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在朝政上架空了唐高宗,長孫無忌爲什麽還是輸了權鬥?

鬼說天下 2024-03-22 19:50:47

本鬼在前文《難怪要提拔武則天:長孫無忌是如何在朝政上架空唐高宗的?》中提到,永徽四年(653年),長孫無忌在朝政運轉上架空了唐高宗。不過很多人奇怪的是,明明在朝政上架空了唐高宗,長孫無忌最後還是輸了。這又是怎麽回事呢?本鬼接下來說說一家之言。

永徽四年(653年),長孫無忌通過“高陽公主案”控制了三省的要職,在朝政運轉上架空了唐高宗。再加上王皇後的加入,長孫無忌爲唐高宗構建了一道從後宮到前朝的“鐵幕”。但長孫無忌此時還做不到把唐高宗變成漢獻帝而自己當曹操,可以說長孫無忌一黨存在兩大隱患:

第一,雖然長孫無忌一黨控制了以三省爲中心的朝政運轉,基本控制了唐高宗與外朝的聯系通道,但以軍功大臣和寒門爲主的很多外朝大臣依然是長孫無忌的潛在政敵。只不過他們也不認爲唐高宗能打贏舅舅黨,不想當出頭鳥,永徽元年舉報長孫無忌的李弘泰是前車之鑒。

第二,三省的最高長官雖然都是長孫無忌一黨,但三省最高長官的任免權依然還在唐高宗。不過唐高宗此時在朝中沒有值得信任的勢力,強行更換三省長官好點的可能是換湯不換藥,最壞的可能則是朝中無人的唐高宗無力應對長孫無忌一黨的反擊,後來的唐中宗就是如此。

正因如此,唐高宗突破長孫無忌“鐵幕”的最佳辦法是:幹成一件違逆長孫無忌的大事,以號召和考驗朝中大臣,組建和挑選出值得信任和重用的朝政集團。只要組建起屬于自己的基本盤,唐高宗就能無所顧忌地行使對三省最高長官的任免權,從而徹底消除長孫無忌的威脅。

經過多次試探和一番考慮,唐高宗決定“廢王立武”。王皇後是長孫無忌一黨的重要成員,廢除王皇後自然是違逆長孫無忌的大事。“廢王立武”的結果是唐高宗確實以此組建了以李勣、許敬宗、李義府爲代表的新基本盤,長孫無忌的人生最終以悲劇收場。

1 阅读: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