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微環境代謝重編程:免疫逃逸與治療策略新視角

百姓健康頻道 2024-05-16 16:25:24

【CMT&CHTV 文獻精粹】

導語:腫瘤微環境(TME)是腫瘤生長和發展的重要場所,它不僅包括腫瘤細胞本身,還包括周圍的血管、免疫細胞、纖維細胞以及細胞外基質等各種組成部分,腫瘤微環境的代謝重編程及其與免疫逃逸之間的複雜關系也逐漸成爲關注的焦點。最新發表的一篇綜述揭示了肝癌細胞如何巧妙地適應並操縱其微環境,以促進自身生長並逃避免疫系統的攻擊。這一發現爲臨床理解肝癌的生物機制提供了新的視角。

2024年1月,《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雜志發表了一篇題爲《Metabolic reprogramming in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of liver cancer》的綜述,深入探討了腫瘤微環境中的代謝重編程,揭示了腫瘤細胞如何通過改變自身和周圍環境的代謝狀態來促進肝癌的發展和免疫逃逸。

研究方法

本文是一項系統性綜述,旨在整合和分析當前關于肝癌細胞與其微環境之間代謝交流的研究成果,並探討代謝重編程如何影響免疫微環境及抗癌免疫治療的效果。研究通過搜集和分析來自多個公共數據庫的基因組學、轉錄組學和蛋白質組學數據,構建了肝細胞癌(HCC)的全基因組代謝模型(GEMs),並以此識別和分類了不同的代謝亞型。

內容概述

肝癌細胞的代謝重編程與免疫逃逸

既往研究發現,肝癌細胞通過代謝重編程,傾向于采用糖酵解途徑以滿足其快速增長的能量需求,即便在氧氣充足的環境中,即“Warburg效應”。這種代謝方式不僅支持了腫瘤的持續生長,還通過産生大量的乳酸等代謝産物,創造了對免疫細胞不友好的微環境,從而抑制了免疫細胞的活性,促進腫瘤的免疫逃逸。此外,肝癌細胞的代謝産物,如乳酸,還能通過乳酸化作用影響免疫細胞的功能,進一步促進腫瘤免疫逃逸。

腸道菌群與肝癌微環境的相互作用

本綜述進一步探討了腸道菌群如何通過腸-肝軸影響肝癌的代謝微環境。腸道菌群産生的代謝産物,尤其是膽汁酸和短鏈脂肪酸,通過血液循環影響肝髒的免疫微環境,進而影響免疫治療的效果。例如,腸道菌群産生的次級膽汁酸如脫氧膽酸(DCA)能夠通過腸-肝軸促進肝星狀細胞的衰老相關分泌表型(SASP),從而促進HCC的進展。

代謝途徑作爲潛在的治療靶點

作者通過對肝癌細胞的代謝特征進行分類,提出了基于代謝途徑的肝癌亞型,這爲個性化治療提供了可能。例如,通過基因組學、轉錄組學和蛋白質組學數據的整合分析,研究者能夠將HCC患者分爲不同的代謝亞型,這些亞型在代謝途徑的失調、預後以及對治療的反應上存在顯著差異。此外,研究還發現,某些代謝酶如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在特定代謝亞型中表達上調,可能成爲治療的潛在靶點。

代謝幹預與免疫治療的結合

作者還討論了代謝幹預與免疫治療結合的潛力。既往研究發現,通過調節腫瘤微環境中的代謝途徑,可以增強免疫細胞的功能,從而提高免疫治療的效果。例如,通過抑制乳酸轉運蛋白MCT1,可以減少乳酸的積累,恢複免疫細胞的活性,增強對腫瘤的免疫應答。

總結

本綜述深入探討了肝癌細胞的代謝重編程及其對腫瘤微環境的影響,揭示了腫瘤細胞如何通過代謝途徑與免疫細胞交流,並影響後者的組成和功能。通過揭示肝癌細胞代謝特性及其與免疫微環境的相互作用,本研究爲開發新的治療策略和潛在靶點奠定了基礎,有助于推動肝癌治療領域的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特別強調了腸道菌群通過腸-肝軸對肝癌免疫微環境的調節作用,爲肝癌治療提供了新的視角。通過多組學數據分析,研究者發現了肝癌的多種代謝亞型,爲個性化治療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科學依據。此外,文章還討論了代謝幹預與免疫治療結合的潛力,爲提高治療效果提供了新思路,也爲肝癌代謝研究領域提供了全面的理論支持,並指出了未來研究的新方向。

參考文獻:

Lin J, Rao D, Zhang M, et al. Metabolic reprogramming in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of liver cancer [J]. J Hematol Oncol. 2024;17(1):6. Published 2024 Jan 31. doi:10.1186/s13045-024-01527-8

編輯:且行

二審:清揚

三審:碧泉

排版:半夏

0 阅读:0

百姓健康頻道

簡介:國家衛生健康委主管,中國健康教育中心主辦的電視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