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行車保平安,遠離“馬路殺手”大貨車!

汽車科技看點 2024-02-01 11:49:08

“珍愛生命,遠離貨車”,大貨車由于體積大、噸位重,且駕駛員視野盲區多,一旦引發交通事故往往會造成嚴重後果,成爲了人們口中的“大禍車”。數據顯示,近5年以來平均每年大貨車交通肇事2.5萬起,導致1.4萬人死亡,2.2萬人受傷,占全部交通事故的11.1%、死亡人數的22.3%、受傷人數的9.27%。尤其在高速路上,貨車比例與事故發生頻次基本呈正相關,貨車比例每增加1%,事故頻次將增加0.093%。隨著貨車比例增加,車輛間速度差值增大,變道及超車等危險行爲增多,導致交通事故更易發生。

相關研究數據表明,在涉及大貨車的事故中,以高速追尾類型發生最爲頻繁,且造成的傷亡損失普遍十分慘重。根據乘用車追尾大貨車事故統計,造成乘員傷害最大爲死亡的案例占63.3%,造成乘員最大傷害爲嚴重受傷的案例占21.1%。爲什麽高速追尾大貨車如此危險?在“避之不及”發生追尾時,怎樣才能降低車毀人亡的概率?

追尾貨車事故危險性分析

巨大的碰撞能量是造成事故嚴重後果的重要因素。在事故發生時,碰撞速度和整車質量決定了追尾碰撞的撞擊能量,即E=1/2m*v²。碰撞能量與速度的平方正相關,速度越高,撞擊能量就越會急劇增加。根據事故風險分析數據,當追尾碰撞的相對速度達到50km/h時,駕駛艙乘員死亡風險將超過60%。

乘用車追尾貨車風險分析

乘用車與大貨車之間的碰撞相容性差,也是導致事故致死率高的主要原因。車輛碰撞相容性指汽車發生碰撞時,在保護自身乘員安全的同時盡可能保護對方車輛乘員安全的能力,根據統計數據,乘用車追尾卡車事故中,乘用車乘員死亡人數占42.6%,重傷人數占27.6%;相比之下,卡車乘員僅輕傷1人,其余均未受傷。數據證明,碰撞相容性差導致了在乘用車追尾大貨車的事故中,乘用車乘員更容易受到致命傷害:

第一,結構差異上,大貨車尾部與乘用車前部的高度差,導致追尾碰撞時乘用車極易鑽入大貨車底,防撞梁和上縱梁、前縱梁等車身關鍵的傳力結構無法發揮作用,直接撞擊A柱前風擋部位。由于A柱與駕駛員視野盲區直接相關,國家對A柱障礙角有強制標准規定,同時受到焊接厚度等工藝水平限制,A柱的截面、材料厚度有限,導致其成爲白車身中強度較薄弱的一環,即使采用超高強度熱成型鋼,面對鋒利的大貨車貨箱底板也很容易被切斷。同時,由于乘用車與大貨車的重量差異,發生碰撞時乘用車將承受更大的沖擊。此外在撞擊角度上,根據偏置率/重疊率的不同,可以簡要區分爲單邊撞擊和雙側撞擊,由于撞擊發生時,雙側A柱的承載遠大于單側A柱承載,因此單側撞擊會造成更惡劣的後果。

第二,很多大貨車缺乏有效的後部防護裝置。如果要盡量避開A柱,降低結構不相容的影響,更大程度地發揮乘用車的安全防護性能,需要大貨車尾部存在合理的後防護裝置設計,能確保在發生碰撞時,有效地吸收沖擊能量,從而有效阻止車輛鑽入大貨車底部;同時産生相對較大減速度,便于乘用車安全氣囊正常起爆,更好地保護乘員。

有效的大貨車後防護裝置能夠顯著降低追尾事故風險,但必須滿足一定的條件要求。首先,要有合理的離地高度,研究結果表明,後防護裝置離地高于500mm時,將大幅削弱防鑽能力。合理的前後位置也會對實際防護效果産生重要影響,在大貨車離地高度較高時,若安裝位置離尾部較遠,基本上起不到任何防護作用。而且,後防護裝置需要能夠提供足夠的強度和穩定性,從而抵抗發生碰撞時的外部沖擊力。然而事實上,路上很多大貨車的後防護裝置都形同虛設。根據乘用車追尾大貨車事故數據,安裝了後下部防護裝置的大貨車占比58.6%,其中符合國家標准的僅占41.5%。

如何降低追尾貨車傷亡率

降低追尾貨車傷亡率,需要提升大貨車後防護裝置的安全標准,並在監管層面加強執行,使後防護裝置真正發揮其在事故中的保護作用。我國2017年發布的GB 11567-2017《汽車及挂車側面和後下部防護要求》中,對後防護裝置的安裝標准提出了明確要求,但由于其非明文法規,存在部分貨車制造商在後防護裝置上偷工減料的情況;同時重型貨車多采用挂靠的經營模式,挂靠單位對貨車的監督及管理松懈,缺乏充分的定期安全培訓及車輛性能檢查制度,貨車司機相關安全意識薄弱,導致路上後防護裝置“搖搖欲墜”的情況比比皆是。

相比之下,歐盟和美國的法規要求更爲嚴格,歐盟于1983年頒布載貨汽車後下部保護裝置的規定ECE R58號法規,對後防護裝置強度及安裝位置做出了強制規定:兩點加載作用力100kN(50%車輛最大總質量),三點加載作用力50kN(25%車輛最大總質量),後部與車輛最後端之間水平距離的減少不超過400mm。美國于1998年頒布聯邦機動車法規FMVSS 223《後碰撞防護裝置》和FMVSS 224《後碰撞保護》,對防護裝置受力變形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防護裝置在50kN試驗力作用下,受力變形不能超過125mm。

然而,大貨車後防護裝置是有能力上限的,即便在法規要求最高的美國,面對56公裏每小時的30%的偏置碰撞,後防護裝置依然會失效。同時,在追尾大貨車事故之外,大貨車由于載重量大,刹車距離長且轉彎笨重,一旦在高速路上急刹,也容易追尾前車或發生側翻,在道路擁堵時,甚至會出現“前後夾擊”的高危情況,對于周邊的小車來說可謂“滅頂之災”。

所以,在高速路上“保命”,最重要的還是遠離大貨車,從根本上避免“禍源”。首先,要遠離大貨車視野盲區,避免與大貨車並排前行;第二,盡量避免跟在大貨車後行駛,實在無法避免跟車,也要保持3米以上的安全車距,否則處于大貨車後車盲區,會更易引發事故;第三,高速路遇大貨車要謹慎超車,選擇視野良好的直道並提前變更到貨車左側車道,臨近貨車時交替使用遠近光燈或鳴笛示意,切忌彎道超車。總之,要永遠將安全意識放在首位,不要將自身生命財産安全寄希望于他人之手,才能最大程度保證行車平安。

0 阅读:0

汽車科技看點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