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武帝明知道自己的兒子司馬衷存在智力障礙,爲何還把皇位傳給他

船長趣談 2023-09-19 19:38:00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長,歡迎乘坐鹦鹉螺號,尼摩船長帶你遨遊知識的海洋。

衆所周知晉惠帝司馬衷是中華史上著名的癡呆皇帝,而“何不食肉糜”這句名言就出自他口。既然司馬衷存在智力障礙,不具備成人的行爲能力,爲何晉武帝仍執意要把皇位傳給他呢,船長爲你細細道來。

一,司馬奪權

正始十年(249年),曹魏權臣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奪權,開啓了司馬代魏進程。當時司馬懿的嫡長子司馬師在此次政變過程中立有大功,所以司馬懿決定把篡奪曹魏江山的任務交給他來完成。

然而司馬師一直沒有兒子,所以司馬懿就讓嫡次子司馬昭把他的嫡次子司馬攸過繼給司馬師爲嗣子。因此司馬攸由司馬昭一系的小宗變成司馬師乃至司馬懿一系的大宗,是司馬家名正言順的繼承人。所以按宗法制來說,司馬攸就由司馬昭的兒子變成了司馬師的兒子,與司馬昭由父子變成了叔侄,與司馬師由伯侄變成了父子。

正元二年(255年),曹魏權臣司馬師在平定毌丘儉之亂時病死,而此時司馬攸只有九歲,自然無法掌控朝局以繼續司馬代魏的進程,所以司馬師就在臨終前把大權交給了其弟司馬昭。

不過司馬攸繼承了司馬師傳承自司馬懿的舞陽侯爵位,這表示司馬攸仍是司馬懿家族的大宗,爲司馬家名正言順的第一順位繼承人,只不過由于年幼無法掌權,由司馬昭代爲掌權而已。

景元五年(264年),曹魏權臣司馬昭因爲滅蜀大功而被魏元帝封爲晉王,距離司馬代魏只差一步。不過由于司馬昭公開殺害皇帝曹髦,已經背上了弑君罵名,所以他決定把這臨門一腳交給兒子來完成。

初,文帝以景帝既宣帝之嫡,早世無後,以帝弟攸爲嗣,特加愛異,自謂攝居相位,百年之後,大業宜歸攸。每曰:“此景王之天下也,吾何與焉。”(晉書·武帝紀)

此時司馬攸已經成年,所以司馬昭完全可以把大權交還給大宗的這個過繼出去的兒子,而司馬昭也多次聲稱天下是哥哥司馬師打下來的,自己早晚會把天下還給他家,這也從側面證明司馬攸就是司馬家名正言順的繼承人。

但司馬昭最終還是立了司馬炎爲晉王世子,讓他來繼承司馬家的基業。司馬攸對此也沒有表示反對,畢竟這是血緣關系上的親生父親做出的決定,而自己注重孝道,自然不好表示反對。況且自己比哥哥司馬炎年少,在他之後兄終弟及也是可以接受的。

二,晉武帝立嗣

泰始元年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8日),晉武帝司馬炎強迫魏元帝禅讓而建晉稱帝,完成了司馬代魏的進程。不過晉武帝即位初期爲了鞏固皇位,保持司馬家內部的團結,所以並沒有急于立嗣,畢竟自己是搶了弟弟司馬攸的繼承權,對于還不還他還猶豫不定。

泰始三年(267年),晉武帝立嫡次子司馬衷爲皇太子,確定了自己不會兄終弟及的心願。然而司馬衷存在智力障礙,根本無力治理天下,司馬炎對此心知肚明,卻仍立了司馬衷。

晉武帝有三個嫡子,分別是嫡長子司馬軌,嫡次子司馬衷,嫡三子司馬柬。本來應由司馬軌繼承皇位,可惜他一歲時就早夭,所以就由其弟司馬衷撿了便宜。而司馬柬智力正常,完全應該由他代替司馬衷爲皇太子,不過晉武帝此時主要是爲了打壓司馬攸,必須遵循宗法制立嫡立長的原則,就毅然決然立了司馬衷。

雖然晉武帝立了司馬衷,可朝中大臣都知道一個智力障礙的人無法坐穩皇位,所以內心仍支持司馬攸繼承皇位。而齊王司馬攸對此也是心知肚明,便對此事沒有表示反對。

三,司馬遹

太康四年(283年),司馬攸因爲晉武帝強迫他回封地,知道自己再無緣皇位而憂憤去世。此時晉武帝沒了皇位最大的威脅,完全可以廢掉司馬衷,改立司馬柬爲皇太子。

不過司馬衷的嶽父賈充是晉武帝極爲信任的寵臣,而司馬衷的母族弘農楊氏在朝中也有很大的影響力,加之司馬衷也沒有過錯,所以晉武帝一直沒有廢掉司馬衷。

帝之爲太子也,朝廷鹹知不堪政事,武帝亦疑焉……賈妃遣左右代對,多引古義。給事張泓曰:“太子不學,陛下所知。今宜以事斷,不可引書。”妃從之。泓乃具草,令帝書之。武帝覽而大悅,太子遂安。(晉書·惠帝紀)

但晉武帝仍擔心司馬衷的能力,所以多次對他進行測試。而司馬衷在妻子賈南風和諸位東宮輔臣的輔助下,多次通過測試,所以晉武帝便漸漸放了心。

同時司馬衷有一個十分聰明的兒子司馬遹,十分得祖父晉武帝寵愛。因此晉武帝認爲,即使自己死後司馬衷無法正常行駛皇帝的權力,那司馬遹完全可以代父攝政,所以晉武帝就沒有廢掉司馬衷,執意讓他繼承了皇位。

1 阅读:390