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條》:馬麗的“笑”,雷佳音的“慫”,趙麗穎的“淚”

七話影視 2024-02-12 23:55:44

春節檔電影百花齊放,由張藝謀執導,雷佳音、馬麗主演的《第二十條》上線後備受好評,用喜劇的方式打開現實主義,不僅戲劇效果拉滿,立意也直擊人心。

看完電影後,七話對馬麗的“笑”、雷佳音的“慫”、趙麗穎的“淚”、高葉的“剛”印象深刻,這四個角色,共同呈現了電影意義深遠的內核。

(下文含有劇透,尚未觀影者請謹慎選擇)。

馬麗的“笑”

有“喜劇女王”馬麗的電影從來都不缺快樂,她飾演的檢察官妻子李茂娟讓《第二十條》原本沉重的內容變得诙諧有趣,生活感十足,笑點包袱密集。

但同時,李茂娟身上,也傳遞著現實生活常見的痛點。

這個角色性格直爽正義,屬于那種會路見不平一聲吼的江湖女俠類型,當得知兒子見義勇爲幫助被霸淩的同學時,李茂娟第一時間點贊支持。

當霸淩者父親逼迫她兒子道歉時,李茂娟也是最堅持“正常的事不應該道歉”去維護兒子的母親,然,沒多久她便在現實面前低了頭,變成希望兒子道歉的人。

因爲李茂娟的兒子在制止校園霸淩過程中打傷了霸淩者,對方身爲教導主任的父親堅持立案拘留,如果不道歉,孩子便可能失去名校借讀資格。

孩子的教育資源,是她和丈夫犧牲職業前景爭取來的,孩子的升學機會,是他們一家努力多年的目標,不道歉,既是前功盡棄,也是消耗未來。

更糟糕的是對方堅持立案,若留下案底,對孩子的未來影響更難以預估。

成年人的正義與公平,總是被現實裹挾,他們教育孩子正直善良、幫助弱者,可他們,又往往在正義的代價面前無力抵抗,苟且,變爲成年人的基調。

當正直善良又自帶笑點的母親爲了孩子向加害者父親道歉時,很難不讓人替她憋屈,這時候,你會發現“笑”是生活的調味劑,笑背後,是令人憤怒的刺痛。

雷佳音的“慫”

對法律不熟悉的李茂娟面對霸淩者的囂張還試圖據理力爭,熟悉法律的韓明感情上支持兒子的見義勇爲,理性上卻又在第一時間去說服妻子妥協。

理由上面已經說了,但相比于李茂娟,前期的韓明身上還帶著點麻木的“慫”。

因爲他習慣先用嚴格的標尺去衡量法律評判標准,比如兒子與校園霸淩者都出手打了對方,他第一時間關注的不是兒子是不是見義勇爲。

而是,兒子沒受傷,對方受傷了。

不是不心疼兒子,而是他意識到這種情況用“標尺”一量,故意傷人大于見義勇爲?普通人無法理解的評判邏輯,卻是韓明已經深入骨髓的衡量標准。

或者說,在他的職業生涯,見識了太多被標尺壓垮的正義。比如,他備受領導誇贊的代表案件:“公交司機傷人案”。

面對不法分子當衆猥亵乘客,楊皓宇飾演的公交司機挺身而出,但他與加害者摩擦的過程,被嚴格地標尺分成三個完全不同性質的階段。

從見義勇爲到互毆再到故意傷人,只有相當短的時間,他便從英雄變成了罪犯,最終楊皓宇被判故意傷人入獄,他做了正義的事,卻遭遇了嚴厲的懲罰。

爲什麽?

楊皓宇想不通,他的女兒也想不通,父女倆堅持上訪,可每一次都被韓明勸退,後者是爲了工作,也是站在熟悉法律的專業人士角度給予他幫助。

“大家都這麽判的,所以要這麽判”、“過往案件都是這麽判的,所以這麽判是對的”。

每個人都認這個理,安慰自己這是我們需要遵守的法律標尺,可每個人都清楚,大衆意義上的理,並不是這麽算的,這個標尺,普通人也很難達到。

因爲人不是機器,我們亦不是AI,很難在見義勇爲的時候讓自己的言行、情緒狀態都像標尺一樣精准,超出人們控制範圍的標尺,只會增加當好人的成本。

這一點,韓明心裏清楚,很多人都清楚。

可當一個標准被廣泛運用時,質疑與推翻都需要勇氣與代價,當人們需要面對現實生活的壓力時,便會下意識因爲代價,而限制步伐,認慫,成了常態。

可,認慫,能解決問題嗎?

並不會。

趙麗穎的“淚”

趙麗穎飾演的聾啞人郝秀萍,是主線案件的受害者兼證人,她與丈夫王永強爲給女兒治病借了高利貸,卻掉進村霸魔掌,一家人被對方長期霸淩欺辱。

在村霸再一次向妻子施暴後,痛苦悲憤地王永強爲了阻止對方進一步傷害選擇反擊,經曆一段有爭議的過程,村霸受傷入院治療,不久後去世。

村霸背後的惡勢力堅持指控悲憤蓄意謀殺,爲了逼迫他認罪,惡勢力繼續霸淩威脅郝秀萍母女,絕望的妻子與母親,最終選擇一躍而下。

角色絕望無助的眼淚,讓人揪心,諷刺的是,最終讓她絕望選擇去死的,並不是那些卑劣的惡勢力,而是“法”,她扛過了村霸的虐淩,卻倒在了法面前。

因爲那個只看行爲不講情理的衡量標尺又來了,在這個標尺裏,類似案件基本都被定性爲惡意傷人,甚至連防衛過當的提議都難被認定。

被長期淩辱踐踏的受害者出于自衛選擇反抗,卻因爲意外捅死加害者而成了加害者,怎麽會這樣呢?這不是老百姓心中的公平正義。

到這裏,觀衆應該也發現了,這個案件與前兩個見義勇爲的案件,其實共通的,讓當事人絕望的,是見義勇爲的代價,也是受害者反抗的代價。

可法律存在的目的,應該是讓壞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讓好人出手的代價更大。法,不應該讓不法讓步。

我們會爲“扶不扶”、“幫不幫”掰頭,在這個衡量標尺規定了做好人可能需要付出代價,因爲這個難以承受的代價,很多人猶豫踟蹰。

但在我們糾結于扶不扶幫不幫時,已經有人身在深淵,如果這個深淵變成沒人敢逾越的大山,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被吞噬其中。

影片中高葉飾演的檢察官選擇了“剛”,她堅認“法向不法讓步”不應該重複,在她的感染下,韓明心中那份對公平正義的執念亦被點燃。

電影給了觀衆一個公平正義的結局,現實生活中,第二十條也早在半沉睡中激活。

未來,相信人們心中“法不應向不法讓步”的信念會更堅定,社會在不斷完善進步,惡人作惡的成本也應成爲高山,將公平正義,還給老百姓最樸素的解讀。

2 阅读:139

七話影視

簡介:追劇狂人,帶你關注新劇、老劇、經典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