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淄博3000萬征地款被投資理財:村民權益缺位,政府透明度存疑

黔悅小清 2024-05-16 12:32:54

近日,山東淄博經濟開發區傅家鎮彭家村的多名村民向央廣中國之聲新聞熱線投訴,稱當地政府在未經大多數村民同意的情況下,將該村3000多萬的征地補償金用于投資理財,半年結算一次利息,利率高達6%。這一行爲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據報道,征地補償款直接關系到失地農民的利益。相關法律法規明確禁止侵占或挪用被征地單位的補償費和其他相關費用。爲什麽會有村民對此一無所知呢?

這一事件凸顯了政府在處理征地補償過程中的透明度問題,以及村民參與決策的重要性。政府應確保所有涉及方都能充分了解並參與到補償款項的管理和使用過程中,以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

據了解,今年三月份,淄博經開區傅家鎮彭家村的黨務村務公開欄發布了一項公告,主要內容是村裏169.383畝的集體土地被征收,共有1297名農民受到影響。同時,被征地的社會養老保險金已經轉入了經開區的專用賬戶,村委會將組織村民代表大會,討論社會保障方案。然而,許多村民對此卻一無所知。

一位名叫崔永九(化名)的村民表示:“我們根本不知道這件事,政府怎麽能這麽做?”他的語氣透露出困惑和不滿。實際上,類似的情況在某些地區並不少見,政府部門在征地補償款的分配和使用上存在著不透明、不規範的行爲,甚至有的地方出現了侵占和挪用的問題。這不僅侵犯了農民的權利,還破壞了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崔永久站在田間地頭,凝視著那片曾經屬于他們的土地,心中充滿了困惑。他回想起鎮領導來訪時的情景:“當時他們說要給我們上保險,但我們並不理解這是什麽意思。”而在四月十五日的那個村民代表大會上,氣氛緊張而沉重。

陽光透過窗戶照進了會議室,但村民們的表情卻沒有絲毫輕松。他們聚在一起,心中充滿了不安和期待。崔永久坐在一旁,默默地看著這一切。當會議開始時,他忍不住提問:“我們的土地被征用了,你們代表知道嗎?”然而,代表們也同樣一臉困惑,似乎也被排除在決策之外。

一位老農又問道:“那些征地的錢呢?”政府的回答顯得含糊其辭:“我們將這筆錢用于集體理財。”這樣的說法並沒有緩解村民的疑慮,反而引發了更多的疑問。土地何時被征用?具體的補償金額是多少?爲何會突然決定將這筆錢用于理財?這些問題一直懸而未決,讓村民們更加不安。

崔新城(化名)是村裏的一名普通村民,他的發言代表了許多人的感受:“我們之前完全不知道土地被出售的事情,直到看到失地保險的通知才得知。”他的話語中透露出深深的無奈和困惑,就像春天的寒風,冷冽而刺骨。

在會議上,傅家鎮副鎮長周懷強的聲音響起,他詳細解釋了村裏兩塊土地的征收情況,分別是蘇科高新項目和垃圾中轉站項目。這些土地的補償款已經被用于集體理財。盡管他的語氣平穩,但無法安撫村民的情緒。

周懷強繼續解釋,這兩塊土地的征收和理財計劃是由淄博經開區管委會制定的,而鎮上和村裏只是負責執行。然而,這樣的解釋對于村民們而言,更像是遠處的雷聲,既遙遠又難以捉摸。

會議結束後,村民們紛紛離開,他們的臉上寫滿了疑惑和不滿。對于農民來說,土地不僅是生計的來源,也是情感的寄托。而現在,他們失去了這片土地,卻對此毫不知情。

崔永久站在村口,目送著鄉親們離去的身影,內心湧起一股堅定的決心。他明白,這個問題不會就這樣結束,村民們需要真相,需要公平正義。于是,他深呼吸一口,決定向上級部門求助,爲村民們爭取應有的權利。

2022年底,山東省政府批准了將村莊周邊約20畝農用地轉變爲建設用地的申請,緊接著,一筆筆征地補償款陸續發放下來。到了2023年9月,又有大約169畝的農用地被列入征收範圍。

理財已成爲這些補償款的新去向。作爲村裏代表的周懷強,在面對前來咨詢的村民們時表示:“這筆錢屬于我們整個村集體。如何分配,需由所有村民代表和黨員共同商討。”盡管如此,這一討論至今尚未舉行。目前,村民們的資金正按6%年利率半年結息一次。

5月12日,中國之聲的記者探訪了這片經曆變遷的土地。20畝已被征用的土地上,垃圾中轉站項目已經建成;相比之下,另外169畝的土地則呈現出不同的景象——荒草叢生,兩台大型吊機靜靜地閑置在那裏,工程陷入停滯。周圍的蘇科高新招商廣告牌格外引人注目。

在接受隨機采訪時,許多村民表達了他們的困惑和不滿。他們透露,直到今年3月下旬,當大家開始關注自己的土地權益時,才發現原本屬于他們的征地補償款已經被用于購買理財産品。此前,無論是村裏的公告板還是微信群,都未曾提及補償款的使用計劃。

“我們的土地去哪了?”這是每個失去土地的農民心中難以避免的疑問。對于征地補償款的合理、透明處理,不僅是對村集體智慧的考驗,也是對公平正義的重要檢驗。

位于淄博市一隅的彭家村,一個擁有六個村民小組和逾千名居民的小村莊,近期因其征地補償款的使用問題引起了廣泛關注。

記者深入彭家村進行了實地調查,並與村民們進行了交流。村民們普遍流露出不滿和憂慮的情緒。據了解,一份名爲《征求意見書》的文件在村裏廣泛傳播,上面集滿了各小組村民的簽名和手印,明確提出了一項要求: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應當由全體村民大會共同決定。

“我們聽說那筆補償款要投資于理財産品,”李政(化名)村民堅定地告訴記者,“我堅決反對。”他的立場反映了多數村民的態度,高明義(化名)也表示:“連基本的協商都沒進行,也沒有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這樣不行。”

爲了查明事實,記者陪同幾名村民前往淄博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政策法規科。工作人員解釋,現有法規未詳細規定征地補償款的具體用途,其分配和使用應由村民自治機構決定。

接著,記者訪問了彭家村黨支部書記袁國鋒。袁書記承認:“款項由區裏管理,用于理財,但我對具體産品一無所知。”談及爲何不通知村民,他表示同樣不清楚具體情況。

村民們發現,雖然資金未進入村級賬戶,但收據上有袁書記等人的簽名,這加劇了他們的疑慮。他們認爲,土地補償金關乎每個人的利益,決策過程必須公開透明。

在采訪結束之際,記者站在彭家村的田野間,看著勞作的農民和遠方的山丘,深感變化即將到來。征地補償款的使用將深刻影響村民的生活。在此背景下,信息透明和民意尊重至關重要,它們是維護村民權益的關鍵。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嚴禁侵占或挪用征地補償費,《山東省土地征收管理辦法》和2022年3月發布的《關于規範征收土地管理工作的意見》進一步強化了這一點,確保資金專款專用,並由村民集體討論決定使用方向,體現了民主和透明。

設想一幅畫面:綠色麥田邊,村民們聚集討論補償金的使用,每個人都滿懷期望和希望。這是多麽和諧的一幕。

同時,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有義務公示征地補償費的收支詳情,接受村民監督,確保資金去向明晰,增強信任,防止濫用。

0 阅读:27

黔悅小清

簡介:社會那點新鮮事,小新鮮,大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