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縱隔大B細胞淋巴瘤的治療進展

諸葛康康 2024-05-08 20:04:37
本文來源:中華血液學雜志, 2024,45(1) : 98-102. 本文作者:陳呂雯 李建勇 範磊 原發縱隔大B細胞淋巴瘤(PMBCL)是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DLBCL)的一種特殊亞型,在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惡性淋巴瘤的分類中,確定PMBCL是一個獨立的臨床和病理亞型。PMBCL是一種起源于胸腺髓質B細胞的侵襲性淋巴瘤,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2%~4%,占DLBCL的7%。PMBCL臨床和生物學特征與非特指型(NOS)DLBCL不同,而與結節硬化型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更加相似。關于PMBCL的治療,目前仍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包括預後評分系統、最佳一線治療方案、放療的地位和價值、PET-CT指導治療的作用,以及複發/難治(R/R)PMBCL患者的治療。本文就近年來PMBCL的研究進展及以上問題進行綜述。 一、臨床特征 PMBCL好發于30~40歲的年輕女性,男女比例爲1∶3。PMBCL通常表現爲迅速進展的前縱隔巨大腫塊(>10 cm),常累及周圍髒器,如肺、胸膜和心包等,可導致胸水和心包積液的産生。局部腫瘤壓迫可使患者出現呼吸困難、咳嗽、吞咽困難、聲音嘶啞、氣道阻塞,可出現上腔靜脈綜合征,表現爲胸部和頸部靜脈擴張、面部水腫、結膜充血,偶爾出現手臂腫脹。大約80%患者在診斷時處于Ⅰ期或Ⅱ期,約三分之一的患者可出現B症狀(發熱、體重減輕、盜汗)。70%~80%的初診PMBCL患者LDH升高。初診時病變大多局限于胸腔內,偶有鎖骨上淋巴結受累,但很少累及胸腔以外和結外器官。如果疾病複發進展,病變可擴散至全身其他部位,如腎髒、腎上腺、肝髒、卵巢和中樞神經系統,但骨髓受累少見。 二、病理及分子生物學特征 組織學上,PMBCL典型表現爲彌漫性生長的、中等到大的腫瘤細胞,細胞質豐富,細胞核爲圓形或卵圓形,有時可見多形性細胞核,與HL的裏-施(RS)細胞相似,伴有不同程度的纖維化,周圍包繞的膠原纖維將腫瘤細胞分隔。 在免疫表型方面,PMBCL通常表達B細胞相關抗原,如CD19、CD20、CD22、CD79a、PAX5和CD45,但常缺乏膜表面和胞質免疫球蛋白表達。大約80%病例可弱表達CD30。Bcl-2、CD23常呈陽性,部分表達Bcl-6和CD15,CD10常爲陰性。T淋巴細胞成熟相關蛋白(MAL)在大約70%的PMBCL病例中呈陽性,而在DLBCL和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中偶爾表達。 JAK-STAT和NF-κB信號通路中重現性遺傳學異常導致其過度激活是PMBCL標志性分子遺傳改變。50%~70%的PMBCL患者存在9p24染色體擴增,使得JAK2重複擴增,並正向調節程序性死亡配體-1(PD-L1)和程序性死亡配體-2(PD-L2)的表達,導致JAK-STAT通路失調,從而使腫瘤細胞得以免疫逃逸。染色體2p16擴增導致編碼核轉錄因子NF-κB家族成員之一的原癌基因c-REL激活,從而促進腫瘤細胞生長,並導致其凋亡受抑。因此,JAK-STAT通路和NF-κB可能是PMBCL潛在的治療靶點。Steidl等在約40% PMBCL患者樣本中發現CIITA易位,這種易位將CIITA的N末端與其他多種基因融合,造成CIITA的一個拷貝失活,MHC Ⅱ類蛋白表達沉默,從而使腫瘤細胞與T細胞相互作用的能力得到限制,表明CIITA重排是PMBCL免疫逃逸的另一重要機制。2021年第63屆美國血液學協會(ASH)年會上報道在67%融合陽性的PMBCL病例中檢測到新的伴侶基因IGHA1、IGHG1和CDC6。此外,該研究還發現了NOTCH4、DICER1、MCL1等新型候選驅動基因的重現性體細胞變異。Liu等分析了PMBCL患者中在WPD環、P環和Q環上發生突變的3種PTP1B突變的分子及功能水平,發現這些突變導致蛋白質酪氨酸磷酸酶活性喪失,産生異常細胞信號傳導,可能參與PMBCL的發生發展過程。Pang等發現STAT6、SOCS1、TNFAIP3基因與R/R PMBCL有關。近期有研究在R/R PMBCL患者中發現了FGFR3、PIK3CA、ALK、EZH2、RNF43和MET基因的錯義突變,並提出FGF/FGFR3是R/R PMBCL重要的信號通路。 三、預後因素 由于PMBCL通常爲年輕患者,病竈多局限在縱隔,因此淋巴瘤國際預後指數(IPI)和年齡調整後的IPI(aaIPI)對PMBCL患者的預後評價有限,約一半患者在發病時的IPI評分較低。有研究報道Ⅳ期疾病、較高IPI、B症狀和Ki-67≥70%是PMBCL患者的不良預後因素,而MUM1陽性表達和較高外周血淋巴細胞/單核細胞比率分別與較長的總生存(OS)期和無進展生存(PFS)期明顯相關。Steiner等通過多重免疫熒光(mIF)分析免疫細胞亞群發現,在治療前的活檢樣本中,PD-L1陽性巨噬細胞百分比高、CD30陽性PD-L1陽性細胞和CD30陽性細胞密度高的患者,在治療開始後的12個月內複發風險較低。 PET-CT對PMBCL疾病分期具有重要價值,近年來多項研究表明PET-CT相關參數對疾病預後具有重要預測價值。Camus等發現基線總腫瘤代謝體積(TMTV)≥360 cm3與較差OS相關。Zhou等發現基線、中期及結療時較高PET最大標准化攝取值(SUVmax)與較差預後有關。Pinnix等發現基線總病變糖酵解(TLG)和Deauville評分與較差的PFS相關。國際結外淋巴瘤研究組(IELSG)開展的IELSG-26研究前瞻性納入了103例PMBCL患者,分析了代謝異質性(MH)的預後價值,結果顯示低MH組和高MH組的5年PFS率分別爲94%和7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近年來研究發現分子異常也是PMBCL重要預後指標。有研究報道3例(75%)複發病例在影像學表現爲複發的前半個月就檢測到循環腫瘤DNA(ctDNA)存在,提示基于ctDNA動態監測可以幫助早期預測複發。2022年第27屆歐洲血液學協會(EHA)年會上一項納入329例PMBCL患者的多組學分析研究顯示,存在CD58突變患者生存期明顯較短,而發生DUSP2突變患者則顯示更長的生存期,且在DUSP2突變這類低風險患者群體中使用CHOP和強化方案治療預後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四、治療 1.一線系統性治療: 由于缺乏前瞻性隨機對照臨床試驗,PMBCL最佳一線治療方案目前仍然存在爭議,加之R/R PMBCL的預後欠佳,因此初始治療對預後十分重要。含蒽環類藥物的化療方案是PMBCL最常使用的方案。Lisenko等通過回顧性分析發現CHOP方案加利妥昔單抗可以顯著改善PMBCL患者預後。Vassilakopoulos等認爲結外病變/Ⅳ期、大塊疾病和LDH≥2倍正常值上限(ULN)可定義爲高風險亞組,而沒有以上風險因素則有助于確定非高危患者亞組並使用R-CHOP方案充分治療,避免不必要的強化治療。 近年來,以DA-EPOCH-R爲代表的強化治療方案開始受到關注。Dunleavy等進行的一項單臂Ⅱ期前瞻性研究顯示,共51例PMBCL患者使用DA-EPOCH-R方案治療,5年無事件生存(EFS)率爲93%,5年OS率爲97%。一項多中心回顧性分析發現,R-CHOP和DA-EPOCH-R方案的2年OS率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89%對91%),但DA-EPOCH-R方案的完全緩解率(CRR)優于R-CHOP方案(84%對70%)。一項來自4個國家225例患者接受DA-EPOCH-R方案治療的研究顯示,5年OS率爲92%,5年無進展生存(PFS)率爲86%,略優于此前所報道R-CHOP的生存數據,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一項Ⅰ/Ⅱ期多中心試驗使用6個周期維布妥昔單抗(BV)聯合利妥昔單抗、環磷酰胺、阿黴素和潑尼松(R-CHP)作爲一線方案治療CD30陽性B細胞淋巴瘤患者。在22例PMBCL患者隊列中,2年PFS率爲86%,2年OS率爲100%。表明BV聯合R-CHP是治療PMBCL可行且有效的一線方案。 2.鞏固放療的地位: PMBCL中放療的地位目前仍然存在爭議,PMBCL腫瘤大多爲縱隔部位的大包塊病變,所以臨床上大多經驗性使用局部放療鞏固。但由于PMBCL通常影響年輕人群,以女性居多,放療的長期毒性,包括繼發惡性腫瘤(如乳腺癌、肺癌)、心血管系統和肺部疾病等限制了放療在臨床上的應用。Avilés等進行的一項隨機對照試驗表明,經過6個周期R-CHOP方案治療後,通過增強CT評估,324例PMBCL患者達到完全緩解(CR),以1∶1的比例隨機分配到放療組和對照組,結果顯示放療組與對照組的5年PFS率分別爲84%和67%,5年OS率分別爲86%和68%,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由于該項試驗使用的是增強CT對患者療效進行評估,評估准確性存疑。另一項使用R-CHOP方案的前瞻性隨機試驗亞組分析顯示,被分配到放療組的患者3年EFS率較好(94%對78%),但PFS和OS在放療組和對照組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一項基于美國人群的回顧性研究顯示,放療可爲40~59歲的PMBCL患者群體提供生存獲益,而在18~39歲的患者中,放療與預後的關系並不顯著,可以考慮在該年齡段的PMBCL群體中省略放療。臨床上應充分考慮化療方案強度、疾病緩解程度、療效評估方式等因素,決定免疫化療後是否進行鞏固放療。 3.PET-CT指導治療的價值: 一項190例PMBCL患者的研究中,治療結束(EOT)後136例(71.6%)獲得PET陰性緩解(PET-neg),43例(22.6%)PET陽性(PET-pos),11例(5.8%)PET結果不確定(PET-un),三組的5年OS率依次爲89.4% 、80.0% 、70.0%。在PET-neg患者中,54例(39.0%)使用了放療,83例(61.0%)繼續觀察,放療組與觀察組5年PFS和OS率無差異(95.5%對85.4%;97.6%對90.2%)。意大利一項DA-EPOCH-R方案治療研究發現,28例(70%)EOT-PET陰性,12例(30%)陽性。15例(37%)接受了鞏固性放療。EOT-PET掃描陰性者的PFS和OS率爲100%。在EOT-PET掃描陽性的患者中,4年估計PFS率爲53%,4年估計OS率爲73%。以上結果表明EOT-PET是PMBCL療效評估重要工具,有助于臨床做出是否進一步鞏固放療的決定,以盡可能減少放療的使用。正在進行的一項前瞻性隨機臨床研究IELSG-37有望進一步確定PET-CT指導放療的價值。 4.R/R PMBCL的治療: (1)造血幹細胞移植:歐洲一項回顧性研究顯示,44例R/R PMBCL患者進行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auto-HSCT),3年PFS率和OS率分別爲64%和85%。另一項納入60例R/R PMBCL患者的研究顯示,51例(85%)接受auto-HSCT的患者估計3年OS率和EFS率分別爲68%和65%。一項納入33例R/R PMBCL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回顧性研究結果顯示,移植時50%患者CR,40%患者部分緩解(PR),10%患者疾病進展(PD)。整個隊列的2年OS率、PFS率、無移植物抗宿主病/無複發生存率(GRFS)分別爲48%、47%、38.5%。移植時PD的患者2年PFS率和OS率最差。但是目前對于auto-HSCT在PMBCL患者一線鞏固治療中的地位缺乏相關研究。 (2)PD-1/PD-L1抑制劑:大部分PMBCL患者存在9p24染色體擴增,導致PD-L1/L2過度表達,爲PD-1/PD-L1抑制劑的使用提供了理論基礎。Casadei等一項回顧性研究顯示,18例R/R PMBCL患者接受了帕博利珠單抗治療,6例(30%)獲得了CR,中位隨訪18個月後,6例患者仍處于持續CR狀態。Keynote-170研究結果顯示,53例R/R PMBCL患者接受帕博利珠單抗治療,客觀緩解率(ORR)爲41.5%,CRR爲20.8%,PR率爲20.8%。中位PFS期爲4.3個月,48個月PFS率爲33.0%;中位OS期爲22.3個月,48個月OS率爲45.3%。以上結果表明帕博利珠單抗治療表現出持續的抗腫瘤活性,PFS和OS顯示出長期生存趨勢。 (3)維布妥昔單抗:意大利一項單臂、多中心、Ⅱ期臨床試驗評估BV單藥治療15例R/R PMBCL患者發現,15例患者中有2例達到PR,1例疾病穩定(SD),其余12例PD,ORR爲13.3%。一項Ⅱ期CheckMate 436研究評估了30例R/R PMBCL患者使用納武利尤單抗(NIVO)聯合BV的治療效果,中位隨訪時間爲33.7個月,ORR爲73%,CRR爲37%,中位緩解持續時間(DOR)爲31.6個月且未達中位CR時間持續時間。預期中位PFS期爲26.0個月,24個月OS率爲76%。一項回顧性研究中,9例R/R PMBCL患者接受NIVO聯合BV方案治療,4例(44.4%)獲得CR,中位隨訪10個月後,這4例患者均處于持續CR狀態。以上研究表明,BV單藥治療R/R PMBCL療效不佳,但NIVO+BV方案表現出持久反應和長期生存益處。 (4)CAR-T細胞治療:ZUMA-1單臂、多中心Ⅰ/Ⅱ期研究顯示,108例難治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接受了阿基倫賽的CAR-T細胞治療,其中包括8例R/R PMBCL患者。中位隨訪27.1個月,整體隊列ORR爲83%,CRR爲58%,中位DOR爲11.1個月,中位OS未達到,中位PFS期爲5.9個月。另一項美國的TRANSCEND-NHL-001多中心研究中,344例患者接受Lisocabtagene maraleucel的CAR-T細胞治療,14例R/R PMBCL患者的ORR爲79%,其中7例(50%)達到CR。以上研究顯示CAR-T細胞治療在多重治療失敗的R/R PMBCL患者中有一定療效。而當CAR-T細胞治療失敗後,R/R PMBCL預後極差,需進一步探索相應的挽救策略。2022年第64屆ASH會議上報道了一項研究,共納入49例抗CD19 CAR-T細胞治療失敗後的R/R B-NHL患者,其中包括9例PMBCL患者,接受二次CAR-T細胞治療組的3個月PFS率(48.0%對34.4%)和6個月OS率(53.1%對34.52%)比聯合化療組更長。另一項關于成年B細胞淋巴瘤患者CAR-T細胞治療複發後接受PD-1/PD-L1抑制劑治療的回顧性研究中,共納入96例患者,其中包括51例(53%)DLBCL患者,8例(8%)PMBCL患者,PMBCL患者的ORR爲63%,明顯高于DLBCL患者(12%),但OS沒有得到改善。檢查點抑制劑(CPI)治療在CAR-T細胞治療失敗後的作用有望進一步在真實世界中進行研究。 五、結語 PMBCL是一種獨特臨床和病理類型的侵襲性B細胞淋巴瘤,主要發生在年輕女性。DA-EPOCH-R方案在初診PMBCL患者中療效較好,基于PET-CT評估誘導治療達到完全代謝緩解(CMR)的患者可以暫不考慮縱隔放療。大部分PMBCL患者可以通過一線治療獲得治愈,一旦疾病複發,患者預後較差。對于R/R PMBCL,auto-HSCT顯示了較好的生存獲益。PMBCL生物學方面的研究進展爲靶向治療藥物的應用提供基礎,PD-1抑制劑、維布妥昔單抗和CAR-T細胞療法爲R/R PMBCL患者帶來希望,有望進一步改善此類患者臨床預後。 本文編輯:楊津津
0 阅读:1

諸葛康康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