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笑臉相迎旅遊舒心

文旅中國 2024-04-25 14:44:21

旅遊廁所髒亂差、交通疏導不暢、遊客中心使用率不高……今年開始,山東要向影響遊客體驗的問題“開刀”,啓動旅遊區提質煥新行動,打造友好型景區、度假區。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是全面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啓下的關鍵之年,也是旅遊業高水平複蘇、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年。山東將推動景區、度假區以讓遊客更加舒適、更加滿意爲目標,提升服務質量,添彩高品質生活。

引客來,需要久久爲功

以前,個別地區景點存在“一錘子買賣”,不注重提升服務水平,導致遊客來了一趟就不想再來。

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劉少華表示,近年來大部分景區通過投資、建設,景區標識系統、內部道路、遊客中心和停車場等硬件都有較大提升。與此同時,各地重視培育優質服務品牌,加強一線員工培訓,規範講解咨詢服務,創新解說方式,開發一站式、定制化服務産品,滿足遊客多元化需求。

此外,山東部分地區加強服務質量督導,探索組建“旅遊啄木鳥”隊伍。動員不同區縣的管理人員通過“換位式”“全流程”體驗,持續梳理影響遊客體驗的具體問題,精准提升景區管理服務效能。

位于泰安市的泰山景區,2023年接待遊客超860萬人次。爲讓遊客爬山“累腿不累心”,泰安市成立由市長挂帥的領導小組,設立工作專班,開展旅遊環境優化提升集中行動。近兩年,泰山景區完成900米登山盤道亮化工程,48處旅遊廁所提檔升級,推出新款禦寒服並設置13個租退點位。經過集中治理,泰安市遊客萬人投訴率下降56.1%。

今年,山東計劃把服務質量作爲景區、度假區培育、創建、暗訪、驗收的重點,存在嚴重問題的,按照有關規定從嚴處理。

留住客,亟待豐富業態

業內專家表示,當前許多鄉村旅遊産品相似度高、缺乏特色,僅對現有資源簡單利用,多爲吃農家飯、田園觀光、農事體驗等“千村一面”的旅遊項目,爲追求短期效益,沒有考慮地域差異和特色。

業態不豐富,是制約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的顯性因素。近年來,山東聚力打造遊客出行體驗“百花園”:一方面精准聚焦民衆需求,另一方面對資源進行全方位整合,推動更多對口味、能回味的産品。

比如,聊城市深度挖掘水資源優勢,推動休閑度假、體育旅遊高質量發展,堅持人文、體育、旅遊三者共生共融發展理念,完善體育旅遊設施服務,豐富體育旅遊活動參與形式。

濟南市抓住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契機,依托齊長城沿線傳統村落、曆史文化名鎮發展鄉村旅遊,建設馬套村、房幹村等12個鄉村旅遊重點村,長清區齊魯8號風情路、萊蕪區“一線五村”等6個特色鮮明的鄉村旅遊集聚區。

過去幾年,山東加大文化旅遊與城市大休閑、新文藝、新科技等“文旅+”新業態的融合力度,優化配置文旅資源和文旅供需結構,以新質生産力賦能,形成綜合新産能。

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提出,到2026年,推出更多個性化、多元化和創意化的文旅業態産品,滿足人們對創意生活和品質消費的需求。

盼客歸,形成長效機制

旅遊環境設施是旅遊品質的重要載體,直接影響遊客對景區、度假區的評價。

近年來,山東加強遊客中心管理,不僅當作景點介紹、信息咨詢、購票的場所,同時在提供基本服務的基礎上,融合“旅遊+”理念,拓展購物、餐飲、住宿等功能,增加沉浸式體驗、“網紅”打卡等項目,更好滿足老年人、外籍來華人員等群體多樣化支付服務需求,給遊客賓至如歸的感覺。

“遊客的每一次駐足,都是對景區文化的一次識讀、記憶和審美感受。”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資源開發處處長李斌表示,未來山東將在旅遊景區標識系統設計中充分考慮融入文化元素,提升規範性,打造更加友好的旅遊標識系統。同時,指導山嶽型、面積較大的景區適當增加休憩設施數量。

據了解,聚焦鄉村旅遊重點村鎮基礎設施問題,山東多年來發揮鄉村振興專項資金的杠杆作用,鼓勵、引導更多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旅遊。同時,優化農村旅遊公路網絡布局,美化提升道路沿線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提高鄉村旅遊的可通達性。強化數字化建設,推動鄉村旅遊市場主體接入在線旅遊平台,完善鄉村旅遊網上銷售、預訂、交流等功能,拓展鄉村旅遊數字化應用場景,提高鄉村旅遊的智慧性。

責編:武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