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小夥中國學醫12載,回國後變身“華佗”,是真神醫還是真騙子

迎絲聊曆史 2024-04-26 08:10:51

法國的一個小鎮街道上,坐落著一家小小的中醫館,門前還排著長隊。走近一看,裏面穿著白大褂坐診把脈的,居然是個年輕的洋中醫。

此人便是這個小鎮土生土長的托馬斯,在當地就已經是有名的法國”華佗“了。據傳,救死扶傷無數,什麽疑難雜症都不在話下。

真有這麽厲害?要知道中醫之複雜,很多中國人都要從小學習都不見得能學好,可這位法國小夥僅在中國求學了12年就敢稱神醫了?

這到底是天賦異禀的真神醫還是頂著中醫名頭的真騙子?

中醫藥大學出了個洋學生

2012年9月,湖北中醫藥大學的開學季上出現了一個洋人面孔,這可讓同學們大吃一驚,雖說中國有留學生並不罕見,可這是學中醫的大學啊。

上前一問,卻發現對方操著一口流利的中文普通話,但仔細一聽也是能聽出一些外國口音的,這到底來者何人?

此人正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托馬斯,因爲喜歡,他提前研究了中國所有的醫學院,根據自己的情況精挑細選,終于確定了來湖北中醫藥大學接觸中醫。

來中國之前,他一直在法國生活,不會說一句標准的漢語,爲了能夠盡快融入校園,他提前報了語言班。

托馬斯整日不停地練習,不停地找人交流,才終于在來中國之前有了比較好的中文基礎。

雖然托馬斯的中文說的確實不錯,但是同學們對于他學中醫這件事情還是打個問號的,是不是只是一時的新鮮,是不是很快就會半途而廢,沒有人覺得他能幹成。

這倒不是瞧不起托馬斯,屬實是咱們中醫實在是太難了,從望聞問切到針灸按摩,每一步都是失之毫厘差之千裏,文化和思維的差異也會帶來問題。

沒有不懈的努力和堅定的信念,是學不到精髓的。好在,這兩樣托馬斯都有。

一開始他捉摸不透望聞問切這經典中醫四診法,也不明白脈象和病情之間有什麽必然的科學聯系,切脈就成了托馬斯進入中醫門的第一大難關。

咱們中國講究陰陽五行,可外國只看數據星座,觀念沖突,托馬斯的這一關來得比他的同學們更要難過很多。

然而,辦法總比困難多,托馬斯知道“先理解再去做”對于自己來說不太現實,就開始從行動中找答案。

古人講“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托馬斯就搞起了“搭脈千次終得其法”,每一天都找人把脈,同學們看他好學自然樂得幫他,一次次一遍遍,努力就有了結果。

幾年如一日,托馬斯沒有特殊情況就一定練習,最後靠著量變積累出質變,不僅基本把脈沒有問題,而且還能根據脈象情況分析出病因,總結出規律。

脈象能識,病情已知,這藥咋開又是一大難題。在中國,萬般植物皆可入藥,有時候動物也可治病,而不同的藥材搭配又能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

藥材藥理分不清怎麽辦?死記硬背!

所以托馬斯從早到晚都在嘟嘟囔囔,路上也可以看到他低頭背誦或是搖頭晃腦的樣子,可“最笨的辦法最聰明”,這塊硬骨頭硬是被他啃了下來。

學中醫的校園裏,最努力最勤奮的是一個外國人,成績最好老師最看重的也是這個外國人,托馬斯的到來愣是卷了同學們一把,不過,他對中醫的愛究竟緣何而來呢?

緣起

說到托馬斯和中醫的緣分,還得從多年前他的一次中國遊唠起。

當時,年僅十幾歲的托馬斯隨父母來到中國遊玩,古樸的建築、熱鬧的人群,還有那博物館裏獨具匠心的中國工藝……眼前的一切無一不在牽動著他的內心。

他太喜歡這裏了,他感覺能在這裏生活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哪怕回國之後,他還是難忘在中國的所見所聞。

他開始從網絡上頻繁搜集中國的信息,華夏大地上的萬事萬物都過于美好了,托馬斯整日都遨遊在中華文化的海洋裏。

有一天,他無意中點開了中醫治療脫臼的視頻,在他的觀念裏,這把掉了的胳膊接上去,那不得先拍片,再會診,還得來個手術,最後必得拿點藥恢複。

可視頻裏的老中醫就單單是觀察了一下情況,又用手感受了一下斷開的地方,然後將兩手分別扶在肩膀和手臂上,只聽“咔哒”一聲,好了!

這也太神奇了,托馬斯感覺這像是魔法,實在是讓人不可思議。好奇心驅使下,他又看了很多中醫的視頻,企圖證明這是魔術或者巫術,後來發現這是“中國功夫”。

只不過李小龍以出神入化的武術護人周全,而中醫則是憑借爐火純青的醫術妙手回春。

冥冥之中自有天定,托馬斯開始對中醫念念不忘,簡單地看視頻已經無法滿足他了,他也想成爲視頻裏的主人公,想做一個中醫治病救人。

隨著時間推移,心中渴望只增不減,甚至夢中都會出現自己穿著白大褂把脈問診的畫面,托馬斯知道他必須開始行動了。

幸運的是,當他提起這個想法的時候,他的家人都十分尊重支持他,就這樣,托馬斯踏上了去往中國求學問道的征程。

熱愛可抵歲月萬難,托馬斯作爲一個洋小夥,愣是憑著一腔熱血把中醫學出了門道。

他究竟修得了多少東西,法國“華佗”又是不是誇大其詞呢?

因爲中醫,我成爲了被需要的有用人

醫術有沒有學到家,自然還是要看看有沒有醫好人,只不過托馬斯沒有想到自己的檢驗之時來得那麽快。

又一年暑假,托馬斯有一個月的假期,他打算回家好好修養一下,緩解一下學習的疲勞,但現實情況可不能讓他如願以償。

剛回家的時候,周圍的鄰居朋友都對他很好奇,好好的西醫不研究,爲什麽偏偏要不遠萬裏跑到外國學那老掉牙的中醫。

無論托馬斯怎麽解釋,大家都很難理解。沒關系,他們很快就見識到了中醫的魅力。

剛回家,托馬斯就發現媽媽氣色不好,主動提出要幫媽媽把脈。媽媽一開始並不願意,她覺得兒子學的不過是小打小鬧,

但耐不住托馬斯連續幾天的懇求,媽媽還是隨了他的心意。這一搭脈不要緊,托馬斯一下子就發現了藏在媽媽身上的糖尿病。

過往所學有了用武之地,媽媽的病很快就有了好轉,還吸引了很多人前來求醫。

有位患了類風濕關節炎的鄰居,常年忍受病痛,聽到托馬斯中醫救人方面有點水平,半信半疑之下接受了托馬斯的治療。

吃了幾天開的藥,這位病人特地跑到托馬斯的家,手舞足蹈地表示自己的身體感覺回到了幾年前,這種充滿活力的感覺太久沒有體驗了。

就這樣,本來打算休養生息的一個月假期,托馬斯卻化身忙碌的小陀螺,不停地看診、開藥,還沒拿到畢業證,他就已經在小鎮上小有名氣了。

雖然假期沒有了,但托馬斯看到大家因爲身體好轉而露出的笑臉,他心裏就比什麽都甜,回到學校之後,他變得更加努力了,他想成爲法國的“華佗”去治病救人。

勤學苦練,終有成效。

有醫學世家的後人想要考驗他,要求托馬斯給他把脈治病,而實際情況是他只是有點陰虛,壓根就沒有什麽病。

而令人驚奇的是,托馬斯一番問診之後,不僅講出了他的體質不足,還點出了他爲什麽會如此和調理的藥方,連教授看了都稱他確實學到家了。

學成回國,他在自己家所居住的小鎮開了一家診所,希望能夠將自己學到的中醫幫助到更多的人。

診所剛開張時,沒有人看好這個洋中醫,畢竟西醫總比這不知道什麽人開的中醫館靠譜一些。他之前治療過的鄰居朋友和他的診所距離都很遠,並不能爲他做宣傳。

爲了把招牌打出去,托馬斯直接搞了個免費把脈的活動,聲稱要是把脈出現問題,自己立馬收拾東西關閉診所。

豪言一出,自是引來許多參與者,有中國人來看看是不是在故弄玄虛的,有想要來占便宜的,更多的還是來看熱鬧的。

托馬斯的實力配得上這樣的自信,一個月的活動,竟然沒有一場失誤,好評頻傳,托馬斯的醫術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前幾天剛拍的片子,這醫生比機器還牛,實在是太神奇了。“

“醫生說讓我注意身體我沒有聽話,沒成想過幾天身體真出現問題了,這是預言師吧。”

……

第一炮打響,托馬斯的中醫館就成了這個小鎮治病必去之處,很多人爲了調理身體更是常常光顧。中醫的魅力在異國他鄉熠熠生輝。

洋中醫與中醫黑

城內開花城外香,托尼斯不是第一個來中國學習中醫的洋學生,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根據可靠數據,外國中醫有70%都是外國人,而看中醫的病人中,外國人也占70%,這表明中醫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所推崇。

中醫無限包容,它從來不是只造福中國人的私人傳家寶,而是誰都可以學,以求救治所有人的舉世瑰寶。正因如此,中醫才能在世界的各個地方生根發芽。

相比之下,我們中國反而還有很多“中醫黑”現象,很多人不信中醫,很多中醫學而不精,導致中醫反而在自己的地盤上舉足爲艱。

中醫在抗疫期間起了大作用,但2021年著名中國工程院院長張伯倫卻在接受CCTV采訪時分享了這樣兩則武漢抗疫的往事:

第一個是,有一個患者明明被中醫治好了,還十分硬氣地說:“你別看治好了我,我也不相信中醫,你又說不清是怎麽治好我的。”

第二個是,一個小姑娘高燒不退但打死不吃中醫,就因爲她覺得中藥就是又苦又沒有用的封建糟粕,求的也就是個心理安慰。

有五千年醫道傳承救死扶傷的中醫口碑竟衰落至此,我們的國民對“中醫無用”堅信不疑,實在令人痛心。

黑中醫的論調無非那麽幾種:要麽就是稱中醫不如西醫科學,要麽就是稱中醫沒有西醫見效快。

而真正了解中醫的人就知道這樣的言論何其荒唐。

相比于西醫的哪裏有病治哪裏,我們中醫更講究整體協調,從系統性出發,治病治本,才不是一顆止痛藥可治所有痛。

但要說我們中醫是“慢郎中”可又大錯特錯了,中醫也可治急症,緩解病人痛苦我們只會更專業。

中醫有怎樣的魅力,從日本和韓國都爭著想要注冊非物質文化遺産就可見一斑。在別人想把著中醫收入囊中的時候,咱們國人可萬萬不敢掉鏈子。

要想亡其國,必先滅其史,中醫文化源遠流長,可怕的不是別人喜歡我們的文化,可怕的是別人比我們自己更懂得怎樣傳承和珍惜,這才是真正的自掘墳墓。

三年大疫考驗,我們足見中醫神奇,國家更是出台了很多支持中醫的法律,希望我們的中醫能夠在時代變遷之下不失光芒,造福更多的人。

(圖片及故事素材均來源于互聯網。未經授權,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