、期貨市場、內幕交易、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犯罪一審刑事案件261件532人,審結洗錢罪一審刑事案件2048件2456人。

“這意味著人民法院金融犯罪審判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有效保護了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了金融市場的公平公正。”鍾波表示。

據了解,近年來,最高人民法院單獨或者會同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等部門先後聯合制定、修訂完善審理操縱證券、期貨市場、非法集資、養老詐騙犯罪等多部刑事司法解釋或者業務指導文件,明確有關犯罪定罪處罰標准和政策界限,並發布多批典型案例,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

“進一步加大金融犯罪的懲處力度,從嚴懲處非法集資、操縱證券、期貨市場、內幕交易和洗錢等金融犯罪,防止市場操縱和欺詐等不正當行爲,增強市場信心,促進金融業持續健康發展。”鍾波提出建議。

金融法院助力金融高質量發展

爲營造良好的金融法治環境、促進經濟健康發展,金融法院應運而生。

金融法院作爲中國司法系統在創設互聯網法院、知識産權法院之後的又一大創新,既是國家正義的實現渠道,也是司法服務金融高質量發展的最佳實踐。

目前,我國已設立3家金融法院,對金融案件實行集中管轄,推進金融審判體制機制改革,取得的成績十分矚目——

上海金融法院辦理全國首例落實民事賠償責任優先的證券侵權案件、全國首例由投保機構提起的股東代位訴訟案件,對于構建立體的“大投保”“全鏈條”投資者保護格局,提振投資者信心具有重要的標杆作用。

北京金融法院審理全國首例保險公司重整案件,對于破産重整程序在金融風險處置中的積極適用具有示範意義,也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提供了新的視角。

成渝金融法院作爲全國首個跨省域集中管轄金融案件的專門法院,采用“線下+智能+互聯網”訴訟模式,爲群衆提供線上線下、24小時自助立案服務,實現當事人訴求跨區域、無差別、同質化辦理。

“金融審判工作專業性強、要求高。金融法院的設立爲服務金融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司法保障。”人民法院充分發揮金融審判職能作用,服務保障金融高質量發展所取得的成績讓全國人大代表,山東文康(臨沂)律師事務所黨支部書記、主任程萍深有感觸。

結合當前金融審判工作的新形勢,程萍建議:“在全國範圍內更多地區開展金融專門法院試點工作,在金融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方面持續發力。積極探索開展金融民刑案件兩審合一試點,全面形成打擊各類金融犯罪的工作合力。”

助力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一直關注金融審判工作的,還有全國人大代表、中興通訊高級副總裁苗偉,他曾多次參加人民法院組織的視察調研工作。

“金融審判是金融産業發展的晴雨表、助推器,不僅關乎百姓民生的‘錢袋子’,更能助力金融‘甘泉雨露’滋養實體經濟千行百業。”苗偉表示,近年來,人民法院金融審判服務大局,保障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創新發展;有力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堅持金融協同治理,統一完善的金融法治體系更加健全;堅持專業化審判,金融審判隊伍專業化、複合型、高層次特征日益明顯。

“建議人民法院可以進一步強化金融審判服務實體經濟的原則,通過司法裁判合理引導資金‘脫虛向實’,讓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滿足人民群衆和實體經濟的金融需求。”苗偉說道。

新思想引領新發展。下一步,人民法院將充分發揮刑事審判職能作用,依法懲治金融犯罪,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以新時代金融犯罪審判工作現代化,助力金融高質量發展、金融強國建設,服務保障中國式現代化。

來源:中國法院網

記者:張孟

編輯:江萍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