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省聯動大力弘揚大別山精神助力革命老區在新時代協同發展

文旅中國 2024-02-26 10:02:59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新時代大別山革命老區協同推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簡稱《方案》),提出要大力弘揚大別山精神,共促文化旅遊發展。大別山地處華東腹地,範圍覆蓋鄂豫皖地區20余個縣,該地區的發展直接關系到中部崛起、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

本文報道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保護利用紅色資源、發展紅色旅遊、促進文旅融合的實踐成效,以及三省如何貫徹《方案》精神,實現聯動,助力革命老區在新時代協同發展。

河南:紅綠融合走好共富路

▲在河南信陽新縣首府文化街區,遊客觀看“記錄城市變遷·留住紅城記憶·讴歌美好生活”主題攝影展。 韓家東  攝

本報駐河南記者  張瑩瑩

巍巍大別山,紅色文化璀璨奪目,紅色精神熠熠生輝。

“支持大別山革命老區發揮毗鄰長三角地區和長江中遊城市群的獨特優勢,激發大別山革命老區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把革命老區建設得更好,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好生活。”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印發的《新時代大別山革命老區協同推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簡稱《方案》)爲河南信陽文旅高質量發展送來了東風。

信陽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任俊從《方案》中找到了信陽文旅高質量發展的“秘訣”。“《方案》提出,要支持大別山革命老區與長三角結對城市和周邊中心城市共同建設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紅色研學基地。支持黃岡、信陽、六安等城市合作共建大別山生態文化旅遊發展帶,加強跨省生態保護和文化旅遊合作。這對我們來說是難得的機遇。”任俊說。

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處的信陽,是大別山革命老區的核心城市,也是全國12大紅色旅遊區之一、30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和3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爲全國18個重點紅色旅遊地級市之一。這裏創造了“28年紅旗不倒”的奇迹,鑄就了以“堅守信念、胸懷全局、團結奮進、勇當前鋒”爲內涵的大別山精神。信陽市8縣2區全部被納入全國第一批、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名單,全市現遺存革命紀念地和革命曆史遺址達1006處,8家紅色景區被納入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

這些紅色旅遊資源該如何開發?信陽先後推進了100多個紅色旅遊項目,建成13個紅色景區(點),形成了以浉河區、新縣、商城、羅山、光山爲核心的大別山紅色旅遊集群。目前,全市擁有國家3A級及以上旅遊景區79家,爲信陽唱響“紅色遊”、提升“綠色遊”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大別山不僅紅色資源豐富,“綠色家底”更厚實。2019年以來,信陽市委、市政府相繼出台《信陽市文旅文創融合戰略工作方案》《關于實施大別山百家主題民宿示範工程的十條意見》等14部政策文件和發展規劃,明確紅綠融合發展路徑,形成了保障紅綠融合發展的政策體系。深入挖掘大別山北麓區域鄉土民俗、曆史人文、紅色文化和生態資源,有效保護利用古鎮、古村、古景,建設“快進慢遊深體驗”交通遊線,助力大別山北麓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

信陽積極實施百家主題民宿示範工程,打造“大別原鄉·旅居信陽”民宿品牌,嘢有茶、有稻山坊等一批特色主題民宿相繼投入市場,受到廣大遊客的追捧,先後建成了浉河金牛山大別山民宿文化村、信陽文新茶村、新縣田鋪大灣、西河古村落等文化産業基地和文化旅遊點。

信陽充分發揮紅色資源優勢和綠色生態禀賦,走好紅綠融合的共富路。圍繞大別山北麓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長征國家文化公園(信陽段)建設、紅色基因庫建設、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建設、研學旅行營(基)地建設、A級鄉村旅遊示範村建設、精品民宿打造等,信陽持續推進“十四五”文旅項目114個。

作爲鄂豫皖蘇區首府所在地,新縣獲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入選全國紅色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創建單位。《方案》提出,要依托對口合作,積極支持紅安、金寨、新縣等縣市建設……支持紅安、麻城、光山、新縣、金寨等開展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範建設,給新縣帶來利好。

新縣縣委書記夏明夫表示:“新縣將搶抓戰略機遇,積極融入周邊城市群發展,在信陽對接長三角‘橋頭堡’中當好‘先行官’、成爲‘關鍵環’;加強開放合作,推進與周邊紅安、麻城等市縣在文化旅遊、鄉村振興、綠色發展等方面的聯通共享,共建大別山紅色文化傳承區、生態文化旅遊發展帶,進一步把資源優勢發揮好、把特色産業發展好,推動老區高質量發展,全面探索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新縣實踐。”

“下一步,信陽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將積極協調對接,加強政策協同和工作協同,推動共建大別山生態文化旅遊發展帶深度融合,著力構建‘1+5+N’文旅融合發展體系,力爭在旅遊目的地打造、優質文旅産品供給、市場運營提質增效上取得新突破,在大力弘揚大別山精神、共促文化旅遊發展的過程中比學趕超建新功,貢獻文旅創新力量。”任俊說。

湖北:以紅爲魂 創新發展

▲ 社會團體在長征精神體驗園感受革命曆史

本報駐湖北記者  瞿祥濤  文/圖

紅色大別山,雄踞鄂豫皖。這裏回響著“28年紅旗不倒”的革命壯歌、映照過劉鄧大軍“千裏躍進”的曆史雄姿。

近年來,湖北深挖大別山紅色資源,開發紅色旅遊線路和紅色景區景點,推動紅色旅遊創新發展。尤其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中心、大別山地區紅色資源較爲富集的湖北黃岡,立足“保護促利用,利用爲保護”思路,用好用活紅色資源,助推黃岡文旅産業發展。

將軍故裏,英雄紅安。90多年前,黃麻起義在此高揚起一面紅色的旗幟。如今,紅安縣堅持“以紅爲魂、紅綠相融、多産融合、全域旅遊”理念,融合發展之路越走越寬。2022年,紅安縣成爲全國紅色旅遊融合發展試點單位之一。

《我和我的紅安》《紅安永遠紅》兩部紅色實景宣講演藝劇目、《紅安亮劍》《覺醒年代》等6個沉浸式體驗式演藝項目,讓遊客獲得全新的紅色旅遊體驗,贏得了口碑,也贏得了市場;投資2.4億元建成的黃麻起義紀念園遊客中心綜合體,推進多彩旅遊路建設;不斷完善的旅遊配套,豐富旅遊業態……

“紅色+農業”“紅色+工業”“紅色+服務業”融合發展,全面提升“將軍故裏、英雄紅安”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湖北大別山革命傳統教育基地2023年共舉辦培訓班236期,培訓學員12595人。

紅安縣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羅軍說:“紅安是中國第一將軍縣,紅色是紅安最大的特色和優勢。”據統計,2023年,紅安共接待遊客1397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79.6億元,同比均實現正向增長。

英山縣是鄂豫皖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紅四軍從這裏西征,紅二十七軍在這裏成立,紅二十五軍在這裏成立長征先遣隊,先後有15支紅軍隊伍在此戰鬥並發展壯大。抗日戰爭時期,英山縣是國共合作抗日模範縣。解放戰爭時期,劉鄧大軍以此爲通道,迂回鏖戰大別山。

2023年11月,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英山園區開園。該項目主要包含紅二十五軍長征集結地曆史步道、牛背脊戰鬥重點展示園、陶家河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紅二十五軍在英山”革命陳列展覽、陶家河紅色文化小鎮風貌提升等項目。英山縣委書記鄭光文表示,將依托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英山園區平台載體,打造湖北省乃至全國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紅色曆史教育和紅色旅遊研學旅行基地。

作爲湖北新興紅色地標,位于英山縣內的長征精神體驗園內建有“一館三路”,即大別山革命曆史文化陳列館和紅二十五軍長征縮微路、新長征文化路、中央紅軍長征路。園區同時推出系列體驗式教學課程,包括穿一次紅軍服、走一段紅軍路、體驗一次紅軍戰鬥、誦一篇紅色經典、唱一首紅軍歌、聽一個紅軍故事、吃一頓紅軍飯等。2023年12月25日,湖北省政府決定命名24個單位爲第五批湖北省全民國防教育基地,英山長征精神體驗園榜上有名。

黃岡市文化和旅遊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黃岡立足紅色文化遺産組成要素及地域分布特征,將紅色旅遊融合發展試點項目納入黃岡市改革促進資金支持項目名單,推進了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英山園區建設等,並創新金融産品、創新資金保障模式、創新文物保護機制,多措並舉推進黃岡紅色資源保護利用。

與此同時,湖北與河南、安徽已在共同推動大別山革命老區文旅發展上先後行動起來。2023年11月10日,在鄂豫皖三省四市首屆大別山民歌邀請賽上,黃岡、信陽、安慶、六安四市文旅部門正式簽訂《大別山區域文旅合作聯盟框架協議》,明確了將在紅色文旅融合發展、文旅宣傳推廣、文旅産業合作與專業人才培養等方面建立全方位合作夥伴關系。此外,黃岡與信陽等地研學機構早已建立跨市、跨省互聯互通合作關系。

隨著《新時代大別山革命老區協同推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出台,大別山革命老區的區域文旅協同發展更添動力。據介紹,湖北將在共建大別山生態文化旅遊發展帶、跨省生態保護和文化旅遊合作等方面,強化與周邊省份的合作,共同推動大別山革命老區舊貌換新顔。

安徽:加強跨省文旅合作

▲ 安徽嶽西縣大別山滑雪樂園

本報駐安徽記者  孔令晖  文/圖

2023年12月底,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霍山縣的大別山滑雪旅遊度假區一期項目開業,僅今年元旦3天小長假就接待遊客1.2萬人次。霍山縣六萬情峽景區斥資2000萬元打造的紅色實景劇《大別山傳奇》,自2022年7月首演以來,已演出700余場次,40.7萬人次觀演。

霍山縣文化旅遊體育局局長趙剛介紹,這兩個項目都由來自河南的公司投資運營,他們已在霍山縣進行文旅開發10多年,各方發揮各自優勢,協同配合,實現了大別山文旅産業發展的新突破。

安徽省文化和旅遊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從項目開發到客源地共享,安徽強化與湖北、河南等地的相融相合,以項目作爲牽引,打好自身産業基礎,實現紅旅融合,推動大別山革命老區文旅高質量發展。

金寨縣是著名的革命老區,近年來,當地立足縣域豐富的紅色資源,精心培育紅色旅遊新業態、新場景,不斷擦亮中國革命重要策源地、人民軍隊重要發源地“兩源兩地”文旅品牌,紅色資源正在加速轉化爲助力老區鄉村振興的優勢。

從旅遊到交通再到民宿,通過項目帶動,實現多元文旅業態融合發展。當地開創“紅色+”模式,創建紅色精品景區,建成“八月桂花遍地開”主題廣場、鄂豫皖紅軍紀念園,打造紅色精品景區立夏節起義首發地,成功創建湯家彙紅旅小鎮、斑竹園紅色小鎮、大灣景區3個國家3A級景區。推動創建“金寨中國紅嶺公路”旅遊風景道品牌,串聯紅軍廣場、大灣景區等紅色景點。打造八灣堂、情宿大灣等精品民宿,建成大別山農耕文化展覽館、紅色電影館等民營博物館,讓紅色文物煥發新的生機。

金寨縣還建設新場景,營造紅色教育新體驗。創編沉浸式體驗劇目,結合新時代數智文旅發展趨勢,在紅旅小鎮湯家彙“十萬劇場”創新打造沉浸式紅色戲劇《立夏》,開發黨建VR體驗劇目《星火相傳》,通過參與性、互動性項目的增加,提升遊客的參觀體驗。推出以紅色文化爲主線的體驗式研學旅遊品牌,打造64處紅色教育基地。

在安慶市嶽西縣,當地依靠縣政府國有獨資公司皖嶽集團進行市場化運作,通過資源整合、資産歸集、産品打造等,實現文旅産業資産總量、産業體量、品牌質量、價值增量“四量”齊增。

嶽西縣大別山滑雪樂園自2015年建成運營,是安徽第一個高山滑雪場,建設運營團隊來自河南,目前總投資6000多萬元。雪場負責人吳俊歌介紹,運營幾年來,來自湖北大別山一帶的客源占了整體客源很大一部分。這個項目踐行了“安徽出資源、河南出運營、各地出客源”的協同發展模式。

嶽西縣與浙江合作,實現紅色文化的創新演繹,打造大別山紅色題材“一部劇”、黃梅戲舞台劇《新孔雀東南飛》“一台戲”、黃梅戲國家級非遺傳承基地“一基地”,文旅項目的集成帶動形成了規模效應。

目前,安徽正大力弘揚大別山精神,共促文化旅遊發展,積極謀劃大別山革命老區與長三角結對城市和周邊中心城市共同建設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紅色研學基地。同時與黃岡、信陽等城市謀劃合作共建大別山生態文化旅遊發展帶,加強跨省生態保護和文化旅遊合作。

專家視點

文旅融合助力大別山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

田青剛

《新時代大別山革命老區協同推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簡稱《方案》)從政策層面爲大別山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方案》提出,要大力弘揚大別山精神,共促文化旅遊發展。那麽,如何以文旅融合助力大別山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

第一,盤點梳理本區域革命遺址、遺迹等紅色資源。盤點清楚各類紅色資源的數量,從可利用的角度對資源進行梳理分類,梳理內容包括資源的層級、類別、利用價值等。

革命遺址、遺迹等是寶貴的文化財富,具有不可再生性,必須切實保護好。當然,不是單純爲保護而保護,要以文化傳承爲目的,在保護中傳承、在傳承中保護,提升文物保護利用水平。

第二,活化資源,提升紅色旅遊品質。必須發揮資源在增長知識、寓教于遊等方面的效用。資源利用起來並使之活化才能産生效益,活化的品質決定效益的高低。

近年來,革命遺址的免費開放、革命文物的展陳展示等就是活化利用的體現,當然,活化利用的形式遠不止于此,還有很多。在活化利用的同時,要注重提升旅遊品質。鄂豫皖三地可以通過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聯合推出系列文化體驗活動、研學旅遊項目和文化創意産品等來豐富紅色旅遊內容,提高遊客參與度。

第三,整合紅色資源,強化區域協作。大別山革命老區不單單是相鄰三省地理上的結合,更有文化上同質性的特點,如大別山革命曆史及其沉澱下來的大別山精神等非物質形態的文化資源以及革命文物等物質形態的文化資源。

大別山革命老區文化資源的總體特點決定了這一區域必須走整體性保護、一體化開發路徑。一個區域文化旅遊的整體發展要從戰略高度,以整體視野、共享格局來整合資源、統一規劃,減少重複建設,將大別山區的紅色旅遊資源串聯起來,形成完整的紅色旅遊産業鏈。

在申報國家重大文物保護工程、重大文化開發工程等方面,三地要協同一致,建立定期交流機制,分享經驗,協商解決問題,共同推進區域發展。

第四,引導社會力量參與。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投資紅色旅遊項目,既可拓寬資金來源,又有助于紅色旅遊的可持續發展。

總之,鄂豫皖三地應該充分挖掘區域豐富的紅色資源,通過梳理、整合,活化資源、提升品質,促進文旅融合,強化區域協作,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旅遊發展,助力革命老區在新時代高質量發展。

(作者系信陽師範大學教授、信陽師範大學大別山精神研究院院長)

責編:武玥​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