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姐妹之間交惡了,有些情份也是斬不斷的,遇到這三個坎,要幫

唯唯安 2024-04-24 19:23:54

父母在,家猶在;父母去,未可知。一家人,難免有矛盾。父母在的時候,就算矛盾再大,也有人幫忙調和,也有人壓著。而一旦父母離開了,局面就不受控制了。

現在的兄弟姐妹之間,沒有老一輩人那般親近,是有原因的。隨著社會進步,親情越來越淡薄,這是時代的發展也是必然。

過去的社會形勢,需要一家人團結才能吃飽飯穿暖衣,需要互相幫襯才能活下去。而現在,只要有能力,單打獨鬥,也可以活得很好。于是,大多數人都是關起門來過自己的小日子。

以前兄弟姐妹有矛盾,不解決,影響的可能是自己的衣食住行和切身利益。所以,問題迫在眉睫,雙方都願意積極主動的去調和或是讓步。

而現在關起門來過自己的日子,生存方式也大多是獨立的。即使老死不相往來,也不會對自己現有的生活産生什麽大的影響。

現在人普遍都更有個性,于是,便誰也不願意再先低頭了。隨著日久天長,一個小疙瘩越滾越久,就變成了一團麻繩。

可是話說回來,兄弟姐妹之間即使交惡了,有些情份也是斬不斷的。通常遇到這三個坎,有著血緣關系的親人之間,還是會伸出援手的。

被外人欺辱,要幫

千百年來的文化傳承,讓我們很難摒棄親情的束縛和煩惱,同時也享受著親情帶來的溫暖。

《詩經》中有言:“兄弟阋于牆,外禦其侮。”雖然現代人並非像古時大家族那樣,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相互牽連。

但一家人,總是在無形中有一根線牽連著的。比如別人閑話家常,提到你的兄弟的時候,偶爾也會提及你。

有一句話叫做“窩裏鬥”,很多親人之間就是這樣,如果外邊沒有“敵情”,自己人便開始有閑情逸致勾心鬥角起來。

一旦有外人欺辱,親人之間的使命感便油然而生。就如同小時候,自己兄弟姐妹常常打的一團糟,但如果有外人欺負自己的弟弟妹妹,那又是絕對不可以的。

成年之後,這種邊界感雖然不再那樣強烈了,但冥冥之中也有一種無形的力量,讓你不忍心看到自己的一奶同胞受到奚落。

很多兄弟姐妹就是這樣,即使兩個人之間已經鬧僵了,但如果看到自己的兄弟姐妹被外人所欺負,還是會伸出手幫一把的,這種選擇無疑是親情的溫暖。

應急的救命錢,要借

與親戚相處,除了一些家務瑣事容易理不清外,最怕遇到的事情就是借錢。

若雙方都是深明大義的人,把話說在明處有借有還,一切都好商量。如果遇到不明事理的,就只能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所以,對于應急的救命錢,作爲親人我們要借,但也更要講究方式方法。

如果對方是應一時之需,有還款的能力,那無可厚非。如果對方還款能力較弱,那就要看這個人是否有擔當,是否值得你去冒險了。

還有一種情形就是,如果對方借的數目較多,我們心有余悸的話。也可以量力而爲,借出我們能夠承受的數目。

兩個人的關系已經不是那麽親近了,他還能舍下臉來去求你,那真就是走到窮途末路了。

借錢本就是一件難事兒,很多人的交際不夠廣泛,最終能夠依靠的也只有一奶同胞的親人。所以,力所能及的時候,就不要斷了親人最後的希望。

當然,與此同時,我們也要兼顧自己的利益和能力。不能在給予對方溫暖的時候,犧牲自己。

小輩的請求,要理

老話講,禍不及子女。兄弟姐妹之間,即使鬧矛盾,大多是與同輩人。對于小輩人,父母輩的恩怨起因是什麽,恐怕都說不清楚。

朋友家就遇到這樣一件事兒,他的父輩兄弟之間,因當初祖父母沒能一碗水端平,兩家生了嫌隙。

後來因爲朋友家搬到了城市裏,兩家就來往的更少了,只是逢年過節會見個面。彼此出于禮貌搭個話,便再無更多。待朋友的祖父母去世後,兩家人幾乎便不見面了。

今年初,堂哥進城裏工作。第1份工作做的不舒心,後來在換工作的過程中遇到了些麻煩,身份證和物品都被扣在了第1家公司,走投無路的堂哥便自己找上了門來。

朋友的父親作爲叔叔,看到自己的侄子時,都生疏到很難辨認出來。後來端詳了很久,又聊了一些家事,才確定。

即使生疏到這個地步,朋友的父親還是出面幫堂哥搞定了麻煩,並且幫他介紹了一份穩妥的工作。堂哥也是個知恩圖報的,工作穩定後也時常會過來家裏看望,兩家人反而漸漸熱絡了起來。

兄弟姐妹之間能有什麽深仇大恨呢?父母輩的仇和怨,千萬不要波及小輩兒,爲人大度一些也是在給自己積福報。

舊時需要所有家庭成員相互幫襯的“大鍋飯”生活模式,漸漸被獨門獨戶的小家庭所取代。

物資的豐富、經濟的發展,讓“抱團生存”這個詞漸漸地、悄然地在消逝。

但不可否認的是,血緣關系的神奇之處。歲月可以沉澱所有的時光,也可以撫平一些心結,“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的觀念,並沒有完全老去。

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越來越淡,很多時候是必然的,也是早有預兆的。只不過,在父母離開後,這種必然被放大了,變成了現實而已。

倘若你與一奶同胞間也有一些隔閡,並不想讓這隔閡延續下去,那就做好兩件事:

第一,主動伸出橄榄枝。主動伸出手,並不意味著我們軟弱,反而正更是證明了內心的寬廣。人生別給自己留遺憾,切切別等到斯人已去,一切無法挽回的時候再後悔。

第二,做好自己情分內之事。對方怎麽做,是他自己的事,我們只要做好自己,進到親人的情分,無愧于心就可以了。

《章氏家訓》中有言:“休存猜忌之心,休聽離間之語,休作生分之事,休專公共之利。”

共勉。

-END-

世界那麽大,感謝你,可以看到我!

【文|唯唯安:筆有溫度、爲情發聲,一個熱愛文字的不典型寫作者,邀請你共同感知生活】

0 阅读:69

唯唯安

簡介:寫走心的文字,觀世間的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